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铸造中的熔体连续供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125658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金属铸造中的熔体连续供给系统,是由使炉体倾动而排出金属熔体的熔化炉(1)和保温炉(2)构成,并具有将熔体(M)排出至熔化炉(1)及保温炉(2)的熔体排出口的熔体转移导管(3)和铸造导管(4)。使保温炉(2)上升并经由铸造导管(4)将一定流量的熔体(M)供给至铸造机铸造导管(5)。保温炉(2)上升后停止,并在持续排出熔体的同时下降。使熔化炉(1)上升,并通过熔体转移导管(3)将一定流量的熔体转移至下降过程中的保温炉(2)。保温炉在下降的同时从熔化炉接收熔体,同时排出一定流量的熔体。保温炉在下降后停止,并在持续排出熔体的同时上升。重复进行上述动作直至铸造结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属铸造中的熔体连续供给系统,其能够通过倾动式熔化炉和倾动式保温炉的复合动作而由1台保温炉连续进行多个批次的铸造。
技术介绍
过去,关于将铝合金等熔融金属的熔体供给至压铸机等的装置,曾有各种方案被提出。例如,一种为人们所周知的方法是通过铸勺从保持预先熔化的足够量的金属熔体的保温炉汲取一定量的熔体,并进行计量、搬送、浇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上述通过铸勺进行搬送的情况下,由于搬送距离变长、熔体泼出等问题,故而搬送速度无法提升,这将导致搬送时间较长、熔融金属冷却,继而流动性降低、附着于铸勺、以及因与外部大气的接触而在表面产生氧化皮膜,从而存在难以获得良好的产品等问题。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供给装置,有一种装置为人们所周知,其使用倾动式保温炉向铸造机供给金属熔体,该倾动式保温炉通过设置在炉体下部的2台液压缸的动作,以倾动支点轴为基点而使炉本体倾动,从熔体排出口排出金属熔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1 JP特公昭60-25220号公报专利文献2 JP实开平6-4196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从上述专利文献2的倾动式保温炉向铸造机排出熔体时,为保持一定的熔体排出量,使用一种以铸造导管熔体水平为指标调整保温炉的倾动速度的控制系统。但是,由于熔化炉/保温炉都是分批式炉,因此,一批熔体排出结束之后必然也伴随铸造的结束,在下一批中需要重新从头开始。特别是在连续铸造过程中,铸造开始时的作业较为繁杂,并且金属损耗也较多,因此人们需要一种能够连续铸造多个批次的系统。为此,通过设置2台保温炉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但是这样一来,又会遇到不仅需要高额的设备投资,而且还必须确保足够大的设置面积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以解决上述问题为课题而研究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熔体连续供给系统,其能够通过倾动式熔化炉和倾动式保温炉的复合动作而由1台保温炉连续进行多个批次的铸造。解决课题的方法为解决上述课题,作为达成上述目的的方法,本专利技术开发并采用了一种金属铸造中的熔体连续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由使炉体倾动而排出金属熔体的熔化炉和保温炉构成,具有将熔体排出至熔化炉的熔体排出口的熔体转移导管以及将熔体排出至保温炉的熔体排出口的铸造导管,包括使保温炉上升并经由铸造导管将一定流量的熔体供给至铸造机铸造导管的第一动作;在该保温炉即将达到上升极限之前停止并且一边持续排出熔体一边下降的第二动作;使熔化炉上升并经由熔体转移导管向下降过程中的保温炉转移一定流量的熔体的第三动作;保温炉一边下降一边从熔化炉接收熔体并同时排出一定流量的熔体 的第四动作;以及在保温炉即将达到下降极限之前停止并且一边持续排出熔体一边再次上 升的第五动作,反复进行第一动作至第五动作的过程直至铸造结束。在如上所述而构成的金属铸造中的熔体连续供给系统中,开发并采用了一种金属 铸造中的熔体连续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动作、第二动作以及第五动作中的熔体 从保温炉的排出,是以通过传感器检测铸造导管液面水平而转移一定流量的熔体的方式进 行控制;并且,其另一特征在于,上述第三动作、第四动作中的熔体从熔化炉和保温炉的排 出,是以通过传感器检测熔体转移导管液面水平和铸造导管液面水平而转移一定流量的熔 体的方式进行控制;另外,其又一特征在于,上述第三动作、第四动作的熔体转移导管液面 水平和铸造导管液面水平是通过不同的两个系统进行控制,在液面水平维持正常的情况 下,上述两个系统之间无关联,在任一液面水平发生异常的情况下,不仅能够在发生异常的 系统侧进行校正动作,在另一个系统侧也能够进行校正动作,通过彼此互补的联锁系统进 行控制。