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12337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基座、一可滑动地盖设在绝缘基座上的盖体和一驱动盖体滑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偏心驱动凸轮和铆接片,该偏心驱动凸轮穿设在绝缘基座和盖体中,而铆接片铆接于偏心驱动凸轮末端的铆接部上,该铆接片中设有一与铆接部相套合的铆接孔,铆接孔的周沿向下翘起,形成上凹下凸状,在铆接片与偏心驱动凸轮组装铆合后,中间翘起部具有弹性,使外缘未翘起部分与绝缘基座保持弹性抵触,从而有效减小铆接片与绝缘基座的间隙,偏心驱动凸轮保持稳定无倾斜,避免偏心驱动凸轮因倾斜而使盖体相对绝缘基座移动达不到行程造成驱动失败现象。(*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用于连接中央处理器与主机板的电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借助凸轮驱动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连接中央处理器与主机板的电连接器通常包括绝缘基座10和盖体 20,盖体20设有若干个上容置槽,而绝缘基座对应上容置槽设有若干个下容置槽,各下容置槽中设有插座端子,且于盖体20与绝缘基座10中设有驱动装置30而可使电连接器选择性地处于断开或闭合状态。当电连接器处于断开状态时,中央处理器芯片模块的插脚并未与相应的插座端子接触,而后操作驱动装置30使盖体20相对绝缘基座10向一侧移动,使中央处理器的插脚与下容置槽的插座端子电性接触,此时中央处理器处于闭合状态,当再次操作驱动装置30使盖体20相对绝缘基座10另一侧移动,使中央处理器的插脚与下容置槽中的插座端子脱离,中央处理器恢复到断开状态。相关现有技术之电连接器的驱动装置30包括偏心驱动凸轮31和铆接于偏心驱动凸轮末端的铆接片32,其偏心驱动凸轮31末端为铆接部313,该铆接部313露出在绝缘基座10底面,在操作驱动装置30时,为使铆接片32不与绝缘基座10发生严重的干涉抵触, 铆接部313之长度应比铆接片32之厚度大。所述铆接片32为一平整的薄片,其中心设有一铆接孔321,该铆接孔321套在铆接部313外,且铆接片32悬于绝缘基座10的底部与绝缘基座10之间形成有间隙。当将铆接片32铆接在偏心驱动凸轮31上时,需要在偏心驱动凸轮31的铆接部313敲击,以使铆接部313变粗,从而将铆接片32组接在偏心驱动凸轮31 上,使其不会从铆接部313滑脱。这种现有的电连接器的铆接片32悬在绝缘基座10底面,与绝缘基座10之间形成有间隙17,间隙17的存在不可避免地导致偏心驱动凸轮30倾斜(如图1所示),从而在偏心驱动凸轮30驱动盖体20相对绝缘基座10移动时,容易产生行程偏差,使盖体20移动难以达到规定行程,造成电连接器和中央外理器芯片难以顺利对接;另外,还有一种现有连接器铆接片与绝缘基座底面完全充分接触,因铆接片与底面完全接触摩擦力较大,所使用驱动力较大,操作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铆接片与绝缘基座无间隙接触,使偏心驱动凸轮稳定无倾斜,保证盖体滑动达到需要驱动行程。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基座、一可滑动地盖设在绝缘基座上的盖体和一驱动盖体滑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偏心驱动凸轮和铆接片,该偏心驱动凸轮穿设在绝缘基座和盖体中,而铆接片铆接于偏心驱动凸轮末端的铆接部上,该铆接片中设有一与铆接部相套合的铆接孔,铆接孔的周沿向下翘起,形成上凹下凸状。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铆接片为圆环形,环心中间翘起形成漏斗状。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偏心驱动凸轮包括相互连接的驱动部和转轴,上述铆接部自转轴的底面一体延伸形成。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铆接部之长度比铆接片的翘起高度稍大。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盖体一侧延伸有一盖体平台,于盖体平台上设有通孔,所述绝缘基座一侧设有绝缘基座平台,绝缘基座平台上设有轴孔,上述偏心驱动凸轮穿设在该通孔和轴孔中。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绝缘基座平台的底面围绕轴孔设有一容置凹腔,上述铆接部露出在该容置凹腔中,而铆接片的边缘未翘起部分与容置凹腔的顶壁弹性相抵触。