高功率密度水下电力推进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205015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功率密度水下电力推进控制装置,它有一个由外筒和内筒以及分别与外筒端面固定连接的前端盖和后端盖组成的驱动器罐,该驱动器罐中安装有驱动控制系统;所述驱动控制系统包括安装在内筒上的散热垫块和安装在散热垫块上的变频器及变频驱动控制器;前端盖上连接有前端盖水密插头,后端盖上连接有后端盖水密插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结构紧凑合理,体积小,功率密度高,可以应用于深海探测或水下救援潜艇,并且安装在舱外,提高潜器的续航能力。(*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高功率密度水下电力推进控制装置,特到适用于深海探测或水下救援潜艇的推进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海洋资源丰富,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海洋资源、尤其是深海资源的研究和开发。所以,研究深海探测器的公司和科研机构也越来越多。另一个方面,由于当今世界对于煤矿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当煤矿发生事故容易产生渗水,采用井下救援潜器快速有效的救援也成为研究热点。对于深海探测器和井下救援潜器两者研究的共同焦点就是高功率密度的推进装置,而驱动系统是电力推进装置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深海探测和井下救援的空间极为有限,因此,需要高功率密度的电力推进装置。而电力推进装置的控制系统也需要合理配置,提高其功率密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合理,体积小,功率密度高,可以应用于深海探测或水下救援,并且安装在舱外,提高潜器的续航能力的一种高功率密度水下电力推进控制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功率密度水下电力推进控制装置,它有一个由外筒和内筒以及分别与外筒端面固定连接的前端盖和后端盖组成的驱动器罐,该驱动器罐中安装有驱动控制系统;所述驱动控制系统包括安装在内筒上的散热垫块和安装在散热垫块上的变频器及变频驱动控制器;前端盖上连接有前端盖水密插头,后端盖上连接有后端盖水密插头。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高功率密度水下电力推进控制装置,其前端盖水密插头与直流电源及控制信号源联接,后端盖水密插头与带动螺旋桨转动的电机联接,或者后端盖水密插头与直流电源及控制信号源联接,前端盖水密插头与带动螺旋桨转动的电机联接,用于使直流电源和控制信号送入驱动器罐内的变频器中,变频驱动控制器控制开关管,使变频器输出交流电压送入电机。所述的高功率密度水下电力推进控制装置,其内筒与外筒紧密贴合,其贴合面上涂有散热硅脂。所述的高功率密度水下电力推进控制装置,其前端盖及后端盖与外筒固定连接为密封固定连接。所述的高功率密度水下电力推进控制装置,其前端盖及后端盖与外筒密封固定连接是通过螺钉固定,并以前端盖及后端盖止口外圆上安装的“0”型密封圈密封。所述的高功率密度水下电力推进控制装置,其前端盖和后端盖内端面上还固定有密封盘。所述的高功率密度水下电力推进控制装置,其前端盖水密插头与前端盖的连接, 及后端盖水密插头与后端盖的连接均为密封固定连接。所述的高功率密度水下电力推进控制装置,其驱动器罐为耐压罐,其外筒和内筒为散热材料制成。对本技术的结构及原理和技术效果进一步说明如下驱动器罐的接口采用水密接插件,变频器安装在散热垫块上面,通过驱动器罐的外筒和内筒散热。直流电源和控制信号通过水密接插件送入驱动器罐内的变频驱动控制器。变频驱动控制器输出电压控制电机带动螺旋桨运动。由于驱动器罐包括采用水密接插件,具有耐压效果,驱动器罐可以直接安装在水下探测器或者井下救援潜艇的舱外,大大节省舱内的空间,实现良好散热。而且, 可以根据水下探测器电力推进装置所需要的变频驱动控制器及变频器的数目合理设计驱动器罐的大小,将多个变频驱动控制器和变频器集成在一个罐内,提高系统的功率密度。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的电力推进控制装置相比,结构紧凑,体积小,功率密度高,散热良好, 不需要占用水下探测器或井下救援潜艇有限的舱内空间,提高其续航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总图。图2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图。图中标记外筒一 1,内筒一 2,散热垫块一 3,变频器一 4,变频驱动控制器一 5,前端盖一 6,后端盖一 7,前端盖水密插头一 8,后端盖水密插头一 9,螺钉一 10,“0” 型密封圈一 11,密封盘一 12。