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53958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板连接器中,其中固定部(5)一体地设置在适于以竖立的方式安装在电路板上的合成树脂制外壳(3)处,该固定部(5)具有每个中都螺入贯穿电路板的螺合件的各个螺合孔,并且适于通过紧固螺合件而将外壳(3)固定于电路板,该固定部(5)以伸出的方式设置在外壳(3)的一个纵向外壁面的靠近该外壳(3)的基端部附近布置的那部分处,并且固定部(5)的固定面(5a)形成为当通过螺合件(7)的紧固力将固定部(5)固定到所述电路板(2)时,阻止外壳(3)的端面从电路板(2)的表面抬起的一种形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安装在电路板上的板连接器
技术介绍
作为安装在电路板上的板连接器,已知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一种板连接器。在该板连接器中,具有各自的螺合孔的多个固定部一体地设置在适于以竖立的方式安装在电路板上的合成树脂制外壳处,贯穿电路板的螺合件被螺入到所述每个螺合孔中。该固定部一体地形成在通常细长的矩形管状的外壳的纵向相对的两端的壁面上, 并且分别从该壁面伸出。每个这些固定部的电路板侧固定面都抵靠电路板表面的预定位置,并且使螺合件从电路板的反面(与连接器所固定的面相反的面)贯穿该电路板,并且分别螺入到固定部的螺合孔中,并被紧固,而且通过这样做,以竖立的状态将外壳固定在电路板上。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PTLl 日本专利 JP-A-2002-23i;345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 顺便提及,在将板连接器安装到电路板的情况下,每个都用于使螺合件从此穿过的通孔必须穿过与固定部的螺合孔相对的电路板而形成。因此,必须以避开固定部的通孔的方式来安装布线图案,并且因此限制了布线图案的设计自由度。此外,在为了实现电路板的紧凑设计而使得板连接器的纵向尺寸等于电路板的横向尺寸的情况下,有时候不将板连接器的各固定部的位置分别设定在外壳在纵向上相对的两端处,而是必须设定在例如,板连接器的纵向的侧壁部处。然而,提高布线图案的设计自由度与将固定部设置在板连接器的侧壁处在有些情况下是相互矛盾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使得能够实现电路板的紧凑设计并且还能够提高布线图案的设计自由度。为了解决该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有板连接器,包括电路板;外壳,该外壳由合成树脂构成并且以竖立的方式安装到所述电路板上;以及固定部,该固定部与所述外壳一体地设置并且具有螺合孔,贯穿所述电路板的螺合件被螺入到该螺合孔中,所述固定部适于通过紧固所述螺合件而将所述外壳固定于所述电路板,其中,所述固定部在所述外壳的纵向外壁面的一侧处以伸出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基端部附近;并且适于被固定于所述电路板的所述固定部的固定面形成为这样一种形状,当通过所述螺合件的紧固力将所述固定部固定到所述电路板时,该形状阻止所述外壳的端面从所述电路板抬起。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固定部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一个纵向外壁面处,并且通过这样做,例如,能够减小电路板的宽度尺寸,并且因此能够实现电路板的紧凑设计。此外,由于在所述外壳的另一个纵向外壁面处没有设置任何固定部,所以可以将布线图案自由地安装在电路板靠近所述外壳的另一个外壁面的那部分上,并且因此能够提高布线图案的设计自由度。此外,例如,如果固定部仅仅设置在外壳的一个纵向的外壁面处而且固定面形成为与外壳的基端的端面齐平,那么通过螺合件相对于固定部的紧固而引起的载荷,根据材料、紧固力等,能够使固定部压缩变形或者能够使电路板压缩变形,使得能够将外壳的反固定部侧(anti-fixing portion side)抬起而倾斜。另一方面,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固定部的固定面形成为这样一种形状,当通过所述螺合件的紧固力将所述固定部固定到所述电路板时,该形状阻止所述外壳的端面从所述电路板的表面抬起,并且因此,能够补偿由于紧固载荷引起的压缩变形。因此,能够防止外壳倾斜。在该情况下,所述固定面可以形成为在远离所述外壳的方向上朝着所述电路板逐渐伸出的倾斜面,或者可以在所述固定面的与外壳相对的部分处设置一凸起,所述螺合孔布置在该凸起与所述外壳之间。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电路板的紧凑设计,而且还能够提高布线图案的设计自由度。附图说明 图1(a)至图1(d)是示出了将本专利技术的板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安装在电路板上的状态的视图,并且(a)是透视图,(b)是前视图,(c)是侧视图,而(d)是图中的A部分的放大视图。