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进一步包括一金属垫片,该金属垫片套设在偏心驱动凸轮之驱动部外,并被夹设在盖体平台和绝缘基座平台之间。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有益效果在于,由于铆接片中设有一与铆接部相套合的铆接孔,铆接孔的周沿向下翘起,形成上凹下凸状,在铆接片与偏心驱动凸轮组装铆合后,中间翘起部具有弹性,使外缘未翘起部分与绝缘基座保持弹性抵触,从而有效减小铆接片与绝缘基座的间隙,偏心驱动凸轮保持稳定无倾斜,避免偏心驱动凸轮因倾斜而使盖体相对绝缘基座移动达不到行程造成驱动失败现象。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之驱动装置工作状态的截面图;图2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之驱动装置工作状态的截面图;图5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之铆接片的左视图;图6是图5中B-B处的截面图。附图标识说明10、绝缘基座13、卡块15、轴孔17、间隙22、凸边24、盖体平台26、通孔30、驱动装置311、驱动部313、铆接部315、偏心作动部11、下容置槽 14、绝缘基座平台 16、容置凹腔 20、盖体 23、上容置槽 25、凹槽 27、金属垫片 31、偏心驱动凸轮 312、转轴 314、操作头部 316、施力槽32、铆接片321、铆接孔322、翅起。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2至图6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其包括一绝缘基座10、一可滑动地盖设在绝缘基座10上的盖体20和一驱动盖体20滑动的驱动装置 30。具体而言,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绝缘基座10为方形平板状,用于与电路板连接。绝缘基座10上设置有复数个下容置槽11,各下容置槽11中均设有插座端子。绝缘基座10两侧设有数个卡块13,所述绝缘基座10的前侧向外延伸有一绝缘基座平台14,该绝缘基座平台14的中心设有一贯穿绝缘基座10上下表面的轴孔15,并于绝缘基座平台14的下表面围绕轴孔15设有一圆形的容置凹腔16。所述盖体20也为方形的板状,用于承接中央处理器芯片模块,其左右两侧分别向下延伸折弯出一凸边22,凸边22内侧设有卡勾(未示图),用于与绝缘基座10两侧的卡块13 相扣合。盖体20上设有多个上容置槽23,各上容置槽23与各下容置槽11配对,而盖体20 的前侧对应绝缘基座平台14向外延伸出一盖体平台M,该盖体平台M大约呈梯形板状,于盖体平台M的中部设有一圆形的凹槽25,并于凹槽25中设有一 “D”字形的通孔沈,该通孔沈正对上述轴孔15。围绕通孔沈设有一金属垫片27,以支撑驱动装置30,可减小驱动装置30的转动摩擦力,并对盖体20起保护作用,防止驱动装置30带动盖体20移动时,因用力过大而将盖体20压裂。所述驱动装置30包括偏心驱动凸轮31和卡固于偏心驱动凸轮一端的铆接片32。 所述偏心驱动凸轮31包括驱动部311、转轴312和铆接部313,所述驱动部311包括操作头部314和偏心作动部315,所述操作头部314的上表面径向凹设有一施力槽316,且施力槽 316两端具有挡壁;所述偏心作动部315容置于盖体的通孔沈中,当外部扭力带动偏心驱动凸轮31转动时,偏心作动部315的两侧壁抵紧通孔沈的壁面带动盖体20相对绝缘基座 10滑动。所述转轴312穿设在绝缘基座平台14的轴孔15中,而铆接部313自转轴312的下端轴向延伸形成,该铆接部313之直径比转轴312小,于转轴312与铆接部313相接处的平面形成支撑面,该支撑面与绝缘基座平台底面之容置凹腔16的顶面齐平,铆接部313露出于容置凹腔16中。所述铆接片32为一圆形的金属薄片,该铆接片32的中心具有一与铆接部313配合的铆接孔321,形如一圆环,该铆接孔321的周沿向下翘起322,形成上凹下凸的漏斗状,并前述铆接部3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基座、一可滑动地盖设在绝缘基座上的盖体和一驱动盖体滑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偏心驱动凸轮和铆接片,该偏心驱动凸轮穿设在绝缘基座和盖体中,而铆接片铆接于偏心驱动凸轮末端的铆接部上,其特征在于:该铆接片中设有一与铆接部相套合的铆接孔,铆接孔的周沿向下翘起,形成上凹下凸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安其吴小光
申请(专利权)人: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