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52476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特别是用于控制机动车辆的具有防滑控制功能的液压制动系统的车轮制动器的制动压力的电磁阀。在已知的电磁阀中,设有电磁阀的衔铁室(28)经过在阀嵌入件(10)中的挺杆(12)的导向区域到出口(20)的第一液压有效连接路径。这个第一液压有效连接路径以盲孔的形式终止,并且因此不能冲掉可能在这个衔铁室(28)中聚集的气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建议第二液压有效连接路径(40),所述第二液压有效连接路径与第一液压有效连接路径分开地设置在所述挺杆(12)的导向区域旁边。由此,实现了在电磁阀的阀芯(100)内部的封闭的压力介质路径,所述压力介质路径可以实现对衔铁室(28)的有效冲洗并且因此冲掉气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依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特别是用于控制机动车辆的具有防滑控制功能的液压制动系统的车轮制动器的制动压力的电磁阀
技术介绍
由例如申请人的申请号为DE 10 2007 053 134. 8的较早的专利申请已知这类电磁阀。在下文,具有防滑控制功能的液压制动系统可被理解为防抱死保护系统控制系统 (ABS)、驱动防滑控制系统(ASR)或行驶动态控制系统(ESP)。在这些控制系统中,至少一个车轮制动器的制动压力例如可以根据在相应车轮上存在的滑动情况通过电磁阀进行控制或者说调节。电磁阀的通电是通过电子控制装置实现的,所述电子控制装置为此对传感器信号进行评价。对于用在这些控制系统中的电磁阀,已知两种主要的结构形式即要么使用被构造为换向阀的并且可以转换至两个分立的位置(初始位置和接通位置)的电磁阀;要么涉及连续阀(=比例阀),所述连续阀可以占据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的任意中间位置。本专利技术可以被同样地应用在换向阀和连续阀上。在DE 10 2007 053 134. 8中描述的电磁阀尤其具有阀嵌入件作为主要部件,在所述嵌入件上分别构造了至少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所述阀嵌入件由于成本原因由板条卷成,其中,在此所述板条的两个端部几乎无间隙地相互紧靠。原因是可能存在的间隙会构成在电磁阀磁路内的不希望的障碍因此应避免所述间隙。为了控制入口和出口之间的液压连接设置了构成控制横截面的阀体。所述控制横截面在引用的现有技术中被实施为阀座。该阀座是可以借助于挺杆控制的,为此所述挺杆可移动地容纳在阀座中。对挺杆的操纵是间接地通过可移动地设置在衔铁室中的衔铁实现的。所述衔铁室由在一侧封闭并且固定在阀嵌入件上的壳体限定。装有壳体、衔铁、挺杆和阀体的阀嵌入件构成了所谓的阀芯。在这个阀芯上套上被构造为环形的能以电子控制方式通电的线圈。通过给该线圈通电对衔铁施以沿电磁阀关闭方向作用的磁力。朝初始位置对衔铁加载的液压力和机械弹簧力以打开的方式反作用于这些关闭力。一旦磁力高于打开力,则衔铁执行工作行程。衔铁运动传递到挺杆上,所述挺杆由此封闭阀座。通过撤销给线圈通电,挺杆通过弹簧力复位并且所述电磁阀又再次占据其打开或者说导通位置。在工作条件下,这样构造的电磁阀的内部完全被需要控制的压力介质充满。然而气体(空气)可以溶解在该压力介质中。该气体在某些工作条件下从所述压力介质中析出并且形成气泡。这些气泡尤其聚集在衔铁室中。特别是在连续阀中,气泡可能引起挺杆的振动,所述振动作为噪声是可察觉的并且使电磁阀的工作特性产生不利的改变。虽然在已知的电磁阀中,在衔铁室和出口之间设有经过在阀嵌入件中的挺杆的导向区域的第一液压有效连接路径,然而这个连接路径以盲孔的形式终止,从而不会出现衔铁室的通流。因此在根据现有技术的电磁阀中存在如下风险,即之前已经在衔铁室中聚集的气泡很难再次从电磁阀的阀芯中除去。
技术实现思路
与上述不同的是,根据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电磁阀具有如下优点借助于尽可能简单实施的结构措施改善衔铁室的通流特性并由此改善可能存在的气泡的去除。依据本专利技术建议,为此设置衔铁室和出口的与第一液压有效连接路径分开的至少一个第二液压有效连接路径并且将所述第二液压有效连接路径设置在阀嵌入件中的用于挺杆的导向区域的旁边。这个第二液压有效连接路径与阐述过的构造在阀嵌入件中的挺杆的导向区域上的第一液压连接路径一起产生从入口穿过阀体经过挺杆的导向区域进入衔铁室中并且从衔铁室以径直的路径回到出口的封闭的流动路径。因此,该第二液压有效连接路径确保了衔铁室的通流,由此可以相对容易地冲掉可能存在的气泡。由此,至少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已提到过的不良的影响,例如工作噪声或者电磁阀的工作特性的改变。