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子组件、直流无刷电机及其制造方法和排水泵技术

技术编号:7108706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定子组件、直流无刷电机及其制造方法和排水泵。该制造方法包括:对定子铁芯进行第一次注塑,第一次注塑所形成的注塑体的端面边缘处形成有熔接线;在注塑体上绕制线圈;对绕制有线圈的注塑体浇注熔融状态的注塑材料以进行第二次注塑,注塑材料将熔接线熔解,并与熔解后的熔接线材料混合凝固形成定子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次注塑时形成熔接线,使得第二次注塑时能够以注塑材料熔解熔接线,则两次注塑的分界处通过熔接线的熔合得到良好封接,减少了出现缝隙的可能,从而避免发生渗透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电机中定子组件的制造工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定子组件、直流无刷电机及其制造方法和排水泵
技术介绍
排水泵是广泛用于生产、生活各领域内的排水设备。例如,吸顶式空调的室内机即需要利用排水泵。在空调机运转时,由于空气的冷却会在热交换器的表面生成大量的冷凝水,当水聚集到一定的程度时,会滴落到热交换器下方的冷凝水槽中,因此在接水盘内需要安装排水泵将冷凝水排出到室外。通常,根据应用需求的不同,要求排水泵有一定的流量和扬程,并且由于使用环境对噪音的要求,排水泵的工作噪音也要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现有技术中可采用直流无刷电机来驱动泵体以构成排水泵。现有直流无刷电机的典型结构如图1所示,该电机包括电机壳体、定子组件104、转子组件和电机轴101。定子组件104由定子铁芯、定子绝缘和线圈绕组组成。转子组件由转子支架105和转子磁钢106 组成。电机壳体具体包括下端盖103和上端盖102,下端盖103和上端盖102之间固定该定子组件104,电机轴101穿过下端盖103向下伸出,电机轴101通过轴承、弹性压板、油棉和压盖等部件可旋转地固定在上端盖102和下端盖103处。电机轴101的外侧套设有转子支架105和转子磁钢106等,在定子组件104中可旋转。上端盖102内侧还可形成电路板室, 用于放置电路板107。现有直流无刷电机的线圈都有一个以上的线圈,采用集中式绕组,因此难以采用以往的单相罩极电机或电磁阀的单独线圈的灌封结构;传统采用灌封结构的塑封电机线圈,其内孔必须进行磨削加工,增加了加工工时,而且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粉尘,污染周围环境。所以,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如下的两次注塑方式来装配制造定子组件。首先由图2所示的多个定子冲片叠压形成图3所示的定子铁芯,定子铁芯中包括用于缠绕线圈的定子齿108,定子齿108两侧的定子槽109通过槽口 110与定子铁芯的轴孔111相连,方便缠绕线圈;而后进行第一次注塑,使定子铁芯绝缘,注塑体的外观形状与定子铁芯的形状相匹配;随后再缠绕线圈;进行第二次注塑,将线圈包塑后形成定子组件。上述工艺装配制造的定子组件存在如下缺陷两次注塑分界面处会留有缝隙,特别是定子铁芯第一次整体注塑之后,在进行第二次注塑时绝缘槽口处的两次注塑材料不易注塑结合,容易渗透,注塑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定子组件、直流无刷电机及其制造方法和排水泵,以使定子组件的注塑结构一体化,减少缝隙,从而避免发生渗透现象。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定子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对定子铁芯进行第一次注塑,第一次注塑所形成的注塑体的端面边缘处形成有熔接线;4在所述注塑体上绕制线圈;对绕制有线圈的注塑体浇注熔融状态的注塑材料以进行第二次注塑,所述注塑材料将所述熔接线熔解,并与熔解后的熔接线材料混合凝固形成定子组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定子组件,其中,采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定子组件的制造方法制造而成。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直流无刷电机的制造方法,其中,包括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定子组件的制造方法,且在形成定子组件之后,还包括在定子组件上组装转子部件、电机轴和端盖,以形成直流无刷电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直流无刷电机,包括转子部件、电机轴、上端盖和下端盖,其中还包括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定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和转子部件设置在所述上端盖和下端盖构成的腔体中,所述电机轴穿设在所述上端盖和下端盖中,所述转子部件套设在所述电机轴外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排水泵,包括泵体和电机,其中所述电机采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直流无刷电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定子组件、直流无刷电机及其制造方法和排水泵,通过第一次注塑时形成熔接线,使得第二次注塑时能够以注塑材料熔解熔接线,则两次注塑的分界处通过熔接线的熔合得到良好封接,减少了出现缝隙的可能,从而避免发生渗透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直流无刷电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定子组件中定子冲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定子组件中定子铁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定子组件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注塑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绕制线圈的注塑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制造的定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注塑体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注塑体槽口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定子组件的制造方法流程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水泵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电机;101--电机轴;102-上端盖;103-下端盖;104--定子组件;105-转子支架;106-转子磁钢;107-电路板;108-定子齿109-定子槽;110-槽口 ;111-轴孔;112-熔接线;113-注塑体;114-线圈;115-开槽;116-定位台;117-插针;200-泵体;201-上泵体;202-下泵体203-叶轮;301-接水盘;302-进水口303-出水口; 304-出水管。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定子组件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410、对定子铁芯进行第一次注塑,第一次注塑所形成的注塑体113的端面边缘处形成有熔接线112,定子铁芯通常是由定子冲片叠压而成,形成定子铁芯之后进行整体注塑,所选用的注塑材料可为PA6(尼龙6)或者PP(聚丙烯)等,注塑形成的注塑体113可称为定子绝缘;图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注塑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熔接线112形成在注塑体113端面的边缘处,且具体的,熔接线112优选是形成在注塑体113端面的外圆边缘和内圆边缘,在外圆边缘可形成连续的圆环凸台,在内圆边缘处可以是与端面形状匹配的断续凸台。带有熔接线112结构的注塑体113可以通过选择适当地模具来构造熔接线112。 熔接线112既可以是突出于端面的凸台,也可以是在端面边缘形成凹槽,凹槽的边缘及作为熔接线112。步骤420、在注塑体113上绕制线圈114,即形成定子绕组,前述形成的熔接线112 位置优选的是能够包容所有线圈114 ;图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绕制线圈的注塑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注塑体113形成了六个定子齿和定子槽109,则相应绕制有六个定子线圈114。步骤430、对绕制有线圈114的注塑体113浇注熔融状态的注塑材料以进行第二次注塑,注塑材料将熔接线112全部或部分地熔解,并与熔解后的熔接线112材料混合凝固形成定子组件,如图7所示。步骤440、将电路板焊接至定子组件中线圈114的引线上进行固定。电路板可以形成在定子组件中作为定子组件的一部分,也可以如本实施例所示, 焊接在定子组件上,而后在组装电机时,将端盖等扣设在定子组件外侧,以环氧树脂进行灌封来封装固定电路板和定子组件。本实施例中,在进行第二次注塑的过程中,若如已有技术那样,注塑体的端面平坦,则第二次的熔融注塑材料很难将注塑体的整个端面加热至熔解,所以往往会使两次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定子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定子铁芯进行第一次注塑,第一次注塑所形成的注塑体的端面边缘处形成有熔接线;在所述注塑体上绕制线圈;对绕制有线圈的注塑体浇注熔融状态的注塑材料以进行第二次注塑,所述注塑材料将所述熔接线熔解,并与熔解后的熔接线材料混合凝固形成定子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剑锋魏先让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