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永冈忠义专利>正文

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2483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过滤装置包括具有用以引入待处理液体入口的容器、装在具有送出经处理液体出口的容器内的滤网和在所述容器内形成待处理液体方向不同于待处理液体流入滤网方向的流动所用装置。(*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过滤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适用于在浸入待处理液体的状态下进行精滤的过滤装置。待处理的液体包括作一般使用的水,饮用水、河水、池水和其他各种液体。在过滤装置这种技术中,一种采用若干过滤管的装置是已知技术。在这种过滤装置中,若干过滤管在容器内是平行配置的。将待处理的液体通过泵从容器一端的入口引入,使其穿过这些过滤管而对其进行过滤,并将经处理的液体从容器另一端的经处理液体出口放出。对于现有过滤装置所用滤管来说,用于精滤的过滤元件是由带致密细孔的多孔材料或滤布构成的。但在这些过滤元件中,这些过滤元件的细孔在过滤装置开始操作后相当短的时间内就被悬浮在液体内的细小粉料所阻塞,以致过滤效率很快下降。为此,必须停止过滤装置的过滤操作以便进行过滤元件表面的反向清洗,并在清除阻塞过滤元件细孔的粉料后再恢复操作。这样地停止过滤操作和进行反向清洗在过滤操作中必须频繁而反复地进行,以致降低了工作效率。此外,过滤元件细孔内的阻塞会加快反向清洗的重复频率直至最后不得不从过滤管中取出所有过滤元件而换以新的过滤元件。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颖高精度过滤装置,使其具有很高的过滤效率,可防止过滤元件的阻塞,并持续地进行过滤操作而不必停止过滤操作来进行反向清洗。为达到以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目的,所提供的过滤装置具有一容器,具有用以引入待处理液体的入口;一滤网,装在容器内,容器具有放出经处理液体的出口;和流动形成装置,用以使待处理的液体在所述容器中形成方向不同于待处理液体流入滤网方向的流动。按本专利技术,使待处理液体形成方向不同于待处理液体流入滤网方向的流动,将待处理液体中在液体流进滤网时会沉积在滤网表面上的粉状悬浮固体颗粒由于这种方向不同于进入滤网方向的流动从滤网表面上清洗掉,从而使这种悬浮固体脱离滤网表面而可防止滤网的堵塞。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过滤装置可防止过滤元件的堵塞,并持续过滤操作而不致停止过滤操作。由于这种过滤装置不需现有过滤装置中所用笨重的反向清洗装置或清刮器,过滤装置的结构较紧凑,成本较低。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情况下,所述流动形成装置是使滤网在待处理液体中垂直往复地运动的装置。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情况下,所述流动形成装置是使滤网在待处理液体中水平转动的装置。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情况下所述流动形成装置是使滤网水平往复地运动的装置。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情况下所述流动形成装置是使滤网垂直往复地运动的装置、使滤网水平转动的装置和使滤网水平往复地运动的装置中至少两种装置的组合。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情况下所述流动形成装置是用以在待处理液体中形成涡流的装置。为形成涡流,流动形成装置可以是相对于容器外周法线水平斜向地布置的入口。为形成涡流,所述流动形成装置可以是装在容器内的搅拌器。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情况下,过滤装置至少具有两个所述容器和将所述两个容器连接在一起、使其彼此连通的接管,其中,所述流动形成装置是装在其中一个所述接管内的涡轮或泵。本专利技术的这些和其他特点和优点通过以下结合附图所作说明会变得更加明显。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过滤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局部剖示透视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剖面图;图3为滤网支座的顶视平面图;图4为图1实施例所示滤网的局部放大透视图;图5A和5B为待处理流体内悬浮固体颗粒沉积在滤网表面上的情况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局部剖示透视图;图7为图6所示实施例容器的顶视平面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局部剖示透视图;图9为沿图8中线A-A的视图10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局部剖示透视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剖面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剖面图。