闩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183069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基于开口环(604)的构思的装置和方法,所述开口环具有特定的多个内部角(604a,604b)以接合具有(一个或多个)环形环的杆或柱(608),所述环形环具有与开口环互补的角形几何形状。本公开提供针对闩锁接合杆与闩锁接合主体之间的大范围插入和拉出力的设计。对接合杆上的插入接触角和接触区域的改变以及对接合主体上的插入接触角和接合区域的相应改变可以显著地修改接合各种装置所需的插入力。类似地,接合杆上的拉出角和接触区域之间的角度的改变以及接合主体上的拉出角和接触区域的相应改变将显著地修改脱离各种装置所需的总拉出力。因此,本闩锁机构提供可以彼此独立控制的插入和拉出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文提供使用锁定力将装置固定到另一物体所借助的机构。
技术介绍
水运工具板的使用者大致上只有两种方法将减摇鳍固定到它们的板。特别地,使用者必须使用一组螺杆或卡扣机构来附接减摇鳍。螺杆方法对于水运工具使用者实施而言可能很耗时。另外,螺杆和卡扣机构可能必须使用多个移动零件,所述移动零件中的任何一个受到生锈、失效和应力疲劳。典型地,如本领域中所述,趾跟(toe and heel)锁定机构具有带前端的减摇鳍,所述前端具有趾接于减摇鳍收置盒的前端中以将其锁定于适当位置的掣子或其他特征。在减摇鳍的后部处为闩锁,籍此可以使用线性弹簧来将减摇鳍的后部闩锁于减摇鳍收置盒中。 在弹簧的一个端部处的簧圈移动到减摇鳍收置盒内的腔位置中。弹簧中的张力将弹簧圈保持在减摇鳍收置盒后部掣子中,以便减摇鳍保持接合并且处于适当位置。趾跟锁定机构容易出故障,原因是锁定力与水运工具的底部平面成水平。其他趾跟变型具有不带弹簧的锁定机构。典型地,使用T形狭槽或其他构造将趾部锁定于适当位置。减摇鳍典型地具有前向销或其他附接件,其通常与减摇鳍收置盒成90度定位。销向下移动到俘获狭槽中,并且减摇鳍然后被向前推动以使得减摇鳍的趾部锁定于适当位置。在减摇鳍的后部处的另一掣子或另一 T形销或类似捕获件向下移动到减摇鳍收置盒狭槽中, 并且由竖直移动的杠杆或圆柱形定位的凸轮杆向下锁定。典型地,在上述的变型中,最终使用者必须沿着水平面提供反作用力以使锁定机构脱离。这是非理想的,原因在于在许多水运工具情形中,使用者可能遭遇来自环境的这样的水平力,例如,水运工具减摇鳍可暴露于来自与海藻、岩石、绳索、木材、沙子、其他水运工具等的接触的这样的水平力,并且这样的接触可触发减摇鳍的非希望的部分或完全松脱。因此,现有技术的减摇鳍附接系统可能容易出现机械的和常见的使用故障,并且也可能过于复杂而无法允许使用者快速且有效地改变他或她的减摇鳍选择以适应指定情形。用于鞋类的常规附着摩擦力装置使用附接到鞋的外底的大量单独的附着摩擦力元件,例如防滑钉。一般而言,单独的防滑钉必须旋拧到鞋的鞋底中,从而耗去许多时间。此外,使用螺杆机构将防滑钉固定到鞋底并不理想,原因是螺杆可能松动。最后,常规设计典型地使用相当大地增加鞋类的重量的金属附接构件。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第一方面,本文中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包括阴接收器和柱的闩锁系统。所述阴接收器可以包括在大致上平行于所述接收器的纵向轴线的方向上延伸通过所述阴接收器的中心孔口 ;在所述中心孔口内限定表面的第一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阴接收器的所述纵向轴线形成第一锐角;在所述中心孔口内限定表面的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阴接收器的所述纵向轴线形成第二锐角;以及布置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鞍状部分。所述柱可以具有纵向轴线,并且包括第一角形边缘,其中所述第一角形边缘与所述柱的所述纵向轴线形成第三锐角;接近所述第一角形边缘布置的第二角形边缘,其中所述第二角形边缘与所述柱的所述纵向轴线形成第四锐角;接近所述第二角形边缘布置的凹槽;以及接近所述凹槽布置的杆,其中所述杆和所述第二环形边缘的远端均具有比所述环形凹槽大的最大侧向厚度。所述阴接收器可以被构造成接收所述柱的至少一些,使得所述环形凹槽接收所述鞍状部分的至少一些。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锐角可以被构造成控制将所述柱插入所述阴接收器中所需的力和从所述阴接收器移除所述柱所需的力。根据第二方面,本文中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在第一物体和第二物体之间形成闩锁连接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在前一段落中公开的阴接收器和柱;将所述阴接收器与所述第一物体联接;将所述柱与所述第二物体联接;以及将所述柱的至少一些插入到所述阴接收器的所述中心孔口中,使得所述环形凹槽至少接收所述鞍状部分的至少一些。根据第三方面,本文中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包括阴接收器和柱的闩锁系统。所述阴接收器可以包括在大致上平行于所述接收器的纵向轴线的方向上延伸通过所述阴接收器的中心孔口 ;在所述中心孔口内限定表面的第一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阴接收器的所述纵向轴线形成第一锐角;在所述中心孔口内限定表面的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阴接收器的所述纵向轴线形成第二锐角;以及布置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鞍状部分。