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空气净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9696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一种接在压缩空气管路中的压缩空气净化器,它包括放水管(1)、下壳体(2)、进压缩空气管(4)、法兰胶垫(6)、上壳体(12)、出压缩空气管(13),它还包括集水罩(3)、下析水罩(7)、集气罩(10)、上析水罩(11)、水管(5)、水管(9)、吸水填料(8)。它的优点是:(1)因压缩空气分别撞击上下析水罩的伞形面被压缩且由层流状态变为混流状态,使压缩空气中的液体和杂质几乎全部被净化。(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使用广泛。(*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属于压缩空气净化装置。目前,常用分水滤气器对压缩空气进行净化处理,例如,一汽集团公司车轮厂使用QSL型分水滤气器净化后的压缩空气来吹干酸洗后的铁板,这种分水滤气器是由螺杆、阀体、旋风分水器、○型密封圈、贮水杯、过滤杯、淌水板、放水阀、放水阀芯、钢珠、垫圈、橡胶垫组成。该分水滤气器属于离心分离式压缩空气净化装置,当含有液体(油、水)和杂质的压缩空气从入口输入后,通过旋风分水器产生的离心力将压缩空气中的液体分离,经贮水杯壁和淌水板,液体进入贮水杯底部,不通过过滤杯的作用,使压缩空气的杂质分离后也落入贮水杯底部,这种分水滤气器因离心半径小等原因,分离压缩空气的液体(油、水)的净化度较低,所以该分水滤气器满足不了对压缩空气净化度要求高的作业需要。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缩空气净化装置,使压缩空气在压力容器内受到撞击压缩且由层流状态变为混流状态,压缩空气中的液体(水、油)被净化(下文中液体皆指水和油),从而满足对压缩空气净化度要求高的作业需要。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压缩空气净化器包括放水管、下壳体、进压缩空气管、法兰胶垫、上壳体、出压缩空气管,本技术的结构特点在于,它还包括集水罩、下析水罩、集气罩、上析水罩、吸水填料、与下析水罩连接的水管和与上析水罩连接的水管。集水罩的边缘与下壳体内壁连接;下析水罩底部有若干水管与其连接;集气罩边缘与上壳体内壁连接;上析水罩底部也有若干水管与其连接;在下析水罩和上析水罩的伞形槽内装有吸水填料;集水罩、上下析水罩、集气罩均为伞形。当压缩空气从输入管输入到由上下壳体构成的压力容器后,首先撞击下析水罩的伞形面,压缩空气中析出一部分液体,然后经过集气罩撞击到上析水罩的伞形面,压缩空气中又析出一部分液体,液体经过上、下析水罩的伞形槽和水管流入本技术底部,杂质经撞击后也通过集水罩下部的水嘴落入本技术底部,从而达到了净化压缩空气的目的。本技术所述的下析水罩和上析水罩的下部内侧各为一个伞形槽,伞形槽底面有用于连接水管的孔。本技术所述的集气罩顶部为一集气管。本技术的优点(1)由于本技术在密闭的压力容器内设有两个伞形的析水罩和一个伞形的集气罩及一个集水罩,所以输入压力容器内的压缩空气经分别撞击上下析水罩伞形面被压缩且由层流状态变为混流状态后,使压缩空气中的液体和杂质几乎全部净化,使用QSL型压缩空气分水滤气器净化的压缩空气吹酸洗后的铁板,铁板上锈率为70%~80%,使用本技术净化后的压缩空气吹酸洗后的铁板,由于压缩空气中的液体和杂质几乎全被净化,吹过的酸洗铁板无一件上锈。(2)本技术可单独广泛用于对压缩空气净化度要求高的作业,它不但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而且克服了QSL型分水滤气器等压缩空气净化器满足不了对压缩空气净化度要求高的作业需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压缩空气净化器剖视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图1示出了本技术压缩空气净化器的内部结构。本实施例包括放水管1、下壳体2、进压缩空气管4、上壳体12、出压缩空气管13、本实施例的结构特点是它还包括集水罩3、下析水罩7、集气罩10、上析水罩11、水管5、水管9、吸水填料(聚胺脂)8。下壳体2和上壳体12的一端各为一个法兰盘,用螺钉将两法兰盘紧固,即可使上下壳体密闭成一个压力容器,集水罩3的边缘与下壳体2内壁连接,4个水管5均匀穿过集水罩3,其上端与下析水罩7的伞形槽底部圆孔连接,集气罩10边缘与上壳体内壁连接,4个水管9均匀穿过集气罩10、下析水罩7、集水罩3并与它们连接,4个水管9的上端与上析水罩11的伞形槽底部圆孔连接,下壳体2底部中央接有放水管1,在集水罩3上方穿过下壳体2并与下壳体2连接有进压缩空气弯管4,该弯管的一端伸向下析水罩7底部中央处,上壳体12顶部中央接有出压缩空气管13。