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铅酸蓄电池快速充电装置及其快速充电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23350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铅酸蓄电池快速充电装置及其快速充电方法,所述包括电解液输入酸槽、电解液输出酸槽、高密度电解液酸槽,所述高密度电解液酸槽通过所设的第一、第二管道分别连通电解液输入酸槽、电解液输出酸槽,所述电解液输入酸槽、电解液输出酸槽通过所设的输入、输出管道分别连通电池;第一、第二管道,以及输入、输出管道上分别设有控制阀;电解液输入酸槽、电解液输出酸槽、高密度电解液酸槽分别设有注水管道,其中高密度电解液酸槽还设有注酸管道。本发明专利技术耗时为(35~40)小时,在提高了电池的充电效率的同时,不影响电池寿命,大大缩短了电池的内化成生产周期,节约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蓄电池充电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的快速充电酸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蓄电池内化成充电技术,是一种极板在电池壳内化成充电,成本小、污染低、对工人的身体危害比外化成小的技术。在内化成充电中,温度不易控制,充电效率低是一直存在的问题,大部分厂家以延长充电时间、增加充电量来解决此问题,但又因此带来生产周期过长,生产成本增大等问题;也有部分厂家试图增大单位时间电流充电,但电池会因温度过高,而严重影响其循环寿命。在目前的技术水平是很难做到短时间充电而且不影响电池性能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铅酸蓄电池快速充电装置,同时提供利用这种装置快速充电方法,使其能在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充电效率又不影响电池性能。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铅酸蓄电池快速充电装置,包括电解液输入酸槽、电解液输出酸槽、高密度电解液酸槽,所述高密度电解液酸槽通过所设的第一、第二管道分别连通电解液输入酸槽、电解液输出酸槽,所述电解液输入酸槽、电解液输出酸槽通过所设的输入、输出管道分别连通电池;第一、第二管道,以及输入、输出管道上分别设有控制阀;电解液输入酸槽、电解液输出酸槽、高密度电解液酸槽分别设有注水管道,其中高密度电解液酸槽还设有注酸管道。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方案是,电解液输入酸槽、电解液输出酸槽所设的输入、输出管道插入电池壳体后,输出管道插入深度深于输入管道。输出管道插入端接近壳体内的汇流排表面。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控制阀为电子阀,所述控制阀与控制器电连接。 电解液输入酸槽、电解液输出酸槽、高密度电解液酸槽内设有温度、硫酸密度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用上述的一种铅酸蓄电池快速内化成装置进行内化成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将电解液输入酸槽、电解液输出酸槽的输入、输出管道,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插入电池的壳体内,在控制器的控制下,第一管道控制阀打开,高密度电解液酸槽定量的输出密度为1.4 g/cm3的电解液至电解液输入酸槽内,输送完毕后,第一管道控制阀关闭,电解液输入酸槽自行将电解液调整到密度为1. 1 g/cm3,随后输入管道控制阀打开,定量的将电解液输送至电池内后,静置2小时;(2)以0.15-0. 25C/n安培/片的电流充电至少3小时,然后以0. 3-0. 45C/n安培/片的电流充电至少15小时,接着以0. 23-0. 32C/n安培/片的电流进行放电至少2小时,再以 0. 25-0. 4C/n安培/片的电流充电至少8小时;在此过程中,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输入、输出管道控制阀打开,第一、第二管道控制阀关闭,进行电解液冷热交换,将电池内的电解液温度控制在40°C左右;(3)以0. 25-0. 45C/n安培/片的电流充电至少3小时,然后以0. 15-0. 25C/n安培/ 片的电流充电至少7小时;在此过程中,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输入、输出管道控制阀,以及第一、第二管道控制阀全部打开,高密度电解液酸槽输送密度为1. 4 g/cm3的电解液,电解液输入酸槽、电解液输出酸槽进行电解液交换,并在充电完成前0. 5小时内将电池内的电解液密度调整至1. 280 1. 300g/cm3。 经快速充电所得的3DBS210的电池,其5小时率容量、高倍率放电性能、循环耐久试验性能均不低于国家标准,如下表所示权利要求1.