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式会社CKU专利>正文

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30926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以简单地构成使工作液迅速地返回至加热侧并提高热输送效率的热管。在加热侧(22)和冷却侧(24)被密封的容器(2)的内部封入工作液(5)而构成的热管(1)中,设置有:中央管(3),设置于容器(2)的内侧;以及(间隙形成构件)线状体(4),设置于该中央管(3)的外壁(31)与所述容器(2)的内壁(21)之间,用于在所述中央管(3)的外壁(31)与容器(2)的内壁(21)之间形成产生毛细管现象的环状的间隙(6)。此外,在中央管(3)的端部设有用于防止气化流从加热室(23)向间隙(6)侧逆流的第一锥部(32)、第二锥部(3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管,更详细地讲涉及防止容器内的工作液干涸来提高热输送效率的热管。
技术介绍
对以往的热管的基本构造进行说明。在图7中,标号10为容器,标号11为油绳,标号12为工作液。该容器10由铜、铝、不锈钢、陶瓷等管状体构成,对两端进行密封而形成该容器10。目前,作为该容器10,提出有圆形管状的结构、扁平管状等各种结构。另一方面, 油绳11通过毛细管现象使容器10内的工作液12回流至加热侧10h,由对金属丝进行缠绕而成的网眼或多孔性金属等构成。此外,工作液12为在容器10内反复进行气化和液化而进行热交换,因此,例如由氟利昂、水、乙醇等这样的液体来构成。接下来,对如此构成的热管的作用进行说明。首先,若对热管的一端侧(以下称作加热侧IOh)进行加热,则在容器10内封入的工作液12因该热量而气化,通过容器10内的中空部IOa而被移送至另一端侧(以下称作冷却侧IOc)。然后,被移送至冷却侧IOc的工作液12在该冷却侧IOc处液化而逐渐向外圆周部分的油绳11渗透。然后,该渗透的工作液12通过油绳11的毛细管现象而逐渐向加热侧IOh移动,在该加热侧IOh处再次被加热, 反复进行同样的循环。由此,例如能够用于对笔记本电脑等这样的发热部件(CPU等)进行冷却等的各种热设备中。然而,为了提高这样的热管中的热输送效率,需要加快工作液的循环周期。然而, 在使用了网眼状的油绳、多孔性金属等的情况下,基于毛细管现象的返回速度很慢,因此, 若基于气化的移送速度比回流速度快,则会产生如工作液全部蒸发这样的干涸现象。因此,不断有加快了回流速度的热管的各种构造被提出。例如,在日本特开平 5464184号公报中,提出了图8所示那样的热管。该热管在管状容器101的中央设有中央管状流路102,并且,在其外径部分设有多个周边管状流路103,使工作液在该处回流。此外,在日本特开2000-171181号公报中,提出了图9所示那样在管状容器101的内侧设置槽104、槽棱105,在所述管状容器101的中心侧设置油绳11的结构。由此,油绳 11以及容器101的内壁的槽104成为回流通路,因此具有能够提高回流能力这样的优点。 另外,图9示出了热管中的截面图。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5464184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0-17118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若是这样的在容器的内侧形成周边管状流路或槽等的构造,会产生下述的问题。S卩,在形成有周边管状流路103或槽104等的情况下,必须使工作液向该周边管状流路103或槽104的间隙回流。因而,如果要使周边管状流路103中产生毛细管现象,则其内径必须要设置成0. Olmm 0. 25mm程度,要求非常精细的加工。特别是,在较长地形成热管的情况下,其加工变得更困难,在使该热管弯曲的情况下,存在所述间隙被堵塞的可能性。此外,若是这样的构成,则在对热管的端部进行了加热的情况下,存在着在该处气化的工作液沿着外圆周的周边管状流路103逆流的可能性,有降低热输送效率的可能性。此外,在如专利文献2(图9)那样在容器的内壁形成沿着轴向的槽104、槽棱105 的构成中,要在直径Imm程度的小管的内侧形成槽,加工是非常困难的,并且还产生了花费加工成本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着眼于上述技术问题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构成非常小的热管的情况下也能够以简单的构成使工作液迅速地返回至加热侧从而提高了热输送效率的热管。