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双滤袋型袋式收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7632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双滤袋型袋式收尘器,采用集外滤式和内滤式为一体,内外双滤同时进行的双滤袋,并设置防止滤袋粘附和缩瘪的约束装置,增加了单位体积的处理能力,缩小整机体积达40%以上,减少钢耗30%以上。还缩短了滤袋的长度。对现有的一些规格不能满足需要的除尘系统,可在保留原除尘器壳体的情况下,不动土建,不大变管网,通过技术改造就实现增加过滤面积,提高处理能力,既节省了50%以上的投资,也使旧的除尘系统得以更新。(*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除尘设备,用于治理粉尘污染,保护环境,在建材、化工、冶金、电力、机械、粮食、烟草、制药等工业行业都有广泛地用途,尤其适用于水泥工厂的窑、磨、烘干机、包装机、破碎机等设备的粉尘收集处理,也可用于水泥工厂的提升、运输、库顶、库底、卸料、喂料等有关扬尘点的收尘。袋式收尘器是利用在滤袋的内、外两侧形成压力差,使含尘气体流动,由于滤袋的阻挡,粉尘不能通过滤袋的袋壁,气流则可以通过袋壁而被排出收尘器之外。一百多年来,袋式收尘器已得到不断地发展,特别是清灰方式更是发展迅速,已形成摇动振打清灰,压缩空气脉冲清灰和反吹风清灰等几大类。在另外一方面,长期以来,袋式收尘器的滤袋都是采用单滤式,在同一个收尘器内部,所有的滤袋,要么都采用外滤式,要么都采用内滤式,这种单一的过滤方式,使得在一定的处理能力和过滤风速时,收尘器的过滤面积增大,因而导致传统的袋式收尘器的体积较大,重量较重,设备的钢耗较高,还给运输、安装带来不便,并增加了土建的费用。再者,一般而言,单滤式滤袋都比较长,无论是振打清灰或是气流清灰,滤袋下部的清灰效果较差,也影响了除尘器的除尘效果。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新结构的袋式收尘器,这种收尘器通过采用内、外双滤形式,使之具有滤袋的长度较短,单位体积内过滤面积较大等特点,并且可以减小除尘器的体积,降低除尘器的钢耗,改善清灰效果,同时还保留有传统的袋式收尘器的收尘效率高,安装、操作、维修方便等一系列优点。本技术的袋式收尘器是通过内、外双袋而实现内、外双滤的。所谓“内、外双滤”,就是两个滤袋套装在一起,内袋和外袋分别过滤一部分含尘气体。根据具体的进出内袋和外袋的方式不同,双袋的具体结构有所区别。一种剖面近似“M”,因而俗称“M”型滤袋,其外袋为内滤式,内袋为外滤式,内袋的顶部和外袋的顶部连成一体或固定在同一处。含尘气流从内、外袋之间部分进入,一部分以内滤方式透过外袋,另一部分以外滤方式透过内袋。被收尘后的气流最后从袋式收尘器的出风口排出。另一种剖面近似“W”,因而俗称“W”型的双袋,其外袋为外滤式,内袋为内滤式,内袋的底部和外袋的底部连成一体或固定在同一处。含尘气流分别从外袋的外部和内袋的内部进入。从外袋外部进入的含尘气体,经外袋外滤后,进入外袋和内袋之间;从内袋内部进入的含尘气体,经内袋内滤后,也进入外袋和内袋之间。这两部分被过滤后的气体,在内袋和外袋之间汇合后,从袋式收尘器的出风口排出。本技术的内外双滤袋型袋式收尘器,双袋在结构上的进一步改进,是在双袋上安装防止双袋粘附在一起或者内袋缩瘪后粘附在一起的约束装置。对于内袋内滤、外袋外滤的“W”型双袋而言,需要防止的是内袋和外袋缩瘪、以及内袋扩张后,内、外两袋粘附在一起,因而除在外袋内壁放入外袋袋笼以外,同时将内袋设计成带桁笼的内滤袋,并根据需要在内袋外壁设置活动袋笼。对于内袋外滤,外袋内滤的“M”型双袋而言,需要防止的是内袋自己缩瘪在一起,因而在内袋的内壁放入软袋笼,以增加内袋的强度。使用本技术,可以具有以下优点首先,本技术集外滤式和内滤式为一体,内外双滤同时进行,增加了除尘器单位体积的处理能力,缩小了除尘器的体积,平均比单滤式袋式收尘器缩小体积40%以上,减少钢耗30%以上。第二,由于缩短了滤袋的长度,滤袋下部的清灰能力大大提高,改善了滤袋下部的清灰效果,提高了滤袋的再生能力,改善了滤袋的工作状况,延长了滤袋的工作寿命,一般滤袋寿命可达2年以上。第三,本技术具有体积虽小,但收尘效率高的特点,用在热力设备上,排放浓度≤150mg/Nm3,用在通风设备上,排放浓度≤100mg/Nm3,随工艺主机运转率>90%。