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除尘一体化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6319 阅读:3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除尘一体化的装置,包括循环流化床反应塔(1)和袋式除尘器(7),所述循环流化床反应塔(1)的下部设有烟气进口(2)、脱硫剂浆液喷嘴(3)和水喷嘴(4),循环流化床反应塔(1)的顶部设有烟气出口(5),循环流化床反应塔(1)的底部设有积灰斗(9-1),积灰斗(9-1)的底部开口和排灰管道(12)相接;袋式除尘器(7)带有预除尘器(6),在袋式除尘器(7)的一端设有净烟气出口(8),在预除尘器(6)和袋式除尘器(7)的底部设有积灰斗(9-2),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流化床反应塔(1)的烟气出口(5)与袋式除尘器(7)的预除尘器(6)连接,预除尘装置(6)和袋式除尘器(7)的灰斗(9-2)与倾斜放置的空气输送斜槽(10)相连,空气输送斜槽(10)较低的一端与循环灰管道(11)相连,循环灰管道(11)的另一端接入循环流化床反应塔(1)的下部,空气输送斜槽(10)低端处开口,并和排灰管道(12)相接。(*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烟气净化
,尤其涉及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除尘一体化的装置。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如下方式实现一种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除尘一体化的装置,包括循环流化床反应塔和袋式除尘器。所述循环流化床反应塔的下部设有烟气进口、脱硫剂浆液喷嘴和水喷嘴,循环流化床反应塔顶部设有烟气出口,循环流化床反应塔的底部设有积灰斗,积灰斗的底部开口和排灰管道相接。袋式除尘器带有预除尘器,在所述袋式除尘器的一端设有净烟气出口,在所述预除尘器和所述袋式除尘器的底部也设有积灰斗。其结构特点在于,所述循环流化床反应塔的烟气出口与袋式除尘器的预除尘装置连接,所述预除尘器和袋式除尘器的灰斗通过管道与倾斜的空气输送斜槽相连,空气输送斜槽较低的一端与循环灰管道相连,循环灰管道的另一端接入循环流化床反应塔的下部,空气输送斜槽靠近低端处开口,并和排灰管道相接。上述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除尘一体化的装置,脱硫剂浆液喷嘴采用两相流雾化喷嘴。袋式除尘器的预除尘装置采用内设有气体折流板的扩散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1)脱硫剂颗粒的外循环利用,保证了流化床内的颗粒浓度,延长了脱硫剂的停留时间,从而大大提高了脱硫剂的利用率和烟气脱硫效率。(2)脱硫反应塔和除尘器之间建立的脱硫剂颗粒的外循环系统,运行稳定、可靠。(3)袋式除尘器前保留了预除尘器,使进入袋式除尘器的尘粒浓度大大降低,减少了系统阻力,提高了除尘效率。(4)本技术结构紧凑、阻力小,运行稳定,实现了简洁高效的脱硫除尘一体化。附图说明附图为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图。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从锅炉出来的热烟气,通过烟气进口2进入循环流化床反应塔1,脱硫剂浆液和水分别通过脱硫剂浆液喷嘴3和水喷嘴4,雾化后进入循环流化床反应塔1,烟气和脱硫剂颗粒在循环流化床反应塔1中形成高效的气固流态化接触,发生化学反应,脱除掉大部分的二氧化硫,通过控制循环流化床反应塔1内的压差保持流化床内颗粒浓度的稳定,烟气携带未充分反应的脱硫剂颗粒从循环流化床反应塔1顶部的烟气出口5排出,进入袋式除尘器7前的预除尘器6,预除尘器6利用扩散、沉降、碰撞、惯性等原理,使烟气中的尘粒在预除尘器6内得到捕集,使进入袋式除尘器7的尘粒浓度大大降低,减少了系统阻力。在预除尘器6内进行初步的分离后,再经过袋式除尘器7除去大部分灰尘,净化后的烟气通过净烟气出口8排放。预除尘器6和袋式除尘器7下部的灰斗9中的未充分反应的脱硫剂颗粒通过空气输送斜槽10,经由循环灰管道11进入反应塔1循环使用,部分灰粒从空气输送斜槽10尾端的排灰管道12排出,由调节空气输送斜槽10尾端的排灰量,来维持反应塔内颗粒浓度的稳定。反应塔1底部积灰斗9的积灰达到一定高度时由排灰管道12排出。权利要求1.一种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除尘一体化的装置,包括循环流化床反应塔(1)和袋式除尘器(7),所述循环流化床反应塔(1)的下部设有烟气进口(2)、脱硫剂浆液喷嘴(3)和水喷嘴(4),循环流化床反应塔(1)的顶部设有烟气出口(5),循环流化床反应塔(1)的底部设有积灰斗(9-1),积灰斗(9-1)的底部开口和排灰管道(12)相接;袋式除尘器(7)带有预除尘器(6),在袋式除尘器(7)的一端设有净烟气出口(8),在预除尘器(6)和袋式除尘器(7)的底部设有积灰斗(9-2),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流化床反应塔(1)的烟气出口(5)与袋式除尘器(7)的预除尘器(6)连接,预除尘装置(6)和袋式除尘器(7)的灰斗(9-2)与倾斜放置的空气输送斜槽(10)相连,空气输送斜槽(10)较低的一端与循环灰管道(11)相连,循环灰管道(11)的另一端接入循环流化床反应塔(1)的下部,空气输送斜槽(10)低端处开口,并和排灰管道(12)相接。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实现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除尘一体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剂浆液喷嘴(3)采用两相流雾化喷嘴。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实现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除尘一体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袋式除尘器(7)的预除尘器(6)内设有带气体折流板的扩散器型式。专利摘要一种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除尘一体化的装置,属于烟气净化
本技术在保证除尘效率的同时能有效提高脱硫剂的利用率和烟气脱硫效率。本技术包括循环流化床反应塔和袋式除尘器。循环流化床反应塔包括烟气进口、脱硫剂浆液喷嘴、水喷嘴、烟气出口和积灰斗。袋式除尘器带有预除尘器、净烟气出口和积灰斗。循环流化床反应塔的烟气出口与袋式除尘器的预除尘装置连接,预除尘器和袋式除尘器的灰斗通过管道与倾斜的空气输送斜槽相连,空气输送斜槽较低的一端与循环灰管道相连,循环灰管道的另一端接入循环流化床反应塔的下部,空气输送斜槽靠近低端处开口,并和排灰管道相接。文档编号B01D53/83GK2577942SQ0228508公开日2003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6日专利技术者项光明, 姚强, 陈昌和, 徐旭常, 李定凯, 祁海鹰, 由长福, 孙俊民, 张贞良, 汤乐萍, 刘惠永, 曹慧芳 申请人:清华大学, 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光明姚强陈昌和徐旭常李定凯祁海鹰由长福孙俊民张贞良汤乐萍刘惠永曹慧芳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