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插座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20239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源插座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包覆于绝缘本体外的屏蔽壳体和安装在绝缘本体中的端子组,该端子组包括中心接触端子和位于中心接触端子两侧的导电端子,同一导电端子上设置有一立式弹性接触部和一卧式弹性接触部,该立式弹性接触部和卧式弹性接触部分别通过一立式连接部和一卧式连接部连接到一L形的固持部上;籍此,当对接电源插头插入到该电源插座连接器时,立式弹性接触部和卧式弹性接触部同时与对接电源插头接触,加大高电流通过的面积,提升电流导通的稳定性,避免电流流动时接触点不足造成连接器温度过高烧坏的情况,保证高电流时产品的安全性,消除隐患,延长连接器的使用期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源插座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端子接触点多、电流导通稳定的电源插座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笔记型电脑普及应用,要其实现预期功能,在连续长时间内作业条件下,必须向笔记型电脑内提供足够电力,才能满足笔记型电脑在长时间内不间断工作。因此,笔记型电脑某一端必须具有连接电源的插座连接器才能实现。现有电源插座连接器结构可以参照图1所示,该电源插座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 10'、安装在绝缘本体10'中的端子组30'和包覆于绝缘本体10'外的屏蔽壳体20',于绝缘本体10'后表面向前延伸设有若干导电端子收容插接的插置槽,端子组30'的各导电端子插置在各自的插置槽中,该电源插座连接器的端子组30'包括中心接触端子31'、 位于中心接触端子31'两侧的第一导电端子32'和位于第一导电端子32'外侧的第二导电端子33'。如图2所示为该现有电源插座连接器的第一导电端子32'的结构示意图,该第一导电端子32'为薄片状,其具有一立式弹性接触部321'。这种现有的电源插座连接器的使用,依靠片状的第一导电端子32'的立式弹性接触部321'与对接的电源插头(未示图)接触,存在以下缺点一、这种片状的第一导电端子 32'只有立式弹性接触部321'单一的接触点,如单一接触点失效则产生品质异常,影响电流导通的稳定性,电脑无法正常运行;二、如电流流动时接触点不足容易造成连接器温度过高烧坏,带来安全隐患;三、片状的第一导电端子32'长期弹性形变容易导致弹性恢复失效,进而造成夹持力不足和接触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源插座连接器,通过在同一导电端子上设置立式和卧式两个弹性接触部,以增加与对接电源插头的接触点,加大与对接电源插头的接触面积、提升电流导通之稳定性、解决传统因接触点不足引起温度过高的状况。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电源插座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包覆于绝缘本体外的屏蔽壳体和安装在绝缘本体中的端子组,该端子组包括中心接触端子和位于中心接触端子两侧的导电端子,同一导电端子上设置有一立式弹性接触部和一卧式弹性接触部,该立式弹性接触部和卧式弹性接触部分别通过一立式连接部和一卧式连接部连接到一 L形的固持部上。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立式弹性接触部、立式连接部、卧式弹性接触部、卧式连接部以及L形的固持部为一体结构。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立式弹性接触部和卧式弹性接触部均位于固持部的同一侧, 并其接触点彼此上下正对。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绝缘本体内具有一舌板,于舌板顶端设有一贯穿到绝缘本体后端面上的中心插置槽,前述中心接触端子插入在该中心插置槽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舌板两侧中部设有贯通到绝缘本体后端面的第一插置槽,前述导电端子插入在该第一插置槽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立式弹性接触部头端设有一延伸部,所述插置槽正对延伸部凹设有一第一定位槽,该延伸部嵌于该第一定位槽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L形的固持部包括一体连接的立式固持部和卧式固持部,于立式固持部之顶端设有一干涉部,所述第一插置槽正对该干涉部上凹形成第二定位槽,该干涉部嵌于该第二定位槽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电端子为第一导电端子,该电源插座连接器还进一步包括一对第二导电端子,该第二导电端子为单片式结构,所述绝缘本体两侧的相对内壁中部设有一贯通到绝缘本体后端面的第二插置槽,该第二导电端子对应插入在各自的第二插置槽中。