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牵引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00355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颈椎牵引枕,包括枕头包垫、可调充气气垫、颈椎牵引板、长方体形突起、滑块及挡板。可调充气气垫作为底座,在中间形成左侧低气垫和右侧高气垫,左侧低气垫上表面设计成符合人体仰睡时颈椎及头部生理弯曲度的曲面,右侧高气垫上表面设计成符合人体侧睡时颈椎及头部生理弯曲度的曲面;左侧低气垫和右侧高气垫颈部托举的表面均包覆颈椎牵引板,枕头包垫包覆于颈椎牵引板外;左侧低气垫末端设置一长方体形突起,该长方体形突起与右侧高气垫配合,在左侧低气垫上表面形成凹槽,凹槽前端设置有两个滑块,滑块上设置有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颈椎牵引枕高度可调,可对颈椎轻度骨伤实施外固定,携带使用方便。(*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保健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颈椎牵引枕
技术介绍
颈椎牵引是治疗颈椎病的主要缓解手段,有效的牵引能解除神经、血管、脊髓的压迫,并快速缓解颈椎病症状。研究表明,传统枕头由于不能在睡眠时为人的头部提供最佳的颈部支撑,因此睡眠的时候容易对颈椎产生挤压,影响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所以,选择合适的枕头,对睡眠和工作生活都十分重要。目前,市场上推出了各种能使颈椎保持一定生理弧度的颈椎牵引枕,这些牵引枕与脖子靠近的地方大多是软质的托举部,这些软质的材料,长时间使用后会发生变形,使牵引枕的功能降低,并且大多牵引枕缺乏适当的颈椎外固定装置,对于颈椎骨轻度损伤需要外固定的患者来说,并不适用;不同的人群对牵引枕的高度有不同的要求,过高的托举会造成颈椎过于前屈,颈部软组织过度紧张和疲劳,容易引发落枕,托举部过低容易使颈椎处于悬空状态,造成颈椎部疼痛;另外,大多数颈椎牵引枕不能折叠,携带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满足人体正常颈椎生理曲度的同时,提供一种高度可调、可对颈椎进行导向矫正、可对颈椎轻度损伤实施外固定,并且携带使用方便的颈椎牵引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颈椎牵引枕包括枕头包垫、可调充气气垫、颈椎牵引板、长方体形突起、滑块及挡板。所述可调充气气垫作为底座,在其中间形成左侧低气垫和右侧高气垫两部分,左侧低气垫上表面设计成符合人体仰睡时颈椎及头部生理弯曲度的曲面,右侧高气垫上表面设计成符合人体侧睡时颈椎及头部生理弯曲度的曲面;颈椎牵引板配合气垫上表面人体颈椎及头部生理弯曲度包覆在左侧低气垫和右侧高气垫位于颈椎托举部位的上表面; 左侧低气垫远离右侧高气垫一端边缘设置有一长方体形突起,该长方体形突起与右侧高气垫配合,在左侧低气垫上表面形成凹槽;凹槽前端设置有滑块,滑块上固定有挡板;所述枕头包垫包覆于颈椎牵引板、长方体形突起及右侧高气垫与左侧低气垫形成断面的表面上。进一步,所述长方体形突起和右侧高气垫在凹槽前端两侧均设置有能容纳挡板的内陷部分。进一步,所述凹槽前端设置有条形内陷部分,滑块下部嵌入条形内陷部分中。进一步,所述挡板内侧设计成弧状结构。进一步,所述可调充气气垫包括充气球及充气导管,充气球通过充气导管连接在充气气垫一侧。进一步,所述颈椎牵引板由扁平长方体形小块木板粘合而成,并配合气垫上表面人体颈椎及头部生理弯曲度包覆在气垫上表面上。本技术颈椎牵引枕可通过调节充气气垫的充气量,来调整充气气垫的高度, 从而满足不同人体对颈椎托举高度的要求;同时采用充气气垫做底座的设计,在不使用的时候,可将该颈椎牵引枕折叠,携带使用方便;所述颈椎牵引板配合气垫上表面人体颈椎及头部生理弯曲度而包覆在左侧低气垫和右侧高气垫位于颈椎托举部位的上表面的设计,可对颈椎进行导向矫正,使牵引效果更好;所述凹槽前端设置有两个滑块及滑块上固定有挡板的设计,可实现对颈椎骨轻度损伤进行外固定。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颈椎牵引枕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枕头包垫;2、可调充气气垫;2a、可调充气气垫左侧低气垫部分;2b、可调充气气垫右侧高气垫部分;3、颈椎牵引板;4、长方体形突起;5、滑块;6、挡板;7、充气气球; 8、充气导管。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颈椎牵引枕包括枕头包垫1、可调充气气垫2、颈椎牵引板 3、长方体形突起4、滑块5及挡板6。所述可调充气气垫2作为底座,在其中间形成左侧低气垫加和右侧高气垫2b两部分,左侧低气垫加上表面设计成符合人体仰睡时颈椎及头部生理弯曲度的曲面,右侧高气垫2b上表面设计成符合人体侧睡时颈椎及头部生理弯曲度的曲面;颈椎牵引板3配合气垫上表面人体颈椎及头部生理弯曲度包覆在左侧低气垫加和右侧高气垫2b位于颈椎托举部位的上表面;左侧低气垫加远离右侧高气垫2b —端边缘设置有一长方体形突起4,该长方体形突起4与右侧高气垫2b配合,在左侧低气垫加上表面形成凹槽;凹槽前端设置有滑块5,滑块上固定有挡板6 ;所述枕头包垫1包覆于颈椎牵引板3、长方体形突起4及右侧高气垫2b与左侧低气垫加形成断面的表面上。