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钱百龄专利>正文

渗滤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9082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渗滤机,其特征是,有一可运转的滤筒,滤筒的内腔有固定的液体输送管,滤筒内腔壁上固有若干直导流板,直导流板将滤筒的内腔分隔成若干腔室,所有腔室由直导流板上开设的通道口依次接通,所有腔室依次为过滤腔室、渗滤腔室、排渣腔室,液体输送管将过滤液送入过滤腔室,滤后的渣物由排渣腔室排渣口排出。具有连续作业、固液分离效果好、生产效率高、劳动强度低等特点。(*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过滤设备,特别涉及待过滤液具有一定粘度的固液分离设备。现有的某些行业如海藻胶生产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具有一定粘度渣液,此类渣液中存在大量可回收利用的资源(液体物料),对于这类渣液的处理目前采用的过滤(固液分离)设备主要有板框压滤机、带式压滤机、离心机、真空吸滤机、绞笼过滤机、微孔过滤机等,虽能达到一定的固液分离效果,但还存在着一定缺陷,诸如不能实现连续过滤,设备利用率低;过滤效果不甚理想,大都在30%(v/v)以下;劳动强度大,运行费用高,投资大回收周期长等。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连续运行、生产效率较高的固液分离设备。其技术解决方案是本技术有一可运转的外裹滤网布筒状体,筒状体的内腔有一固定的待滤液体输送管,待滤液体输送管有进液端和出液端,筒状体的内腔壁上固有若干随筒状体运转,并垂直于筒状体的内腔中心轴成的直导流板,直导流板将筒状体的内腔分隔成若干腔室,所有腔室由直导流板上开设的通道口依次接通,所有腔室排列依次为若干过滤腔室、若干渗滤腔室、若干排渣腔室,所有过滤腔室构成过滤段,所有渗滤腔室构成渗滤段,所有排渣腔室构成排渣段,上述出液端输出的液体主要喷射于过滤段的过滤腔室内,上述排渣段有排渣口。上述直导流板为与筒状体的内腔适应的环形板,上述待滤液体输送管从环形板的中心口通过。上述直导流板,其中每个直导流板只在其近筒状体的内腔边缘处开设一个通道口,所有相邻两个直导流板中一个直导流板的通道口位置通过筒状体的内腔中心轴线与另一个直导流板的通道口位置相对。上述腔室有若干弧形斜导流板,斜导流板中相邻两个斜导流板间有液体流经的间隙。上述斜导流板中相邻两个斜导流板间有液体流经的间隙,其是这样实现的,相邻两个斜流板呈“人”字形排布。上述出液端有一管状待滤液体缓冲室,该缓冲室配有若干均匀排布的喷嘴。上述喷嘴有若干个喷液孔。本技术渗滤机处理的待滤液体由待滤液体输送管进入过滤段,在筒状体运转(转动)过程中,没有滤出的固液混合液体(物料)依次经过渗滤、排渣段各腔室,各腔室在筒状体匀速运转下,通过物料的自重力、旋转离心力及直导流板及腔室内斜导流板的作用,实现固液的有效分离,过滤后的液体可回到生产工艺中去,达到回收利用的目的,分离出的渣最后由排渣段排渣口排出,其可实现过滤连续化不间断进行,同时由于筒状体的旋转及直导流板、斜导流板的作用,而且物料需依次经过各腔室,可有效增强过滤效果,提高生产效率。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有关腔室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出液端结构示意图。图面说明1为外裹滤网布筒状体,2为待滤液体输送管,3为直导流板,4为斜导流板,5为通道口,6为排渣口,7为出液口,8为待滤液体缓冲室,9为喷嘴,10为筒状体左侧支架,11为筒状体右侧支架,12为滤出液体接收槽。本技术有一外裹滤网布筒状体1,筒状体可根据待滤液体的性质选择相应滤网或相应滤布,该筒状体可运转(转动),其运行方式可由电动机、减速机等控制实现,筒状体的内腔有固定的输送管2,输送管2用于输送待滤液体,输送管2有进液端和出液端,在筒状体运转时,输送管2管体在筒状体的内腔保持位置不变;筒状体的内腔壁上固有若干垂直于筒状体的内腔中心轴线的直导流板3,直导流板3随筒状体1一同运转,直流导板3将筒状的内腔分隔成若干腔室,所有腔室由直导流板3上开设的通道口5依次接通,所有腔室排列依次为若干过滤腔室、若干渗滤腔室,若干排渣腔室、所有过滤腔室构成过滤段Ⅰ,所有渗滤腔室构成渗滤段Ⅱ,所有排渣腔室构成排渣段Ⅲ,上述腔室数量可根据需要设定,如上述腔室可为3、4、5、6、7、8、9、10、11、12、13、14、15等等,仅以10个腔室为例进行说明,过滤段腔室可为4个,渗滤段腔室可为5个,排渣段腔室可为1个输送管2的出液端位于过滤段Ⅰ对应的筒状体1内腔部位,其输出的液体主要喷射于过滤段Ⅰ的过滤腔室内,排渣段有排渣口6。