现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3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过滤装置1具有横截面为圆形的容器2。在容器2的下部形成用以引入待处理液体的入口2a。泵9与过滤装置1连接。将待处理液体装到几近容器2的上端壁。在容器2中,一滤网支座8通过一中空传动轴10悬置在待处理液体中,支座呈短筒形,其上下端为顶板8a和底板8b所封闭,传动轴10通过容器2顶壁上的开口2b垂直延伸,其下端固定在滤网支座8的顶板8a上,其上端与驱动单元11连接,驱动单元11固定在过滤装置2的上机架12上。若干(在本实施例中为四个)由楔形网线构成的筒形滤网3固定在滤网支座8的底板8b上,垂直向下浸入待处理的液体中。在本实施例中,滤网3如图4所示具有支承杆4,其沿滤网3的轴线方向延伸,大体上作具有预定间隔的筒形布置,在径向向外的端部具有凸部4a;楔形网线5,该网线在支承杆4的外侧大体上沿支承杆4交叉的方向作螺旋形缠绕。楔形网线5以其一侧5a朝向外面布置,以其其他两侧5b和5c作形成缝隙6的布置,该缝隙在相邻楔形网线部分之间径向向内扩展,楔形网线5向内的尖端5d与支承杆4凸部4a在楔形网线5和支承杆4的交叉点7上相焊接。对滤网3的下端用封板13封闭(图1)。楔形网线5构成筒形过滤构件。滤网3敞开的上端与中空滤网支座8的内部空间连通,中空传动轴10也与滤网支座8的内部空间连通。传动轴穿过驱动单元11而延伸,构成待处理液体出口的软管14与传动轴10的上端连接。驱动单元11具有电动马达(未示出)和已知的如滑块曲柄机构这种驱动机构,用以将往复滑动运动传递给传动轴10而使传动轴10往复垂直地运动。由于这种驱动机构是人们所熟知的,在此略去其图示和具体说明。现对此过滤装置1的操作进行说明。在过滤装置的操作中,使泵9操作而将待处理液体从入口2a引入各该滤网3。待处理液体流入滤网3,经过滤的液体在滤网3的内部向上流动并经过过滤网支座8和中空传动轴10流出软管14。在过滤操作中,驱动单元11连续地或间歇地操作而使传动轴10垂直往复地运动如图1箭头A所示。通过这一操作,使固定在滤网支座8上的滤网3也垂直往复地运动,因此,形成方向不同于待处理液体流入滤网的流动。也就是,形成液体除流入滤网3的水平流动外的相对滤网3表面的垂直往复运动。在现有的过滤装置中,在待处理流体流入楔形网线5的缝隙6时,粉状固体S沉积在楔形网线W的表面上如图5A所示。按本专利技术过滤装置1如图5B所示,由滤网3的垂直往复运动引起的液体垂直流动将原来会沉积在楔形网线5表面上的粉状固体S从楔形网线5的表面上清洗掉,使其离开楔形网线5的表面。因此,可防止粉状固体S堵塞楔形网线5的缝隙6。在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驱动单元11具有电动马达(未示出),传动轴10通过减速器与电动马达的驱动轴连接而使电动马达的旋转传递给传动轴10。在此实施例中,传动轴10通过驱动单元11中电动马达的驱动绕其轴线旋转如图1中箭头B所示,因此,滤网支座8也随传动轴10旋转。这在容器2的待处理液体中形成涡流而这涡流造成液体方向不同于流入滤网3方向的流动。因此,这种涡流将原来会沉积在滤网3表面上的固体颗粒清洗掉而取得与图1实施例相同的优点。在此实施例中,传动轴10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但传动轴10也可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或交替地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旋转。图6和7示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在此实施例和以下各实施例中,对与图1中所用相同的构件采用与图1实施例相同的参考字符而略去其说明。在图6实施例中,容器2在其顶壁部分形成一水平延伸的狭槽2c,传动轴10在此狭槽2c内是宽松地安装的。传动轴10的上端穿过驱动单元20的滑块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过滤装置,具有:一容器,具有用以引入待处理液体的入口;一滤网,装在容器内,容器具有放出经处理液体的出口;和流动形成装置,用以使待处理液体在所述容器中形成方向不同于待处理液体流入滤网方向的流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永冈忠义
申请(专利权)人:永冈忠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