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莫列斯公司专利>正文

FPC U形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46401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即使形成的电连接器具有低断面,所述电连接器也能够确保在布置扁平电缆的突出部的位置与焊在电路板表面上的位置之间有足够的距离。电连接器1是用于将在边缘形成有突出部的FPC连接至电路板的电连接器。电连接器1具有多个端子、壳体11和固定于壳体11的加强件70R。加强件70R具有止拔部71和固定部73,止拔部71在FPC的宽度方向上相对于多个端子设置在外侧,固定部73设置成在FPC的宽度方向上向外侧离开止拔部71,并固定于电路板90的表面上,其中止拔部71通过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连接部75连接至固定部73。另外,FPC的突出部布置于止拔部71上,并且用于卡住突出部的止动部76形成于止拔部71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扁平电缆连接至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用于将诸如柔性扁平电缆、柔性印刷电路(以下简称为FPC)等的扁平电缆连接至 电路板的电连接器包括具有加强件的电连接器,所述加强件用于增加将电连接器固定于电 路板的强度。在这种电连接器中,不仅端子而且加强件均焊接在电路板的表面上,从而增加 将电连接器固定于电路板的强度。常规而言,为防止扁平电缆(如FPC等)从电连接器移出,已建议使用形成有加强 件的电连接器,使得电缆卡于其上。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 2007-299554中所述的电 连接器具有板状加强件,其下缘要焊接至电路板表面上。加强件的上缘形成有凹部,形成在 电缆侧边上的突出部可置于该凹部上。将突出部配合到凹部中,由此防止电缆移出。对于上述日本专利申请所公开的电连接器,有必要保证加强件的下缘与形成凹部 底边的部分之间有足够的距离,使得凹部不会在焊接时由于焊料芯吸作用而填满;也就是 说,确保加强件下缘上的焊料不会到达凹部的底边。然而,由于电连接器的低断面化,加强 件的上下宽度近来变得越来越小,可能出现无法保证凹部底边与加强件下缘之间有足够距 离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借助于加强件防止扁平电缆移出的电 连接器,其中能够保证在放置电缆突出部的部分与焊接在电路板表面上的部分之间有足够 的距离。为实现上述目标,提供了用于将侧边上形成有突出部的扁平电缆连接至电路板的 电连接器,所述突出部包括布置在电缆宽度方向上的多个端子;保持布置在宽度方向上的 多个端子的壳体;以及固定于壳体的加强件。加强件包括止拔部,所述止拔部在宽度方向 上相对于多个端子设置于外侧,并且形成的止拔部使得能够将电缆的突出部放置在止拔部 上。另外,加强件包括止动部和连接部,所形成的止动部使得止拔部上的突出部卡在止动部 上,连接部在宽度方向上从止拔部向外侧延伸。此外,加强件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设置 成在宽度方向上向外侧离开止拔部,延续自连接部,并固定在电路板表面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固定部设置成在电缆宽度方向上向外侧远离止拔部,所以能够 保证在放置电缆突出部的部分与焊接在电路板表面上的部分之间有足够的距离,即使形成 的电连接器具有低断面。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的透视图;图2是促动器打开的电连接器的透视图3是电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图4是电连接器的前连接端子的透视图;图5是沿图2的V-V线的横断面视图,示出安装在壳体中的前连接端子;图6是电连接器的后连接端子的透视图;图7是沿图2的VII-VII线的横断面视图,示出安装在壳体中的后连接端子;图8是从斜上方观察促动器的透视图;图9是促动器的底视图;图10是电连接器的放大透视图,主要示出提供加强件的部分;图11是FPC插入其中的电连接器的放大透视图;图12是加强件的透视图;图13是从不同于图12中的方向进行观察的加强件透视图;图14是加强件的侧视图;图15是电连接器的正视图,主要示出提供加强件的部分;图16是沿图15中所示的XVI-XVI线的横断面视图,以及图17是沿图15中所示的XVII-XVII线的横断面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图1是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实例 的电连接器1的透视图;图2是促动器20打开的电连接器1的透视图;以及图3是电连接 器1的分解透视图。图4是电连接器1的前连接端子50的透视图。图5是沿图2的V-V 线的横断面视图,示出装配入壳体11的前连接端子50。