所述长方体形突起4和右侧高气垫2b在凹槽前端两侧均设置有能容纳挡板且与挡板6配合的内陷部分;所述凹槽前端设置有条形内陷部分,滑块5下部嵌入条形内陷部分中;所述挡板6内侧设计成弧状结构;所述可调充气气垫2包括充气球7及充气导管8,充气球7通过充气导管8连接在充气气垫2 —侧;本实施例所述颈椎牵引板由30块扁平长方体形小块木板粘合而成,并配合气垫上表面人体颈椎及头部生理弯曲度包覆在气垫上表面上。参照右侧高气垫2b高度,充气气垫2可调最低高度为10cm,最高高度为16cm ;所述右侧高气垫2b高于左侧低气垫加最高处高度为4cm,长方体形突起4高于左侧低气垫 2a最高处高度为km ;本实施例滑块横向最短距离根据人体颈部宽度设置为7cm。使用时,根据不同人体颈椎托举高度的要求,通过充气气球7控制充气气垫2充气量的多少,进而调整本技术颈椎牵引枕的高度;当人体颈椎轻度骨伤需要外固定时,可根据不同人体颈部横向宽度使挡板6置于滑块5的不同位置,使外固定更加紧密牢固,当不需要外固定时,可将挡板6置于长方体形突起4和右侧高气垫2b在凹槽前端两侧设置的能容纳挡板6且与挡板6配合的内陷部分中;当需要携带本技术颈椎牵引枕时可将左侧低气垫加与右侧高气垫2b对折,携带方便。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如这些也应该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专利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权利要求1.一种颈椎牵引枕,包括枕头包垫、颈椎牵引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调充气气垫、 长方体形突起、滑块及挡板,所述可调充气气垫作为底座,在其中间形成左侧低气垫和右侧高气垫两部分,左侧低气垫上表面设计成符合人体仰睡时颈椎及头部生理弯曲度的曲面, 右侧高气垫上表面设计成符合人体侧睡时颈椎及头部生理弯曲度的曲面;颈椎牵引板配合气垫上表面人体颈椎及头部生理弯曲度包覆在左侧低气垫和右侧高气垫位于颈椎托举部位的上表面;左侧低气垫远离右侧高气垫一端边缘设置有一长方体形突起,该长方体形突起与右侧高气垫配合,在左侧低气垫上表面形成凹槽,凹槽前端设置有滑块,滑块上固定有挡板;所述枕头包垫包覆于颈椎牵引板、长方体形突起及右侧高气垫与左侧低气垫形成的断面的表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牵引枕,其特征在于长方体形突起和右侧高气垫在凹槽前端两侧均设置有能容纳挡板的内陷部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牵引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前端表面设置有条形内陷部分,滑块下部嵌入条形内陷部分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牵引枕,其特征在于挡板内侧设计成弧状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牵引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充气气垫包括充气球及充气导管,充气球通过充气导管连接在充气气垫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牵引枕,其特征在于所述颈椎牵引板由扁平长方体形小块木板粘合而成。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颈椎牵引枕,包括枕头包垫、可调充气气垫、颈椎牵引板、长方体形突起、滑块及挡板。可调充气气垫作为底座,在中间形成左侧低气垫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颈椎牵引枕,包括枕头包垫、颈椎牵引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调充气气垫、长方体形突起、滑块及挡板,所述可调充气气垫作为底座,在其中间形成左侧低气垫和右侧高气垫两部分,左侧低气垫上表面设计成符合人体仰睡时颈椎及头部生理弯曲度的曲面,右侧高气垫上表面设计成符合人体侧睡时颈椎及头部生理弯曲度的曲面;颈椎牵引板配合气垫上表面人体颈椎及头部生理弯曲度包覆在左侧低气垫和右侧高气垫位于颈椎托举部位的上表面;左侧低气垫远离右侧高气垫一端边缘设置有一长方体形突起,该长方体形突起与右侧高气垫配合,在左侧低气垫上表面形成凹槽,凹槽前端设置有滑块,滑块上固定有挡板;所述枕头包垫包覆于颈椎牵引板、长方体形突起及右侧高气垫与左侧低气垫形成的断面的表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敏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