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罩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19665 阅读:2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护罩,该防护罩包括上表面(2)、下表面(3)和侧开口(1c),上表面具有第一开口(2a),下表面具有第二开口(3a),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能够通过气体连通,防护罩还包括能够使第一开口和侧开口通过液体连通的通道(6),下表面上设置有防止液体流入所述第二开口的止挡件(3b)。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护罩。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散热气体可以通过第二开口流到第一开口并排放到外界,从而确保发动机的良好散热。当外界的水通过第一开口流入防护罩后,可以通过止挡件防止这些水通过第二开口流到防护罩下方的发动机,并且可以通过所述通道和所述侧开口排放到外界,从而避免发动机进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的发动机散热,具体地,涉及一种防护罩和车辆
技术介绍
车辆通常为发动机等工作时发热的部件配备散热风扇,以引导用于冷却发动机的空气流动。另外,通常在发动机上方设置有防护罩,以避免水进入发动机。其中,防护罩通常为一体的板材并覆盖发动机,从而在发动机和防护罩之间形成了密封的空间,该密封的空间不利于散热风扇弓丨导的散热空气流动,容易导致发动机散热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确保良好散热的同时避免发动机等核心组件进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护罩,其中,该防护罩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和侧开口,所述上表面具有第一开口,所述下表面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能够通过气体连通,所述防护罩还包括能够使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侧开口通过液体连通的通道,所述下表面上设置有防止液体流入所述第二开口的止挡件。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相互完全错开,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通道。优选地,所述防护罩包括侧框架,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连接于所述侧框架,所述侧开口设置在所述侧框架上。优选地,所述防护罩包括多个第一板和多个第二板,所述多个第一板平行且间隔地固定于所述侧框架并形成所述上表面和所述第一开口,所述多个第二板平行且间隔地固定于所述侧框架并形成所述下表面和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二板的边缘向上弯折并形成所述止挡件。优选地,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交替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的宽度相同且平行地交替设置,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的交替间隔为所述宽度的1/3到2/3。优选地,所述第一板的边缘向下弯折并形成引导件。优选地,所述防护罩包括连接板,除了与所述侧框架相邻的第一板和第二板之外, 每个第二板的止挡件通过所述连接板与相邻的第一板的引导件连接。优选地,连接的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二板和所述连接板一体形成。优选地,所述防护罩设置有排水管,该排水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侧开口,另一端穿过所述侧框架,所述第二板延伸到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优选地,所述侧开口为多个并分别设置在每个所述第二板的两端。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发动机组件和散热风扇,其中,该车辆还包括本专利技术的防护罩,该防护罩间隔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组件的上方,所述散热风扇引导的气流在所述防护罩和所述发动机组件之间的间隙中流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本专利技术的防护罩设置在发动机等核心部件的上方时,散热气体可以通过第二开口流到第一开口并排放到外界,从而确保对发动机等部件的良好散热。此外,当外界的水或其它液体通过第一开口流入防护罩后,可以通过止挡件防止这些水或其它液体通过第二开口流到防护罩下方的发动机等核心部件,并且可以通过所述通道和所述侧开口排放到外界,从而避免发动机等核心部件进水。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防护罩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沿图1中C-C 面截取的剖视图;图3是说明图2所示的防护罩的散热、防水作用的原理;图4是沿图1中C-C面截取的剖视图(为清楚说明尺寸关系,去掉了排水管);图5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剖视图;图6是图5所示实施方式的可替代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7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防护罩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Ia 第一框架Ib 第二框架Ic 侧开口2:上表面 2a:第一开口3:下表面 3a:第二开口 3b 止挡件4:第一板 4a:引导件 5 第二板6 通道7 连接板 8 排水管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另外,本专利技术中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应理解为构成防护罩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部件,而非部件的某个表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防护罩,其中,该防护罩包括上表面2、下表面3 和侧开口 lc,所述上表面2具有第一开口加,所述下表面3具有第二开口 3a,所述第一开口加和所述第二开口 3a能够通过气体连通,所述防护罩还包括能够使所述第一开口加和所述侧开口 Ic通过液体连通的通道6,所述下表面3上设置有防止液体流入所述第二开口 3a 的止挡件3b。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发动机组件和散热风扇,其中,该车辆还包括本专利技术的防护罩,该防护罩间隔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组件的上方,所述散热风扇引导的气流在所述防护罩和所述发动机组件之间的间隙中流动。本专利技术的防护罩同时具备排水和散热功能。具体地,如图3所示,散热风扇引导的气流可以通过第二开口 3a进入防护罩并通过第一开口加排出,从而确保发动机组件的良好散热。另外,当液体例如水通过第一开口加进入防护罩时,这些水由通道6引导并通过侧开口 Ic排出防护罩,并且由于止挡件北的止挡作用,水无法通过第二开口 3a流到下方的发动机组件,从而确保了良好的防水性。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防护罩包括侧框架1,所述上表面2和所述下表面3连接于所述侧框架1,所述侧开口 Ic设置在所述侧框架1上。通过设置侧框架1,可以刚性连接上表面2和下表面3,并使防护罩形成刚性的整体结构。另外,侧框架1有利于安装。其中,侧框架1可以形成为各种适当的结构,只要能够从侧向连接上表面2和下表面3即可。如图1所示,侧框架1形成为封闭的框架,从而能够起到侧向保护的作用,例如防止侧向进水。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侧框架1形成为四边形框架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框架Ia和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框架lb。但是,应该理解的是,侧框架1也可以形成为其他形状的封闭框架。需要说明的是,可以使防护罩具有各种适当的结构,以实现第一开口加和侧开口 Ic的气体连通并阻止水从第二开口 3a流到发动机组件上。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口加和所述第二开口 3a相互完全错开,所述上表面2和所述下表面3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通道6。 可选择地,也可以使第一开口加和第二开口 3a不完全错开或者甚至对准,但在上表面2和下表面3之间设置挡板,以使水从第一开口加下落到挡板上并被挡板引导到第二开口 3a 之外的区域,从而通过通道6和侧开口 Ic排出。其中,挡板可以仅与上表面2和下表面3 中的一个连接,以形成气体能够通过的路径。另外,本专利技术的防护罩可以通过各种适当的部件构成并形成上表面2、下表面3、 第一开口 2a、第二开口 3a和通道6。例如,可以设置两块平行的板,以分别形成上表面2和下表面3。在该两块板上可以分别开设第一开口加和第二开口 3a,并在形成下表面3的板上设置凸起物作为止挡件北。其中,两块板之间的空间即可形成通道6和侧开口 lc。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防护罩包括多个第一板4和多个第二板5,所述多个第一板4平行且间隔地固定于所述侧框架1并形成所述上表面2和所述第一开口 2a,所述多个第二板5平行且间隔地固定于所述侧框架1并形成所述下表面3和所述第二开口 3a,所述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护罩,其特征在于,该防护罩包括上表面(2)、下表面(3)和侧开口(1c),所述上表面(2)具有第一开口(2a),所述下表面(3)具有第二开口(3a),所述第一开口(2a)和所述第二开口(3a)能够通过气体连通,所述防护罩还包括能够使所述第一开口(2a)和所述侧开口(1c)通过液体连通的通道(6),所述下表面(3)上设置有防止液体流入所述第二开口(3a)的止挡件(3b)。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凌志陈新征周红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