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66155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即使电线和电线压接部经受了温度循环,电线与电线压接部之间的接触电阻也不会增大。与配合端子接触的端子接触部(11)设有形成在基材金属(20)上的镀金层,在该镀金层与基材金属(20)之间设有镀镍层(21)。与绝缘电线(14)的芯线(15)压接的电线压接部(12)设有形成在基材金属(20)上的镀锡层(23),在该镀锡层(23)与基材金属(20)之间未设有镀镍层(2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端子接头,其在端子接触部中包括镀金层。
技术介绍
用在连接器中的端子接头具有如下结构该结构包括能与配合端子保持接触的端子接触部以及能与绝缘电线的芯线压接并连接的电线压接部,并且一般使用铜合金或黄铜材料作为基材。在这样的端子接头中,在端子接触部中局部形成有薄的镀金层,以提高与配合端子的电接触可靠性。在对由铜合金或黄铜材料制成的端子进行镀金的情况下,技术上的常识是例如下面的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预先在基材上形成镀镍层并在该镀镍层上形成镀金层,以防止金原子扩散到基材中。另一方面,在上述的能与电线压接并连接的端子接头中,在电线压接部中形成有比较软的镀锡层,以改善电线的芯线与端子接头的基材之间的附着性,由此改善电接触性能。于是,在上述具有镀金层的端子接头的情况下,在端子接触部中,金属层按照基材、镀镍层和镀金层的顺序进行层压,而在电线压接部中,金属层按照基材、镀镍层、镀锡层和镀金层的顺序进行层压。这种类型的带有电线的端子接头、特别是用于车辆的端子接头可以用在具有酷热环境的氛围中,例如用在发动机室中。近几年中,已经注意到这样的现象如果在这种氛围下使用连接器,则端子接头与电线之间的接触电阻会逐渐增大,因此,需要一定对策。过去, 认为该现象由电线与端子接头表面之间的接触界面中的问题而引起,已经尝试通过增大压接力或在电线压接部上形成锯齿状凹槽来解决这样的现象。然而,本专利技术人的研究不仅发现了电线与端子接头之间的接触界面中的问题,而且发现了电线压接部中的金属层的构造方面的大问题。具体地,在上述端子接头的电线压接部中,金属按照基材、镀镍层和镀锡层的顺序进行层压。镀锡层比较软,且天生对芯线具有良好的附着性。然而,由于在镀锡层下方存在镀镍层,所以在高温环境下,促进了镀锡层与镀镍层的合金化,并且表面上的镍原子比逐渐增加。于是,镀锡层的某些特性、例如柔软度和低电阻率失去了,并且当经受冷热循环时,接触界面可能由于热膨胀/收缩而微小地移动,且接触电阻可能逐渐增大。这就是传统的镀金端子接头与电线的接触电阻增大的机理。专利文献1 日本未审专利公报No. H07-73769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鉴于上述情形开发了本专利技术,并且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端子接头及其制造方法,即使在经受冷热循环时,该端子接头也能够抑制电线与电线压接部之间的接触电阻的增大。(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端子接头,其中,在能与配合端子保持接触的端子接触部中,在基材金属上形成有镀金层,而在能与绝缘电线的芯线压接并连接的电线压接部中,在基材金属上形成有镀锡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接头被构造成在端子接触部中,在基材金属与镀金层之间存在镀镍层,而在电线压接部中,在基材金属与镀锡层之间不存在镀镍层。根据这种构造,由于在电线压接部中镍原子不会扩散到镀锡层中而形成合金层, 所以能够防止电线压接部的电阻率增大,并且能够防止与电线的接触界面处的接触电阻增大。在该方案中,如果基材金属是铜合金并且端子接触部包括能与配合侧阳性端子保持接触的弹性接触片,则当在弹性接触片中、在基材金属与镀金层之间存在镀镍层并且在电线压接部中、在基材金属与镀锡层之间不存在镀镍层时,能够获得优良的阴性端子接头 (方案2)。在上述方案中,如果基材金属是黄铜并且端子接触部包括能与配合侧阴性端子保持接触的突片部,则当在突片部中、在基材金属与镀金层之间存在镀镍层并且在电线压接部中、在基材金属与镀锡层之间不存在镀镍层而存在镀铜层时,能够获得优良的阳性端子接头(方案3)。如果电线压接部包括从端子底板部延伸的一对接线筒片,则优选在电线压接部中、在基材金属与镀锡层之间不存在镀镍层,并且镀锡层形成为延伸至如下位置该位置在接线筒片的位于端子接触部侧的延伸基部与所述端子接触部之间(方案4)。