S卩,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做出,在加热侧和冷却侧被密封的容器的内部封入工作液而构成,其中,所述热管设置有中央管,设置于所述容器的内侧;以及间隙形成构件,设置于该中央管的外壁与所述容器的内壁之间,用于在所述中央管的外壁与容器的内壁之间形成环状的间隙。通过如此构成,能够简单地将间隙形成构件加工得很小,因此,如果将该间隙形成构件以设于中央管的外侧的状态插入容器内,则能够在中央管与容器之间形成产生毛细管现象程度的狭窄间隙。并且,由于在该间隙不存在有油绳,因此,能够减小工作液回流时的阻力而提高热输送效率。此外,在这样的专利技术中,以线状体构成间隙形成构件。通过如此构成,能够以金属丝或纤维线等这样简单的结构形成间隙,并且通过该线状体较细密地分隔环状的间隙,能够促进毛细管现象。此时,如果作为线状体使用相比较而言具有弹性且摩擦阻力少的塑料或纤维等,则能够对应于该间隙进行变形,并且,还能够减少插入时的阻力。进而,在中央管的加热侧设置有第一锥部,该第一锥部构成为使中央管的开口宽度从所述加热侧朝向冷却侧逐渐缩小,并且使中央管与容器的间隙从冷却侧朝向加热侧逐渐缩小。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将在加热侧气化的气体沿着第一锥部可靠地向中央管的内侧引导,并且能够将沿着环状的间隙回流来的工作液可靠地向加热侧引导。由此,能够防止工作液的逆流。进而,通过该第一锥部能够缩小返回的间隙,由此能够使液化而返回来的工作液成为喷雾状,还能够吸收加热侧的热量。并且,在设有这样的第一锥部的情况下,构成为使壁厚从根部分朝向前端部分变薄。若为这样的构成,则能够增大在前端部分的挠曲,通过使该前端部分作为阀发挥功能,能够防止气化了的工作液的逆流。此外,在中央管的冷却侧设有使中央管与容器的间隙从冷却侧朝向加热侧逐渐缩小的第二锥部。若为这样的设置,则能够将在冷却侧液化的工作液沿着第二锥部可靠地向间隙引导。并且,在设置这样的第二锥部的情况下也是构成为使壁厚从根部分朝向前端部分变薄。通过这样设置,能够增大在前端部分的挠曲,通过使该前端部分作为阀发挥功能, 能够防止液化了的工作液的逆流。此外,在其他专利技术中,还可以在中央管的加热侧的端部以外套这样的第一锥部的方式进行安装,或者,还可以在中央管的冷却侧的端部以外套上述第二锥部的方式进行安装。通过这样设置,不再需要对中央管的端部进行加工,并且,还能够通过这样安装的第一锥部、第二锥部的外圆周端部来形成与容器之间的间隙。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加热侧和冷却侧被密封的容器的内部封入工作液而构成的热管中,所述热管设有中央管,设置于所述容器的内侧;以及间隙形成构件,设置于该中央管的外侧壁与所述容器的内壁之间,用于在所述中央管的外侧壁与容器的内壁之间形成环状的间隙,因此,仅通过将间隙形成构件加工得较小而安装插入在中央管的外侧,就能够形成可产生毛细管现象程度的狭窄间隙。并且,由于在该间隙不存在有油绳,因此,能够减少工作液的回流时的阻力而提高输送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热管的轴向的截面图。图2是图1的B-B截面图。图3是其他实施方式的热管的轴向的截面图。图4是其他实施方式的热管的轴向的截面图。图5是其他实施方式的热管的轴向的截面图。图6是其他实施方式的热管的轴向的截面图。图7是现有例的热管。图8是现有例的热管。图9是现有例的热管。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中的热管1例如能够对电子设备的加热部位进行冷却,构成为具备两端被密封的中空状的容器2 ;设于该容器2的内侧中空部分的中央管3 ;以及用于以一定的间隙6将该中央管3保持于容器2内的间隙形成构件G)。并且,由此,通过在中央管3的外侧安装有小的间隙形成构件0),能够在容器2的内侧形成非常狭窄的间隙6,由此,能够在该间隙6产生毛细管现象而使工作液5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管,在加热侧和冷却侧被密封的容器的内部封入工作液而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设置有:中央管,设置于所述容器的内侧;以及间隙形成构件,设置于该中央管的外壁与所述容器的内壁之间,用于在所述中央管的外壁与容器的内壁之间形成环状的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川茂利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CKU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