专利技术功效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倾动式熔化炉和倾动式保温炉的复合动作,即使在只有1台保 温炉的情况下,也不会使熔体中断,可连续进行多个批次的铸造,不仅可省略铸造开始时的 繁杂作业,还可减少金属损耗、提升成品率、提高作业效率。此外,可获得不易被氧化的良好 铸造品,并且由于采用1台保温炉即可,因此可节省设备费、节约设置面积。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熔化炉和保温炉的正视图。图2为表示熔化炉和保温炉的第一动作的简略正视图。图3为表示熔化炉和保温炉的第二动作的简略正视图。图4为表示熔化炉和保温炉的第三动作的简略正视图。图5为表示熔化炉和保温炉的第四动作的简略正视图。图6为表示熔化炉和保温炉的第五动作的简略正视图。图7为熔化炉和保温炉的操作流程图。图8为1台保温炉的系统流程图。图9为2台保温炉的系统流程图。图10为表示塞栓控制方式的简略剖视图。图11为表示喷栓控制方式的简略剖视图。标号说明1熔化炉Ia 炉体2保温炉2a 炉体3熔体转移导管3a熔体转移导管液面4铸造导管4a铸造导管液面5铸造机铸造导管6、7液压缸8、9激光传感器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依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加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为1为熔化金属材料的倾动式熔化炉,2为将熔化后的金属熔体M保持在一定温度的倾动式保温炉,熔化炉1 和保温炉2并列设置,在熔化炉1的熔体排出口处设置有向保温炉2的方向突出的熔体转移导管3,在保温炉2的熔体排出口处设置有向铸造机铸造导管5的方向突出的铸造导管 4,熔体转移导管3的前端部到达保温炉2,铸造导管4的前端部到达铸造机铸造导管5,通过使炉体Iada倾动而将炉内的熔体M经由熔体转移导管3及铸造导管4排出。在熔化炉1和保温炉2的侧部设置有液压缸6、7,在熔体排出口侧以可自由转动的方式轴支撑有倾动轴铰链(未图示),通过液压缸6、7的伸缩而上升、下降,同时可倾动,熔化炉1以及保温炉2的熔体M经由熔体转移导管3及铸造导管4被排出,熔体排出量根据上升速度(液压缸速度)而增减。激光传感器8、9是持续监视熔体转移导管3的液面水平3a和铸造导管4的液面水平如的变化的传感器,其检测熔体转移导管3的液面水平3a和铸造导管4的液面水平 4a,并通过调整熔化炉1和保温炉2的上升速度而排出一定量的熔体。此外,在一边从熔化炉1接收熔体一边进行铸造的情况下,调整下降速度。熔体转移导管3的前端部(保温炉进液口部)为封闭结构,熔体M从熔体转移导管3底面的注出口 10排出,并排入至保温炉2中。注出口 10为有效横截面积可变的结构。对上述结构的金属铸造中的熔体连续供给系统的使用方式进行说明。为了持续进行连续铸造,需要在保温炉2的熔体M完全排出之前从熔化炉1补充熔体M,为此,需要使熔化炉1和保温炉2执行如下的复合动作。S卩,倾动式熔化炉1为停止的垂直状态,熔体M在熔化炉1的液槽内并不排出。另一方面,倾动式保温炉2通过液压缸7上升,炉体加通过倾动轴铰链稍微倾斜,因此保温炉 2内的熔体M经由铸造导管4排出。此时,通过激光传感器9检测铸造导管液面水平如,将一定流量的熔体供给至铸造机铸造导管5,以上为第一动作(图2)。熔化炉1保持第一动作的停止状态,熔体M在熔化炉1的液槽内并不排出,但是保温炉2相比第一动作进一步上升,并在即将达到上升极限之前停止。炉体加的倾斜相比第一动作的倾斜更加厉害,保温炉2内的熔体M继续经由铸造导管4而持续排出,同时准备进入下降动作,以上为第二动作(图3)。熔化炉1通过液压缸6上升,炉体Ia通过倾动轴铰链倾斜,液槽内的熔体M经由熔体转移导管3被排出,并被转移至下降过程中的保温炉2中。此时,通过激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铸造中的熔体连续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由使炉体倾动而排出金属熔体的熔化炉和保温炉构成,具有将熔体排出至熔化炉的熔体排出口的熔体转移导管和将熔体排出至保温炉的熔体排出口的铸造导管,包括:使保温炉上升并经由铸造导管将一定流量的熔体供给至铸造机铸造导管的第一动作、该保温炉在即将达到上升极限之前停止并且一边持续排出熔体一边下降的第二动作、使熔化炉上升并经由熔体转移导管向下降过程中的保温炉转移一定流量的熔体的第三动作、保温炉一边下降一边从熔化炉接收熔体并同时排出一定流量的熔体的第四动作以及保温炉在即将达到下降极限之前停止并且一边持续排出熔体一边再次上升的第五动作,反复进行第一动作至第五动作的过程直至铸造结束。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妻学而
申请(专利权)人:ROZAI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