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鸣楼专利>正文

溅板式溢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0764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溅板式溢流装置应用于环保行业的湿法脱硫除尘设备及化工等离心或吸收塔,构成环形或方形溢流槽以形成要求的液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研制成功可确保设备性能稳定,溅板式溢流装置具有溢流均匀,防结垢,防堵塞,防沉积,防漏风,防飞溅等优点及设备在运行后易检查,易维护等优越的技术性能及可靠性。能解决以往的溢流槽在设备运行时存在的各种问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环保设备。本专利技术的溅板式溢流装置应用于环保行业的湿法脱硫除尘设备及化工塔,构成环形或方形溢流槽以形成要求的液膜。以往的湿法脱硫除尘设备及化工塔的溢流槽,存在液流易产生结垢及液流中含有渣粒产生沉积导致设备堵塞;不同结构的溢流槽存在外界空气易进入设备内部导致液流产生飞溅,同时带来设备在运行中产生原理混乱,甚至于改变了设备的主要性能等不良现象。通过长时间的研究和试验专利技术出现有技术溅板式溢流装置,能解决以往的溢流槽在设备运行时存在的各种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研制成功可确保设备性能稳定,溅板式溢流装置具有溢流均匀,防结垢,防堵塞,防沉积,防漏风,防飞溅等优点及设备在运行后易检查,易维护等优越的技术性能及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组件图。图2为图一中‘M-N’剖面图。在图一的实施例中,环形溢流槽可由剖面为图二的溅板式溢流装置单体制造,构成整体式溢流槽;也可由数段溅板式溢流装置拼块组合而成,构成分段式溢流槽。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溅板式溢流装置主要由浅板部分(1)、筒壁部分(2)和筒体(3)组成。其中浅板部分(1)和筒壁部分(2)可采用整体或组合结构。其基本工作原理是供水(或供液)在压力作用下,由供液孔(h)进入溢流腔,喷射在浅板(1)上,射流经浅板(1)与筒壁(2)之间多次反溅,然后由出液口(f)均匀溢出,沿筒体(3)内壁降下形成液膜。权利要求1.本专利技术的溅板式溢流装置应用于环保行业的湿法脱硫除尘设备及化工塔的液膜,其技术特征是喷液溅板(1)连接或固定在圆筒壁(2)(包括正方筒壁)上;溅板厚度(ay)根据材料确定,其花岗石材料溅板厚度为350~10mm,金属及合成材料溅板厚度为350~0.5mm;溅板长度(ah)为800~300mm;溅板(1)与筒体(3)出液口(f)的溅板沿角刀斜口,其溅板的外侧(即筒体(3)内侧)向上倾角(α)(或溅板沿边平面环形园平口),防止出液时将液体引向外沿产生飞溅。筒体(3)与溅板(1)内侧下角出液处,其筒体(3)内壁设置坡度向下倾角(β),防止溅板(1)与筒壁(2)间经供液孔(h)射流产生雾化时排出环形或方形及异形溢流间隙的液体垂下直流,特设置为液体均匀产生液膜溢流降下。2.溅板(1)和筒壁(2)之间的间隙(e)是根据液体出流量设计要求不等,其间隙(e)为50~0.5mm。出液口(f)与溅板对射中心高度位置(c)按液流压力和流量及技术要求不等。供液孔(h)口径(b)按流量设计大小不等;供液孔(h)在环形园周或方形边长上的数量及分布和孔中心间夹角()(或中心间距离)按供液压力及整体布局(1500~100mm)要求确定;此外,根据技术要求不同进液口(g)点可垂直方向移位至(g1)或(g2)点,同时水平方向移位至(g3)或(g4)点,以形成不同的垂直方向喷射角度(ω)和水平方向喷射角度(ψ),即射液口(i)或供液孔(h)的中心线与溅板(1)的平面不限制于图二中的垂直方位,以液流压力和溅板(1)和筒壁(2)之间的距离(e)及设备结构形状不同,可改变设计射液口(i)(或供液孔(h))的中心线对溅板平面的方位,使其在垂直方向以喷射角度(ω)或水平面上以喷射角度(ψ)5°~175°的方向斜冲,同时也可改变设计溅板(1)的角度。设置溅板(1)和筒壁(2)的结构可采用制为整体或相接安装。其筒体(3)选材是按不同要求采用花岗石或耐磨、耐温、防腐等有关非金属和硬质合成材料,筒体厚度(d)亦相应不等。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的溅板式溢流装置应用于环保行业的湿法脱硫除尘设备及化工等离心或吸收塔,构成环形或方形溢流槽以形成要求的液膜。本专利技术的研制成功可确保设备性能稳定,溅板式溢流装置具有溢流均匀,防结垢,防堵塞,防沉积,防漏风,防飞溅等优点及设备在运行后易检查,易维护等优越的技术性能及可靠性。能解决以往的溢流槽在设备运行时存在的各种问题。文档编号B01D53/18GK1362278SQ0110006公开日2002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01年1月8日 优先权日2001年1月8日专利技术者陈鸣楼 申请人:陈鸣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本专利技术的溅板式溢流装置应用于环保行业的湿法脱硫除尘设备及化工塔的液膜,其技术特征是喷液溅板(1)连接或固定在圆筒壁(2)(包括正方筒壁)上;溅板厚度(a↓[y])根据材料确定,其花岗石材料溅板厚度为350~10mm,金属及合成材料溅板厚度为350~0.5mm;溅板长度(a↓[h])为800~300mm;溅板(1)与筒体(3)出液口(f)的溅板沿角刀斜口,其溅板的外侧(即筒体(3)内侧)向上倾角(α)(或溅板沿边平面环形园平口),防止出液时将液体引向外沿产生飞溅。筒体(3)与溅板(1)内侧下角出液处,其筒体(3)内壁设置坡度向下倾角(β),防止溅板(1)与筒壁(2)间经供液孔(h)射流产生雾化时排出环形或方形及异形溢流间隙的液体垂下直流,特设置为液体均匀产生液膜溢流降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鸣楼
申请(专利权)人:陈鸣楼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