第四,对于一些旧的除尘系统,特别是一些原设计选型时选小的除尘系统,利用本技术进行技术改造,可以在保留原除尘器壳体的情况下,不动土建,不大变管网,就可以使原除尘器增加过滤面积,提高除尘器的处理能力,既节省了50%以上的投资,也使旧的除尘系统得以更新。此外,本技术的袋式收尘器,通过采用不同的滤料制作滤袋,并配上一些特定的附件,就可以制成不同用途的除尘器,如普通型、抗结露型、防燃爆型、高浓度型等。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可以结合以下附图给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机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M”型双袋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W”型双袋结构示意图。首先参看图1,本技术的袋式收尘器是由上箱体(3)、灰斗(4)、进风口(5)、出风管(10)、出风口(8)、主排风控制阀(9)、卸灰口(7)、烘干防糊袋装置(6)、清灰装置(11)等组成。在上箱体(3)内部,安装有内袋(1)和外袋(2)所组成的内外双滤式双袋。含尘气流由进风口(5)进入收尘器,必要时先由烘干防糊袋装置(6)加热,再由双袋进行收尘,干净气流由出风管(10)经主排风控制阀(9)和出风口(8)排出收尘器外。本技术的“外袋为内滤式,内袋为外滤式”的“M”型滤袋的结构如图2所示,内袋(1)和外袋(2)为一整体结构的长滤袋,通过挂袋圈(14)使长滤袋的中间部位被吊环(12)吊起,长滤袋的一端固定在稳袋件(16)上,从挂袋圈(14)到稳袋件(16)的这一部分滤袋构成内袋(1);长滤袋的另一端通过固袋件(17)固定在位于上箱体(3)下部的多孔板(18)上,从挂袋圈(14)到多孔板(18)的这一部分滤袋构成外袋(2)。由于内袋(1)为外滤式,为防止内袋(1)缩瘪,在内袋(1)的内部,放入由具有弹性的绳子和刚性的圆环组成的经柔纬刚的软袋笼(13),软袋笼(13)的上部固定在吊环(12)上,而吊环(12)则固定在转轴(15)上,一根转轴(15)吊起多组吊环(12)。通过转轴(15)的运动,带动吊环(12)摇振,进而带动软袋笼(13)和双滤袋抖动,从而实现清灰。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分别地制作内袋(1)和外袋(2),然后将它们各自的顶部通过挂袋圈(14)固定在一起,其它结构与以上所述的相一致。本技术的“外袋为外滤式,内袋为内滤式”的“W”型滤袋的结构如图3所示,在位于上箱体(3)下部的栅格(25)相交点上固定有呈圆台状的架袋圈(24),通过架袋圈(24)支撑起外袋笼(22),外袋笼(22)为刚性结构,底部带有向上凸起的圆台状袋笼座(23),以与架袋圈(24)紧密配合。外袋笼(22)的上部插入位于上箱体(3)上部的多孔板(18)的孔内。通过外袋笼(22)的袋笼座(23)上的侧面,支撑起套在外袋笼(22)内的活动内袋笼(19),所谓活动内袋笼(19)为若干刚性杆件和水平圆环所组成,刚性杆件以竖直方向布置,并可插入水平圆环相应的开孔中,开孔的大小以能卡住刚性杆件为宜。本技术的“W”型内袋(1)采用带桁笼的内滤袋,外袋(2)为普通滤袋。本技术的“W”型双袋的装配次序是先将活动内袋笼(19)的刚性杆件插入内袋(1)的第一段桁笼中,然后放置第一个水平圆环,并使所有的刚性杆件穿过其上的开孔中,然后再将刚性杆件插入内袋(1)的第二段桁笼中,然后放置第二个水平圆环,并使所有的刚性杆件穿过其上的开孔中,依次进行下去,直至刚性杆件插到内袋(1)的袋底,接着将内袋(1)和活动内袋笼(19)一同套入外袋笼(22)内。本技术的“W”型外袋(2)的上端由固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外双滤袋型袋式收尘器,是由上箱体(3)、灰斗(4)、进风口(5)、出风管(10)、出风口(8)、主排风控制阀(9)、卸灰口(7)、烘干防糊袋装置(6)、清灰装置(11)组成;其特征在于,在上箱体(3)内部,安装有内袋(1)和外袋(2)所组成的内外双滤式双袋,并设置防止滤袋粘附和缩瘪的约束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声超孙礼明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