所述柱可以具有纵向轴线,并且包括第一角形边缘,其中所述第一角形边缘与所述柱的所述纵向轴线形成第三锐角;接近所述第一角形边缘布置的第二角形边缘,其中所述第二角形边缘与所述柱的所述纵向轴线形成第四锐角;接近所述第二角形边缘布置的环形凹槽;以及接近所述环形凹槽布置的杆,其中所述杆和所述第二环形边缘的远端均具有比所述环形凹槽大的最大侧向厚度。所述柱的至少一些可以由所述阴接收器接收,使得所述环形凹槽接收所述鞍状部分的至少一些。根据第四方面,本文中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包括开口环和杆的闩锁系统。所述开口环可以包括用以接合杆的插入角的插入角,和用以接合杆的拉出角的拉出角。所述杆可以包括具有接合所述开口环的角形几何形状的多个环形环,用以接合所述开口环的插入角的插入角,以及用以接合所述开口环的拉出角的拉出角。根据第五方面,本文中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包括阴接收器和柱的闩锁系统。所述阴接收器可以具有纵向轴线,并且包括在中心孔口内限定表面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可以与所述阴接收器的所述纵向轴线形成第一锐角。所述阴接收器也可以包括在中心孔口内限定表面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可以与所述阴接收器的所述纵向轴线形成第二锐角。所述柱可以具有纵向轴线并且被构造成接合所述阴接收器以在其间形成闩锁连接。所述柱可以包括与所述柱的所述纵向轴线形成第三锐角的第一角形边缘。所述柱也可以包括与所述柱的所述纵向轴线形成第四锐角的第二角形边缘。将所述柱与所述阴接收器接合以及从所述阴接收器脱离所述柱所需的力可以由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锐角控制。根据第六方面,本文中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包括阴接收器和柱的闩锁系统。所述阴接收器具有纵向轴线,并且包括在中心孔口内限定表面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阴接收器的所述纵向轴线形成第一锐角。所述柱具有纵向轴线并且被构造成接合所述阴接收器以在其间形成闩锁连接。所述柱也可以包括与所述柱的所述纵向轴线形成第二锐角的第一角形边缘。从所述阴接收器脱离所述柱所需的拉出力可以由所述第一和第二锐角控制。根据第七方面,本文中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包括阴接收器和柱的闩锁系统。所述阴接收器可以具有纵向轴线,并且包括在中心孔口内限定表面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可以与所述阴接收器的所述纵向轴线形成第一锐角。所述阴接收器也可以包括在中心孔口内限定表面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可以与所述阴接收器的所述纵向轴线形成第二锐角。所述柱可以具有纵向轴线并且被构造成接合所述阴接收器以在其间形成闩锁连接。所述柱可以包括与所述柱的所述纵向轴线形成第三锐角的第一角形边缘。所述柱也可以包括与所述柱的所述纵向轴线形成第四锐角的第二角形边缘。将所述柱与所述阴接收器接合所需的力可以小于从所述阴接收器脱离所述柱所需的力。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基于本文中提供的描述将显而易见本公开的进一步方面和特征。附图说明根据一个或多个各种实施例,参考以下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图示仅为例示目的而提供,并且仅仅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闩锁系统,其包括阴接收器和柱:所述阴接收器包括:在大致上平行于所述接收器的纵向轴线的方向上延伸通过所述阴接收器的中心孔口;在所述中心孔口内限定表面的第一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阴接收器的所述纵向轴线形成第一锐角;在所述中心孔口内限定表面的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阴接收器的所述纵向轴线形成第二锐角;以及布置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鞍状部分;并且所述柱具有纵向轴线,所述柱包括:第一角形边缘,其中所述第一角形边缘与所述柱的所述纵向轴线形成第三锐角;接近所述第一角形边缘布置的第二角形边缘,其中所述第二角形边缘与所述柱的所述纵向轴线形成第四锐角;接近所述第二角形边缘布置的凹槽;以及接近所述凹槽布置的杆,其中所述杆和所述第二角形边缘的远端均具有比所述凹槽大的最大侧向厚度,其中所述阴接收器被构造成接收所述柱的至少一些,使得所述凹槽接收所述鞍状部分的至少一些,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锐角被构造成控制将所述柱插入所述阴接收器中所需的力和从所述阴接收器移除所述柱所需的力。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F·凯林V·萨布拉曼亚姆
申请(专利权)人:芬奎威尔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