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源插座连接器的导电端子,该导电端子上设置有一立式弹性接触部和一卧式弹性接触部,该立式弹性接触部和卧式弹性接触部分别通过一立式连接部和一卧式连接部连接到一 L形的固持部上。作为优选方案,前述的导电端子,所述L形的固持部包括一体连接的一立式固持部和一卧式固持部,于该立式固持部的尾部一体延伸折弯形成一立式焊接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系通过将导电端子设计成立式导电端子和卧式导电端子结合的结构,使同一导电端子同时具有一立式弹性接触部和一卧式弹性接触部,当对接电源插头插入到该电源插座连接器时,立式弹性接触部和卧式弹性接触部同时与对接电源插头接触,加大高电流通过的面积,提升电流导通的稳定性,避免电流流动时接触点不足造成连接器温度过高烧坏的情况,保证高电流时产品的安全性,消除隐患,延长连接器的使用期限;与此同时,还可增加与对接电源插头之间的插拔力,提高连接器对插接的可靠性,保证讯号传输稳定。为更清楚地阐述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之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端子的放大示意图3是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4是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的组装结构示意图5是图4的后视图6是图4中B处端子的放大示意图7是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中未安装端子组的截面图8是图7中安装端子组后的截面图9是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中安装端子组后的另一截面图。附图标识说明410'、绝缘本体30'、端子组20'、屏蔽壳体31'、中心接触端子32'、第一导电端子33'、第二导电端子321'、立式弹性接触部10、绝缘本体11、容置空间111、顶壁112、底壁113、左侧壁114、右侧壁115、后端面116、开口12、舌板13、中心插置槽14、第一插置槽141、第一定位槽142、第二定位槽15、第二插置槽20、屏蔽壳体21、顶壁22、底壁23、左侧壁M、右侧壁25、第一开口26、第一弹片27、第二开口观、第二弹片30、端子组31、中心接触端子32、第一导电端子321、立式弹性接触部322、立式连接部323、立式固持部324、立式焊接部3 、干涉部326、卧式固持部327、卧式连接部328、卧式弹性接触部3 、延伸部33、第二导电端子。具体实施例方式首先,请参照图3至图9所示,其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其包括绝缘本体10、包覆于绝缘本体10外的屏蔽壳体20和安装在绝缘本体10中的端子组30。其中,该绝缘本体10以塑胶材料制成,其具有一可供匹配电源插头(未示图)插入的容置空间11,该容置空间11由顶壁111、底壁112、左侧壁113、右侧壁114和后端面115 围合而成,而该容置空间11的前端为一开口 116。此外,在该绝缘本体10的后端面115延伸出一舌板12,于舌板12的前端面设有一贯穿到绝缘本体10后端面115的中心插置槽13。 位于中心插置槽13左右两侧设有第一插置槽14,该第一插置槽14自舌板12的两侧中部延伸到绝缘本体10的后方并贯穿后端面115,并且该第一插置槽14的前端面内侧向前凹形成有第一定位槽141,该第一插置槽14顶面内侧上凹形成第二定位槽142。于该两第一插置槽14的外侧具有第二插置槽15,该第二插置槽15是自绝缘本体10左侧壁113和右侧壁 114相对内侧的中部延伸到绝缘本体10的后方并贯穿后端面115。而端子组30包括一中心接触端子31、两第一导电端子32和两第二导电端子33。 该中心接触端子31为夹口式结构,其插于中心插置槽13中;两第二导电端子33为单片式结构,其各自对应插于第二插置槽15中,由于中心接触端子31和第二导电端子33的结构较为常见,在此不再细述。承上,结合图6所示,两第一导电端子32包括依次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插座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包覆于绝缘本体外的屏蔽壳体和安装在绝缘本体中的端子组,该端子组包括中心接触端子和位于中心接触端子两侧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同一导电端子上设置有一立式弹性接触部和一卧式弹性接触部,该立式弹性接触部和卧式弹性接触部分别通过一立式连接部和一卧式连接部连接到一L形的固持部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佳谚孔国齐
申请(专利权)人: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