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为如图1、图2所示,一种高功率密度水下电力推进控制装置,它有一个由外筒1和内筒2以及分别与外筒1端面固定连接的前端盖6和后端盖7组成的驱动器罐,该驱动器罐中安装有驱动控制系统;所述驱动控制系统包括安装在内筒2上的散热垫块3和安装在散热垫块3上的变频器4及变频驱动控制器5 ;前端盖6上连接有前端盖水密插头8,后端盖 7上连接有后端盖水密插头9。前端盖水密插头8与直流电源及控制信号源联接,后端盖水密插头9与带动螺旋桨转动的电机联接,或者后端盖水密插头9与直流电源及控制信号源联接,前端盖水密插头8与带动螺旋桨转动的电机联接,用于使直流电源和控制信号送入驱动器罐内的变频器4中,变频驱动控制器5根据给定信号和电机的转子位置传感器的信号输出触发脉冲控制逆变器中相应的控制开关管,使变频器4输出交流电压送入电机。内筒2与外筒1紧密贴合,其贴合面上涂有散热硅脂。前端盖6及后端盖7与外筒1固定连接为密封固定连接。前端盖6及后端盖7与外筒1密封固定连接是通过螺钉10固定,并以前端盖6及后端盖7止口外圆上安装的“0”型密封圈11密封。前端盖6和后端盖7内端面上还固定有密封盘12。前端盖水密插头8与前端盖6的连接,及后端盖水密插头9与后端盖7的连接均为密封固定连接。驱动器罐为耐压罐,其外筒1和内筒2为散热材料制成。本技术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权利要求1.一种高功率密度水下电力推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有一个由外筒(1)和内筒 (2)以及分别与外筒(1)端面固定连接的前端盖(6)和后端盖(7)组成的驱动器罐,该驱动器罐中安装有驱动控制系统;所述驱动控制系统包括安装在内筒(2)上的散热垫块(3)和安装在散热垫块(3)上的变频器(4)及变频驱动控制器(5);前端盖(6)上连接有前端盖水密插头(8),后端盖(7)上连接有后端盖水密插头(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功率密度水下电力推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前端盖水密插头(8)与直流电源及控制信号源联接,后端盖水密插头(9)与带动螺旋桨转动的电机联接,或者后端盖水密插头(9)与直流电源及控制信号源联接,前端盖水密插头(8)与带动螺旋桨转动的电机联接,用于使直流电源和控制信号送入驱动器罐内的变频器(4)中,变频驱动控制器(5)控制开关管,使变频器(4)输出交流电压送入电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功率密度水下电力推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内筒(2)与外筒(1)紧密贴合,其贴合面上涂有散热硅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功率密度水下电力推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前端盖(6) 及后端盖(7)与外筒(1)固定连接为密封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功率密度水下电力推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前端盖(6) 及后端盖(7)与外筒(1)密封固定连接是通过螺钉(10)固定,并以前端盖(6)及后端盖(7) 止口外圆上安装的“0”型密封圈(11)密封。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功率密度水下电力推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前端盖(6) 和后端盖(7)内端面上还固定有密封盘(1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功率密度水下电力推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前端盖水密插头(8 )与前端盖(6 )的连接,及后端盖水密插头(9 )与后端盖(7 )的连接均为密封固定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功率密度水下电力推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器罐为耐压罐,其外筒(1)和内筒(2)为散热材料制成。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功率密度水下电力推进控制装置,它有一个由外筒和内筒以及分别与外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功率密度水下电力推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有一个由外筒(1)和内筒(2)以及分别与外筒(1)端面固定连接的前端盖(6)和后端盖(7)组成的驱动器罐,该驱动器罐中安装有驱动控制系统;所述驱动控制系统包括安装在内筒(2)上的散热垫块(3)和安装在散热垫块(3)上的变频器(4)及变频驱动控制器(5);前端盖(6)上连接有前端盖水密插头(8),后端盖(7)上连接有后端盖水密插头(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