集水罩3、下析水罩7、集气罩10、上析水罩11均为伞形,下析水罩7和上析水罩11下部内侧各有一个伞形槽,两个伞形槽底部各为一个环形平面,这两个环形底面上分别均布有4个圆形孔。集气罩10的顶部为一集气管,集水罩3的下部有一个水嘴,可用于流水和下落杂质,集水罩3还可以使压力容器底部的液体和杂质不致于因为压缩空气的作用而返回压力容器上方。本技术压缩空气净化器的净化过程当压缩空气从进压缩空气管4进入由上下壳体构成的压力容器内后,首先撞击下析水罩7的伞形金属面,压缩空气被压缩且由层流状态变为混流状态,当气体和液体达到新的平衡时,液体便从压缩空气中析出,一部分液体顺着伞形金属面流入下析水罩的伞形金属槽内,经伞形槽内的聚胺脂8吸附饱和后,经水管5流入压力容器底部,还有一部分液体析出后直接落入集水罩3,流入压力容器下壳体2底部。压缩空气中的杂质在压缩空气由层流变为混流状态的过程中,也通过集水罩3落入下壳体2底部。试制开始时,仅在压力容器内设置了一个下析水罩7,但净化效果不佳,于是经多次试验又在下析水罩7上方安置了一个集气罩10,在集气罩10上方又设置了一个上析水罩11,经过下析水罩7净化后的压缩空气又通过集气罩10的作用集中撞击上析水罩11的伞形金属面,压缩空气又被析出一部分液体和杂质,从而压力容器中的液体和杂质几乎全部被净化,最后,被净化的压缩空气经压缩空气出管13输出。权利要求1.一种接入压缩空气管路中的压缩空气净化器,它包括放水管(1)、下壳体(2)、进压缩空气管(4)、法兰胶垫(6)、上壳体(12)、出压缩空气管(13)。本技术的特征在于,它还包括集水罩(3),它的边缘与下壳体(2)内壁连接;下析水罩(7),其底部有水管(5)与其伞形槽底面上的孔连接;集气罩(10),它的边缘与上壳体(12)内壁连接;上析水罩(11),其底部有水管(9)与其伞形槽底面上的孔连接;水管(5),它们穿过集水罩(3)并与其连接;水管(9),它们穿过集气罩(10)、下析水罩(7)、集水罩(3)并与它们连接;吸水填料(8),它装在下析水罩(7)和上析水罩(11)的伞形槽内;集水罩(3)、下析水罩(7)、集气罩(10)、上析水罩(11)皆为伞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析水罩(7)和上析水罩(11)的下部内侧各为一个伞形槽,伞形槽底面有用于连接水管的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气罩(10)顶部为一集气管。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一种接在压缩空气管路中的压缩空气净化器,它包括放水管(1)、下壳体(2)、进压缩空气管(4)、法兰胶垫(6)、上壳体(12)、出压缩空气管(13),它还包括集水罩(3)、下析水罩(7)、集气罩(10)、上析水罩(11)、水管(5)、水管(9)、吸水填料(8)。它的优点是(1)因压缩空气分别撞击上下析水罩的伞形面被压缩且由层流状态变为混流状态,使压缩空气中的液体和杂质几乎全部被净化。(2)本技术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使用广泛。文档编号B01D53/00GK2229300SQ9520945公开日1996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1995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1995年4月27日专利技术者吕显洲 申请人: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接入压缩空气管路中的压缩空气净化器,它包括放水管(1)、下壳体(2)、进压缩空气管(4)、法兰胶垫(6)、上壳体(12)、出压缩空气管(13)。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它还包括:集水罩(3),它的边缘与下壳体(2)内壁连接;下 析水罩(7),其底部有水管(5)与其伞形槽底面上的孔连接;集气罩(10),它的边缘与上壳体(12)内壁连接;上析水罩(11),其底部有水管(9)与其伞形槽底面上的孔连接;水管(5),它们穿过集水罩(3)并与其连接;水管(9) ,它们穿过集气罩(10)、下析水罩(7)、集水罩(3)并与它们连接;吸水填料(8),它装在下析水罩(7)和上析水罩(11)的伞形槽内;集水罩(3)、下析水罩(7)、集气罩(10)、上析水罩(11)皆为伞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显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2[中国|吉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