图2(a)至图2(b)是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板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的视图,并且(a)是侧视图,而(b)是图中的B部分的放大视图。图3(a)至图3(c)是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板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并且示出了安装过程中的状态的视图,(a)是前视图,(b)是侧视图,而(c)是图中的C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4(a)至图4(d)是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板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的视图,并且(a)是前视图,(b)是底视图,(c)是侧视图,而(d)是图中的D部分的放大视图。图5(a)至图5(c)是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板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并且示出了安装过程中的状态的视图,(a)是前视图,(b)是侧视图,而(c)是图中的E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参考标号列表 1板连接器 2电路板 3 外壳 3b 壁部 5固定部 5a固定面 5d固定面 6螺合孔 7螺合件 8倾斜面 9 凸起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参考各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板连接器的各实施例。图1(a)至图1(d)是示出了将本专利技术的板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安装在电路板上的状态的视图,并且(a)是透视图,(b)是前视图,(c)是侧视图,而(d)是图中的A部分的放大视图。图2(a)至图2(b)是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板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的视图,并且(a)是侧视图,而(b)是图中的B部分的放大视图。如图1所示,将第一实施例的板连接器安装在电路板2上。电路板2是例如,印刷电路板(PCB)等,其中诸如继电器等的电子元件安装在具有导电金属(导体)的布线图案的基板上。第一实施例的板连接器1包括用于将配对连接器(未示出)插入其中的连接器插入部31以及多个(例如,32个)连接器端子4,并且将该板连接器1以竖立的状态安装在电路板2上。外壳3是连接器本体,并且利用绝缘合成树脂形成为例如,通常的封底的细长矩形管状。该外壳3由分别设置在纵向相对的两端处的两个窄壁部3a和在纵向上延伸的两个宽壁部北形成,因而该外壳3是由四个壁部3a、!3b形成的。不特别限制外壳3的壁部3a、 3b的高度,而是可以如图中所示相对较高或者可以较低。外壳3的基部3c的安装面3d形成为平坦表面。该外壳3的安装面3d具有形成在其外周处的凸缘状肋32,并且适于通过表面接触而安装在电路板2的预定位置上。顺便提及,在图1(a)至图1(d)、图2(a)至图 2(b)以及图3(b)中,参考标号3 表示肋32的拐角部的倒角部。外壳3的内部形成为连接器插入部31,配对连接器从一开口插入到该连接器插入部31中。例如,32个连接器端子 4设置在连接器插入部31中并且以预定的间隔按行排列成直线。连接器端子4利用导电金属材料形成为例如,矩形剖面形状。该连接器端子4包括电接触部(未示出)以及连接部如,该电接触部伸入到连接器插入部31中以便电连接于配对连接器的端子等,该连接部如从外壳3的基端面伸出并且穿过电路板2的连接孔加并通过焊接等固定于电路板2而电连接于该电路板2。在图示的实例中,尽管32个连接器端子4设置成一条直线,但是这些连接器端子不限于这种排列,并且除了 32个之外的其他数量可以设置成两行或更多行。用于将外壳3接合并固定到电路板2的固定部5形成在外壳3的一个纵向壁部 3b(见图3(c))的外壁面的基端部处。固定部5分别设置在外壁面的远离该外壁面的中央部而分别靠近相对的侧壁的两个部分处。将该固定部5设置成从外壳3的外壁面突出。该固定部5包括以平行的关系大致直线延伸到肋32的端部的直线部5b,以及在该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连接器,该板连接器包括:电路板;外壳,该外壳由合成树脂构成并且以竖立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以及固定部,该固定部与所述外壳一体地设置并且具有螺合孔,贯穿所述电路板的螺合件被螺入到该螺合孔中,通过紧固所述螺合件,所述固定部适于将所述外壳固定于所述电路板,其中,所述固定部在所述外壳的纵向外壁面的一侧处以伸出的方式设置在该外壳的基端部附近;并且所述固定部的适于被固定于所述电路板的固定面形成为这样一种形状:当通过所述螺合件的紧固力将所述固定部固定到所述电路板时,该形状阻止所述外壳的端面从所述电路板抬起。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轮刚也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