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射式制冷剂分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20509 阅读:3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反射式制冷剂分流器,属于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冷却液的流速变化不定而致使采用普通的分流器不能很好的实现均匀分流的问题。本反射式制冷剂分流器,包括壳体,在壳体上设有分流反射体和喷管,壳体内表面和分流反射体内端面形成能够进行气液混合反射的反射空腔,分流反射体内端面上开有反射沉孔和若干以反射沉孔为中心按圆周方向均布的分流孔,喷管连通反射空腔且喷管的喷口正对着反射沉孔。该分流器能够解决制冷设备在制冷剂流量发生变化时,分流器还能保证比较好的分流性能,以保证蒸发器和冷凝器的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制冷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反射式制冷剂分流器
技术介绍
在制冷制备中,由于制冷液实际使用时都是不均的气液两相的混合物,需要分流器能够均勻分流气液两相流体。但是现有的分流器各部分的阻尼不一致,当流体通过时,产生的压降不同,在压力差的作用下,阻尼小的分流孔气液还能保持混合,流速不变,而阻尼大的分流孔气液分离,流速减少,在小流量时甚至出现断流现象。因为现有分流器不能做到各分流孔的阻尼一样,并且在全流量下,现有分流器不能做到气液两相混合均质,故其分流性能都不能达到理想效果。另外,在制冷设备中,冷却液的流速是变化不定的,致使采用普通的分流器不能很好的实现均勻分流。其次,现有性能比较好分流器由黄铜制造,但是黄铜件存在容易老化开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反射式制冷剂分流器,该分流器能够解决制冷设备在制冷剂流量发生变化时,分流器还能保证比较好的分流性能,以保证蒸发器和冷凝器的使用效率。本专利技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反射式制冷剂分流器,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在壳体上设有分流反射体和喷管,所述的壳体内表面和分流反射体内端面形成能够进行气液混合反射的反射空腔,所述的分流反射体内端面上开有反射沉孔和若干以反射沉孔为中心按圆周方向均布的分流孔,所述的喷管连通上述的反射空腔且喷管的喷口正对着反射沉孔。本反射式制冷剂分流器用于连接蒸发器和冷凝器,由于喷口正对着反射沉孔,高压高速的制冷液从喷管的喷口中喷射而出并射到反射沉孔上,反射沉孔将制冷剂发射并与喷口喷射出的制冷剂碰撞后向四周扩散,在反射空腔内进行气液的充分混合后从分流反射体的分流孔流出,实现均勻分流;低压低速的制冷液从喷管的喷口流出因制冷液流速降低而不能产生碰撞,但是使反射空腔的压力升高,并使制冷液气液两相分离,得到气态和液态的均质流体,然后气液两相以分离状态同时通过分流反射体的分流孔。在上述的反射式制冷剂分流器中,所述的分流反射体内端面为向分流反射体凹入的二次反射锥面,所述的壳体内表面具有向反射空腔外凸出的锥状工作面,该锥状工作面与上述的分流反射体内端面相对。分流反射体内端面为二次反射锥面且向分流反射体凹入,锥状工作面向发射空腔外凸出,因此,制冷剂第一次碰撞后向四周扩散时会再次分别被二次反射锥面反射和锥状工作面反射并发生再次碰撞,使气液的充分混合。在上述的反射式制冷剂分流器中,所述的反射沉孔位于分流反射体内端面的中心,喷管的中心线位于反射沉孔的中心线上,且锥状工作面以喷管为中心线。这种结构使分流反射体内端面、反射沉孔、喷管、锥状工作面处于最佳的工作位置,使冷却液能够进行准确的进行二次碰撞而得到充分混合。在上述的反射式制冷剂分流器中,所述分流反射体内端面的圆周壁按圆周方向均布有若干凸体,相邻两个凸体之间形成反射栅孔。在反射空腔内的冷却液经反射栅孔反射与被二次反射锥面反射和锥状工作面反射在分流反射体的分流孔正下方进行碰撞,使得气液再次充分混合并流向分流孔,同样保证分流器均勻分流。在上述的反射式制冷剂分流器中,所述的反射沉孔包括向分流反射体凹入的圆柱孔和与圆柱孔相连接的圆锥面,圆锥面小端为顶部并连接弧形面。锥面的大端连接圆柱孔, 锥面小端为顶部连接弧形面,形成反射沉孔。冷却液射到反射沉孔后沿着各圆锥面反射后经圆柱孔的孔壁流出,这种结构反射效果好,反射的冷却液均勻。在上述的反射式制冷剂分流器中,所述喷口的孔径小于上述的圆柱孔的孔径。这种结构能使反射的冷却液准确充分的与喷口喷射出的冷却液进行碰撞。在上述的反射式制冷剂分流器中,所述喷管的喷口伸入到反射空腔内且喷口高出上述锥状工作面的小端并位于锥状工作面的大端处,在喷口的外侧壁上开有锥形倒角。