根据该方案4 的构造,能够可靠地防止镍原子扩散到电线压接部中的镀锡层中。如果尝试通过在电线压接部中、在基材金属的表面上形成凹部或凸部来改善与绝缘电线的芯线的接触性,则可以在端子接触部中、在基材金属与镀金层之间存在镀镍层,并且至少可以在由电线压接部中的所述凹部或凸部形成的边缘部的外围边缘处、在基材金属与镀锡层之间不存在镀镍层,并且该镀锡层可以与基材金属接触(方案幻。根据该方案5 的构造,因为在电线压接部被压接并连接至芯线时,由所述凹部或凸部形成的边缘部的外围边缘承受最强的力,所以该外围边缘是最有效的。在上述各个方案中,镀锡层优选与镀镍层的位于电线压接部侧的末端边缘部重叠 (方案6)。据此,即使在形成镀层的过程中存在尺寸误差,也能可靠地防止基材金属露出。 因此,不仅能够抑制电线压接部中的接触电阻的增大,而且能够可靠地防止基材金属的氧化。(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能够防止镍原子渗入到镀锡层中,所以即使在经受冷热循环时, 所述端子接头也能够抑制电线与电线压接部之间的接触电阻增大。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阴性端子接头的正视图,图2是该阴性端子接头的展开图,图3是示出镀层的构造的放大截面图,图4是概略地示出在基材金属板上形成镀层的过程的正视图,图5是镀敷成形之后的基材金属板的截面图,图6是示出一个用于部分镀敷的设备的透视图,图7是示出由冷热循环引起的电阻增大现象的图,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阳性端子接头的正视图,图9是示出镀层的构造的放大截面图,图10是示出另一个用于部分镀敷的设备的透视图,图11是示出又一个用于部分镀敷的设备的透视图,并且图12是示出利用图11的设备形成镀敷的状态的截面图。附图标记列表10,40…阴性端子接头11. 端子接触部12. 电线压接部13. 弹性接触片14. 绝缘电线15..芯线16. 接线筒片18. 端子底板部19. 凹部或凸部20. 基材金属21. 镀镍层22. 镀金层23. 镀锡层42. 突片部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例>在下文中,参照图1至7来描述第一实施例,在该第一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应用于阴性端子接头。端子接头10的整体结构如图1的平面图所示。具体地,在端子接头10的末端侧 (图1中的下侧)形成有矩形管形式的端子接触部11,并且在相反侧形成有电线压接部12。在端子接触部11中设置有从前端以U形形状折叠的弹性接触片13(仅在图2中示出),并且,作为配合端子的、未图示的阳性端子接头的突片部被插入而与弹性接触片13 接触。电线压接部12包括一对接线筒片16,该对接线筒片16压接并连接至绝缘电线 14的芯线15 ;以及一对绝缘筒片17,该对绝缘筒片17压接并连接至绝缘电线14的绝缘部分。接线筒片16从半圆柱形的端子底板部18的横向边缘彼此相对地延伸,并且绝缘筒片 17同样从端子底板部18的横向边缘延伸。各个接线筒片16比绝缘筒片17更靠近电线压接部12。请注意,例如,在电线压接部12的端子底板部18的形成接线筒片16的部分中形成有在与绝缘电线14的纵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三个凹部(锯齿状凹槽)19。该端子接头10的基材金属是铜合金,并且对其表面进行镀敷。接下来描述该镀敷的种类、过程和方法。 如所公知的,通过利用压力机将铜合金板的环材料冲压成期望形状并弯曲该被冲压材料来形成图1所示的端子接头10。展开形状如图2所示,并且其各个部分由与构成图 1所示的端子接头10的各个部分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端子接头,其中,在能够与配合端子保持接触的端子接触部中,镀金层形成在基材金属上;在能够与绝缘电线的芯线压接的电线压接部中,镀锡层形成在所述基材金属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接头被构造成:在所述端子接触部中,所述基材金属与所述镀金层之间存在镀镍层;在所述电线压接部中,所述基材金属与所述镀锡层之间不存在镀镍层。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田丈博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