提出的第二液压有效连接路径可以在结构上相对简单,并且因此可以低成本地借助于至少一个向外敞开的纵向槽实现,所述纵向槽在阀嵌入件的纵向长度的一部分上沿所述阀嵌入件的外周延伸。这个纵向槽可以在其横截面形状(弓形、三角形、矩形或多边形横截面)以及/或者其深度方面在很宽的范围内在结构上进行改变并且由此可以根据阀和功能进行构造。本专利技术的另外的优点或有利的改进方案由从属权利要求和下面的描述给出。附图说明在附图中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并且将在下面的描述中进行详细地阐述。如开头已介绍,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电磁阀具有阀芯和套在所述阀芯上的环形线圈。本专利技术是构造在阀芯上的,在唯一的附图中以纵向剖视图示出了所述阀芯。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中示出的阀芯100具有作为其中央部件之一的阀嵌入件10。该阀嵌入件是空心圆柱形部件,所述部件由导磁材料制成,例如通过对实心材料块进行切削加工或通过将金属薄板卷起而制成。挺杆12在所述阀嵌入件10的内部可轴向运动地被导向。为此,所述挺杆12在其一个端部上具有第一导向段12. 1,所述导向段的外部尺寸与所述阀嵌入件 10的内径相配。所述导向段12. 1部分相对于阀嵌入件10的端部突出。朝所述阀嵌入件 10的内部方向接在所述导向段12. 1之后的是关闭体段12. 2。关闭体段呈指状地延伸直至挺杆12与导向段12. 1对置的端部。在此,所述关闭体的外径多次缩小并且终止于截球体 12. 3。这个截球体12. 3位于阀嵌入件12的内部并且对阀座14. 1进行控制。阀体14形成阀座14. 1。这个阀体14被设计为杯形并且至少部分被压入到阀嵌入件10的开口端中。在示出的阀芯100的初始位置上,所述挺杆12的截球体12. 3从阀座 14. 1上抬起。这是由弹簧16形式的回位元件引起的。所述弹簧16作用在挺杆12上的被实施为直角台肩的从导向段12. 1到关闭体段12. 2的过渡部上,并且在与该过渡部相对的一侧支撑在同样固定在所述阀嵌入件10内部的支承环18上。支承环18在所述阀嵌入件10内部的位置可以沿这个阀嵌入件10的纵向轴线方向改变,由此可以对弹簧16作用在挺杆12上的力以及电磁阀的工作行程进行设定。在示出的初始位置中,大致在挺杆12的截球体12. 3的位置的高度上,在阀嵌入件 10上构造了多个横向孔20。这些横向孔20穿过阀嵌入件10的壁部并且在阀嵌入件外周被环形过滤元件22覆盖。这些横向孔20共同构成流出阀芯100的出口。在这些横向孔和弹簧16的支承环18之间具有轴向间距,由此,所述弹簧16连同支承环18位于在阀座打开时出现的穿过所述阀芯100的压力介质流之外并且由此不会影响流动情况。所述过滤元件22以其衔铁侧的端面22. 1紧靠在压力介质密封的固定在阀嵌入件 10上的壳体M的径向凸缘1上。所述壳体M在阀嵌入件10上的固定是例如借助于压接部沈实现的。为了形成所述压接部,所述阀嵌入件10具有水平环绕的环形槽沈.1,壳体 24的壁部的材料通过压接工序被挤压到所述环形槽中。所述壳体M具有开放的、围住所述阀嵌入件10的端部以及呈穹顶形拱起的背向阀嵌入件10的封闭端部。所述阀嵌入件10和壳体M限定了一个空心的衔铁室观,衔铁 30可运动地容纳在所述衔铁室中。这个衔铁30紧贴在挺杆12的从阀嵌入件10伸出的端部上,并且负责操纵所述挺杆。所述阀芯100的入口 32位于所述阀芯100背向衔铁30的端部。这个入口 32构造在优选地由塑料材料经注塑工艺制成的底座件34上。所述底座件34保持所述过滤元件 22贴靠在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特别是用于控制机动车辆的具有防滑控制功能的液压制动系统的车轮制动器的制动压力的电磁阀,所述电磁阀包括:至少一个入口(32)以及至少一个出口(20)、带有可移动地被导向的挺杆(12)的阀嵌入件(10)、具有可由挺杆(12)控制的控制横截面(14.1)的阀体(14)、固定在阀嵌入件(10)上并且限定衔铁室(28)的壳体(24)、对所述挺杆(12)进行操纵并且在可移动地容纳在衔铁室(28)中的衔铁(30)以及用于操纵这个衔铁(30)的可通电的电磁线圈,其中,在所述衔铁室(28)和出口(20)之间设有第一液压有效连接路径,该第一液压有效连接路径被构造在阀嵌入件(10)上的所述挺杆(12)的导向区域中,其特征在于,设有所述衔铁室(28)与出口(20)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二液压有效连接路径,所述第二液压有效连接路径被构造在挺杆(12)的导向区域的旁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安布曼西
申请(专利权)人: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