喷口高出锥状工作面的小端,高出部分位于锥状工作面的大端附近以及喷口的外侧壁设置锥形倒角构成反射结构,第一次冷却液碰撞后向四周扩散时会反射到上述的结构并由该结构进行再次反射。在上述的反射式制冷剂分流器中,所述的分流反射体包括用于连接壳体的连接部和与连接部形成一体的柱状分流接头,所述的连接部设置在壳体内,上述的分流反射体内端面和分流孔分别位于连接部上,柱状分流接头位于连接部的上端并伸出壳体外,在柱状分流接头上设有与上述分流孔一一对应连接的用于固定钎焊分流接管的阶梯孔。通过这种结构便于将分流接管插入到通孔中,方便钎焊。在上述的反射式制冷剂分流器中,所述通孔的外孔口为分流接头中心向外侧向下的倾斜的斜平面。通过这种结构可以节省材料同时也方便钎焊。在上述的反射式制冷剂分流器中,所述的分流反射体采用紫铜精锻一体成型。连接部和柱状分流接头由于是一体成型的,因此可以精锻而成,以减少金加工余量。采用紫铜材料能够解决黄铜件存在容易老化开裂的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反射式制冷剂分流器具有以下优点1、本反射式制冷剂分流器对于高压高速的制冷液能够使气液状态下的制冷剂充分混合,分流均勻好;而对于低压低速的制冷液能够气液分离得到气态和液态的均质流体, 同样保证分流器均勻分流,保证充分发挥蒸发器和冷凝器的效率。2、本反射式制冷剂分流器利用反射碰撞进行气液混合,因此可以减小总体积;并且反射空腔有足够大的空间,压降小。3、本反射式制冷剂分流器的分流反射体用紫铜精锻而成,减少金加工余量,够解决黄铜件存在容易老化开裂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分流器在高压高速大流量时工作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分流元件在低压低速小流量时工作原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壳体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壳体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分流反射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分流反射体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011、锥状工作面;012、接口 ;2、分流反射体;021、内端面;022、反射沉孔;0221、圆锥面;0222、圆柱孔;0223、顶锥面;023、分流孔;024、凸体;025、反射栅孔; 026、连接部;029、分流接头;0四1、阶梯孔;0四2、斜平面;3、喷管;031、喷口 ;032、锥形倒角;4、反射空腔;5、分流接管。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 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反射式制冷剂分流器包括壳体1,在壳体1上设有分流反射体2和喷管3,壳体1内表面和分流反射体2内端面021形成能够进行气液混合反射的反射空腔 4,分流反射体2内端面021上开有反射沉孔022和四个以反射沉孔022为中心按圆周方向均布的分流孔023,喷管3连通反射空腔4且喷管3的喷口 031正对着反射沉孔022。通过上述的结构来实现在制冷剂流量发生变化时,分流器还能保证比较好的分流性能,以保证蒸发器和冷凝器的使用效率。具体来说,结合图3和图4,壳体1呈圆筒状,壳体1内表面具有向反射空腔4外凸出的锥状工作面011,该锥状工作面011位于壳体1底部,在壳体1底部设有一接口 012,用于插接喷管3。结合图5和图6所示,分流反射体2包括用于连接壳体1的连接部0 和与连接部0 形成一体的柱状分流接头029,连接部0 设置在壳体1内,连接部0 为圆柱状且连接部026的外径大于柱状分流接头029的外径,分流反射体内端面021和分流孔023分别位于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射式制冷剂分流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在壳体(1)上设有分流反射体(2)和喷管(3),所述的壳体(1)内表面和分流反射体(2)内端面(021)形成能够进行气液混合反射的反射空腔(4);所述的分流反射体(2)内端面(021)上开有反射沉孔(022)和若干以反射沉孔(022)为中心按圆周方向均布的分流孔(023);所述的喷管(3)连通上述的反射空腔(4)且喷管(3)的喷口(031)正对着反射沉孔(02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耿
申请(专利权)人:温岭市恒发空调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