图6是电连接器1的后连接端子 60的透视图。图7是沿图2的VII-VII线的横断面视图,示出装配入壳体11的后连接端子 60。此外,图8是从斜上方观察促动器20的透视图;以及图9是促动器20的底视图。应注 意的是,图5和图7示出其中插入FPC80和促动器20关闭的电连接器1。如图1所示,电连接器1是用于将作为扁平电缆的FPC80连接至电路板90的电连 接器。FPC80包括柔性电路主件81和加强板82,所述加强板82的刚性强于电路主件81。 加强板82附在电路主件81边缘部分的上表面上。另外,在电路主件81边缘部分上提供有 在FPC80的插入方向(向后,或在X2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导体83 (见图5和图7)。在电路 主件81的边缘部分,导体83向下裸露。如图1至3所示,电连接器1包括多个前连接端子50和多个后连接端子60 (两者 与FPC80和电路板90电连接)和用于保持排列形式的端子50、60的壳体11。另外,电连 接器1具有促动器20,用于压下插入的FPC80,从而增加导体83与端子50、60之间的接触 强度。电连接器1具有加强件70R、70L,所述加强件70R、70L被焊接在电路板90上,并且 增加电连接器1在电路板90上的固定强度。如图2所示,FPC80具有从其右边缘和左边 缘80a、80a(以下简称为“侧边”)突出的板状突出部85、85。突出部85、85形成在加强板 82上。加强件70R、70L通过卡住突出部85、85来防止FPC80从电连接器1中拉脱。在下文 中,将对形成电连接器1的各部件进行描述。如图4或图5所示,前连接端子50具有上梁52和下梁53,所述上梁52从基部51 的上部向前延伸(XI方向),所述下梁53从基部51的下部向前延伸。上梁52和下梁53在上下方向上相互远离地设置,并且FPC80插在上梁52与下梁53之间。详细地说,电路主件 81的端部和附在端部上表面上的加强板82插在上梁52与下梁53之间。向上突出(Zl方向)的接触部53a在下梁53的中间形成。接触部53a接触在电 路主件81的端部向下裸露的导体83。在下梁53的梢端形成向下突出(Z2方向)的连接部 53b,用于接触电路板90的表面。连接部5 焊在垫91上,所述垫91形成在电路板90的 表面上(见图2)。在上梁52的梢端52b (在Xl方向上的端部)侧的下表面上形成钩52a,用于卡住 形成在促动器20上的凸轮21。促动器20随钩5 卡住的凸轮21转动,从而压下加强板 82。促动器20将随后进行详细地描述。在这方面,下梁53比上梁52长,使得下梁53的连 接部5 设置在上梁52的钩5 前面。另外,钩5 设置在下梁53的接触部53a前面。如图6和7所示,后连接端子60也具有上梁62和下梁63,所述上梁62从基部61 的上部向前延伸,所述下梁63从基部61的下部向前延伸。上梁62和下梁63在上下方向 上相互远离地设置,并且FPC80插在上梁62与下梁63之间。详细地讲,电路主件81的端 部和附在该端部的上表面上的加强板82插在上梁62与下梁63之间。在下梁63的梢端 形成向上突出的接触部63a。接触部63a接触FPC80的导体83。在上梁62的梢端形成向 下突出的压迫部62a。当促动器20转动时,压迫部6 压下插在上梁62与下梁63之间的 FPC80。在这方面,下梁63比上梁62长,使得接触部63a设置在压迫部6 前面。另外, 接触部63a在前后方向(X1-X2方向)上的位置与上梁52的梢端52b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 基本上一致(见图幻。此外,压迫部6 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与接触部53a在前后方向上 的位置基本上一致(见图5或图7)。另外,后连接端子60具有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用于将在其侧边缘上形成有突出部的扁平电缆连接至电路板,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在所述电缆的宽度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端子;保持排列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多个端子的壳体;和附于所述壳体的加强件;其中所述加强件包括止拔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多个端子设置在外侧,并且形成的所述止拔部使得能够将所述电缆的所述突出部布置于其上;止动部,形成的所述止动部使得所述止拔部上的所述突出部卡在所述止动部上;连接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从所述止拔部向所述外侧延伸;和固定部,设置成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朝所述外侧离开所述止拔部,延续自所述连接部,并固定在所述电路板的表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照仁
申请(专利权)人:莫列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