一种铅酸蓄电池快速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解液输入酸槽、电解液输出酸槽、高密度电解液酸槽,所述高密度电解液酸槽通过所设的第一、第二管道分别连通电解液输入酸槽、电解液输出酸槽,所述电解液输入酸槽、电解液输出酸槽通过所设的输入、输出管道分别连通电池;第一、第二管道,以及输入、输出管道上分别设有控制阀;电解液输入酸槽、高密度电解液酸槽分别设有注水管道,其中高密度电解液酸槽还设有注酸管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铅酸蓄电池快速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电解液输入酸槽、 电解液输出酸槽所设的输入、输出管道插入电池壳体后,输出管道插入深度深于输入管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铅酸蓄电池快速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输出管道插入端接近壳体内的汇流排表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铅酸蓄电池快速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为电子阀,所述控制阀与控制器电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铅酸蓄电池快速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电解液输入酸槽、 电解液输出酸槽、高密度电解液酸槽内设有温度、硫酸密度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6.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铅酸蓄电池快速充电装置进行快速充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1)将电解液输入酸槽、电解液输出酸槽的输入、输出管道,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插入电池的壳体内,在控制器的控制下,第一管道控制阀打开,高密度电解液酸槽定量的输出密度为1.4 g/cm3的电解液至电解液输入酸槽内,输送完毕后,第一管道控制阀关闭,电解液输入酸槽自行将电解液调整到密度为1. 1 g/cm3,随后输入管道控制阀打开,定量的将电解液输送至电池内后,静置2小时;(2)以0.15-0. 25C/n安培/片的电流充电至少3小时,然后以0. 3-0. 45C/n安培/片的电流充电至少15小时,接着以0. 23-0. 32C/n安培/片的电流进行放电至少2小时,再以 0. 25-0. 4C/n安培/片的电流充电至少8小时;在此过程中,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输入、输出管道控制阀打开,第一、第二管道控制阀关闭,进行电解液冷热交换,将电池内的电解液温度控制在40°C左右;(3)以0.25-0. 45C/n安培/片的电流充电至少3小时,然后以0. 15-0. 25C/n安培/ 片的电流充电至少7小时;在此过程中,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输入、输出管道控制阀,以及第一、第二管道控制阀全部打开,高密度电解液酸槽输送密度为1. 4 g/cm3的电解液,电解液输入酸槽、电解液输出酸槽进行电解液交换,并在充电完成前0. 5小时内将电池内的电解液密度调整至1. 280 1. 300g/cm3。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所述包括电解液输入酸槽、电解液输出酸槽、高密度电解液酸槽,所述高密度电解液酸槽通过所设的第一、第二管道分别连通电解液输入酸槽、电解液输出酸槽,所述电解液输入酸槽、电解液输出酸槽通过所设的输入、输出管道分别连通电池;第一、第二管道,以及输入、输出管道上分别设有控制阀;电解液输入酸槽、电解液输出酸槽、高密度电解液酸槽分别设有注水管道,其中高密度电解液酸槽还设有注酸管道。本专利技术耗时为(35~40)小时,在提高了电池的充电效率的同时,不影响电池寿命,大大缩短了电池的内化成生产周期,节约了生产成本。文档编号H01M10/44GK102354771SQ201110328900公开日2012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6日专利技术者周华乔, 方明学, 杨惠强, 王翔, 胡建强, 郑华均, 项本申 申请人: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新能源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铅酸蓄电池快速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解液输入酸槽、电解液输出酸槽、高密度电解液酸槽,所述高密度电解液酸槽通过所设的第一、第二管道分别连通电解液输入酸槽、电解液输出酸槽,所述电解液输入酸槽、电解液输出酸槽通过所设的输入、输出管道分别连通电池;第一、第二管道,以及输入、输出管道上分别设有控制阀;电解液输入酸槽、高密度电解液酸槽分别设有注水管道,其中高密度电解液酸槽还设有注酸管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翔方明学郑华均周华乔杨惠强胡建强项本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