直导流板3为与筒状体内腔适应的好环形板,输送管2从环形板的中心口通过。每个直流导板3只在其近筒状体内腔边缘处开设一个通道口5,所有相邻两个直流导板中一个直导流板的通道口位置通过筒状体的内腔中心轴线与另一个直导流板的通道口位置相对,这样液体在每个腔室运行往往多于一周才能进入下一个腔室,有较长的过滤时间,使过滤在每个腔室内都比较充分,可大为增强过滤效果当然每个直导流板3上可开设2个以上的通道口,如每个直导流板上开设2个通道口,相邻两个直导流板中一个直导流板2个通道口的连线与另一个直导流板2个通道口连线应相互垂直为好,也可达到较好的过滤效果,上述每个直导流板通道口为2个以上时,该通道口5可由筒状体内腔边缘向内腔中心轴线方向延伸,此时每个直导流板可被分割成若干部分,也可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上述腔室有若干弧形斜导流板4,其数量可根据需要设定,斜导流板中相邻两个斜导流板间有液体流经的间隙;上述斜导流板中相邻两个斜导流板间有液体流经的间隙,其是这样实现的,其相邻两个斜导流板呈“人”字形排列;当然也可采用其它有规则或不规则排列,只要能有效增大液体流径路线和运行时间即可;设置斜导流板可使过滤效果得以进一步增强。输液管2的出液端有一管状待滤液体缓冲室8,缓冲室8配有若干均匀排布的喷嘴9,可使待滤液体在过滤段喷射更加均匀有效。本技术工作原理大致为待滤液体由待滤液输送管2进入缓冲室8并由喷嘴9喷射到过滤段Ⅰ的过滤腔室内,筒状体均速连续动转,待滤液体在过滤腔内通过其自重带来的重力、腔室随筒状体一同旋转形成的离心力及在直、斜导流板上产生促成的分解力(多向力),而形成良好的过滤通道及足够大的过滤面积,在此段完成过滤工作的大部;剩液经直导流板的通道口依次进入下一个腔室后进入渗滤段Ⅱ的腔室,其工作过程同过滤段Ⅰ,在该段使剩液的固液得以进一步分离,并将分离出的渣物推向排渣段Ⅱ的排渣腔室内,后由排渣口6排到本技术外。如此不间断运行,实现待滤液体连续化固液分离。本技术通过调配筒状体的滤网布及输送待滤液体速度等等可适于不同性质的固液分离。权利要求1.一种渗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滤机有一可运转的外裹滤网布筒状体,筒状体的内腔有固定的待滤液体输送管,待滤液体输送管有进液端和出液端,筒状体的内腔壁上固有若干随筒状体运转,并垂直于筒状体的内腔中心轴线的直导流板,所述直导流板将筒状体的内腔分隔成若干腔室,所述所有腔室由直导流板上开设的通道口依次接通,所有腔室排列依次为若干过滤腔室、若干渗滤腔室、若干排渣腔室,所有过滤腔室构成过滤段,所有渗滤腔室构成渗滤段,所有排渣腔室构成排渣段,所述出液端输出的液体主要喷射于过滤段的过滤腔室内,所述排渣段有一排渣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渗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导流板为与筒状体的内腔适应的环形板,所述待滤液体输送管从环形板的中心口通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渗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导流板,其中每个直导流板只在其近筒状体的内腔边缘处开设一个所述通道口,所有相邻两个直导流板中一个直导流板的通道口位置通过筒状体的内腔中心轴线与另一个直导流板的通道口位置相对。4.根据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渗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有若干弧形斜导流板,所述斜导流板中相邻两个斜导流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渗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滤机有一可运转的外裹滤网布筒状体,筒状体的内腔有固定的待滤液体输送管,待滤液体输送管有进液端和出液端,筒状体的内腔壁上固有若干随筒状体运转,并垂直于筒状体的内腔中心轴线的直导流板,所述直导流板将筒状体的内腔分隔成若干腔室,所述所有腔室由直导流板上开设的通道口依次接通,所有腔室排列依次为若干过滤腔室、若干渗滤腔室、若干排渣腔室,所有过滤腔室构成过滤段,所有渗滤腔室构成渗滤段,所有排渣腔室构成排渣段,所述出液端输出的液体主要喷射于过滤段的过滤腔室内,所述排渣段有一排渣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百龄杨同献李珂
申请(专利权)人:钱百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