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回热盘管汽液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03371 阅读:4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回热盘管汽液分离器,属于制冷技术领域,现有汽液分离器易造成热泵机组冬季制热运行时蒸发器传热效率低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汽液分离器低压进口管从壳体的上部接入并直通到壳体的底部附近,低压出口管安装在壳体的顶部,富油出液口安装在壳体的底部,换热盘管靠近壳体的底部,高压进口管、高压出口管分别连接在换热盘管的两端并伸至壳体的外侧。从低压进口管出来的气体制冷剂撞击壳体底部,夹带的液体制冷剂被分离出来,换热盘管中高温高压液体与壳体底部的低温低压制冷剂进行热交换,降低高压液体温度,同时加热壳体底部的低温低压制冷剂液体,使其气化,防止压缩机液击,有效提高机组的能效比,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制冷
,涉及一种带回热盘管汽液分离器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进入小康社会,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空调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如上海市每百户家庭拥有的空调数已超过90%。空调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总量的比例超过30%, 在夏季空调使用高峰时间,这一比例更高。因此,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节约型社会,降低空调的耗电量,提高制冷空调机组的能效比十分重要而又关键。目前,常见的汽液分离器基本原理是利用气体和液体不同的比重,饱和气体进入分离器后液体瞬间失重与气体分离,并利用出口气体的流速形成漩涡使比重大的液体沉积到分离器下部,分离后的气体从分离器上部流出。目前空调器的蒸发器普遍采用分路结构,即制冷剂进入蒸发器后相互并联的几路进行热交换,最后再合并成一路,经吸气管进入压缩机。因此,需要有一个分液器来完成制冷剂在蒸发器各支路间的流量分配。由于从冷凝器出来的液体制冷剂在进入蒸发器分液器之前一般先经过节流装置,液体制冷剂已闪蒸成为汽液两相流体。两相流体中的制冷剂蒸汽和液体相互不规则的混合,并因流动阻力不同而产生流速滑移,局部流动具有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如何有效控制制冷剂在蒸发器中的流量分配就成为分液器设计中的难点。如果分液器设计不合理,则制冷剂流量分配就可能严重失衡,流量大的支路因换热面积不足而无法充分换热,流量小的支路则出现换热面积过剩,从而造成蒸发器的总换热效率低下,进而降低空调器的性能。目前,在国内外空调器生产商所采用的已有技术中,都是直接对两相制冷剂进行分流。为了让分液尽可能均勻,先让制冷剂垂直向下流入分液器,通过重力作用,使得密度较大的制冷剂液体聚积在分液器的分流口附近;然后向上分路流动,制冷剂蒸汽在压差的作用下推动制冷剂液体进入蒸发器各支路。有时也将向上的分流管设计成有一定的倾角, 以使分液尽可能均勻。这类分液器的缺点是难以保障两相流的均勻分液(因为两相的局部流动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往往是通过大量的试验来改进或验证其性能,降低了空调器的设计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分液器设计不合理, 造成蒸发器的总换热效率低下的缺陷,提供一种带回热盘管汽液分离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带回热盘管汽液分离器包括低压进口管、壳体、富油出液口、低压出口管、换热盘管、高压进口管、高压出口管,其特征是所述的低压进口管从所述壳体的上部接入并直通到壳体的底部附近,所述的富油出液口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的低压出口管安装在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的换热盘管固定在所述壳体内的中部, 所述的高压进口管、高压出口管分别连接在所述换热盘管的两端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侧。作为优选技术措施,所述换热盘管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上部和下部,所述的高压进口管与所述换热盘管位于上部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的高压出口管与所述换热盘管位于下部的一端相连接。本技术的带回热盘管汽液分离器是先对流入分流器的两相制冷剂进行汽液分离,然后对分离后的制冷剂液体进行热交换,而分离后的制冷剂蒸汽直接通过旁路流向压缩机进口。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首先,把汽液分离器与热交换器等部分设计成一体,从而减少组装空间、简化管路;其次,利用回热盘管进行热交换,从而提高冷凝效果和液体蒸发效果,有利于提高空调器的能效比,达到节能的效果;第三,进一步提高或防止过热度太低以及防止液管冷媒的闪蒸,可以提高机组的能效比以及保护压缩机。可以有效回收系统中的热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原理示意图。图中1为低压进口管、2为壳体、3为富油出液口、4为低压出口管、5为换热盘管、 6为高压进口管、7为高压出口管、8为制冷剂液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带回热盘管汽液分离器,如图1所示,其包括低压进口管1、壳体2、 富油出液口 3、低压出口管4、换热盘管5、高压进口管6、高压出口管7,壳体2竖直放置,低压进口管1从壳体2的上部接入并直通到壳体2的底部附近,富油出液口 3安装在壳体2 的底部,低压出口管4安装在壳体2的顶部,换热盘管5固定在壳体2内的中部,高压进口管6、高压出口管7分别连接在换热盘管5的两端并伸至壳体2的外侧。进一步的,换热盘管5的两端分别位于壳体2的上部和下部,高压进口管6与换热盘管5位于上部的一端相连接,高压出口管7与换热盘管5位于下部的一端相连接。制冷剂的分流过程为来自节流装置的低干度汽液两相制冷剂从低压进口管1流入壳体2,制冷剂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汽、液分离,制冷剂液体8聚积在壳体2下部,制冷剂蒸汽聚积在壳体2上部。壳体2下部的制冷剂液体通过富油出液口 3进入蒸发器各支路进行蒸发换热。同时,壳体2上部的制冷剂蒸汽通过低压出口管4直接流向蒸发器出口,与从蒸发器流出的制冷剂(已经从液体蒸发为气体)汇合。冷凝器出来的高压液体从高压进口管 6进入换热盘管5,在换热盘管5中与蒸发器出来的低压气体进行热交换,再从高压出口管 7流入到节流装置中。从而使进入膨胀阀的液体过冷以免在节流前气化,使气体中夹带的液体气化后再进入压缩机,防止压缩机液击,可有效提高机组的能效比,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权利要求1.带回热盘管汽液分离器,其包括低压进口管(1)、壳体O)、富油出液口(3)、低压出口管G)、换热盘管(5)、高压进口管(6)、高压出口管(7),其特征是所述的低压进口管 (1)从所述壳体(2)的上部接入并直通到壳体(2)的底部附近,所述的富油出液口(3)安装在所述壳体( 的底部,所述的低压出口管(4)安装在所述壳体( 的顶部,所述的换热盘管(5)固定在所述壳体O)内的中部,所述的高压进口管(6)、高压出口管(7)分别连接在所述换热盘管(5)的两端并伸至所述壳体O)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回热盘管汽液分离器,其特征是所述换热盘管(5)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壳体O)的上部和下部,所述的高压进口管(6)与所述换热盘管( 位于上部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的高压出口管(7)与所述换热盘管( 位于下部的一端相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回热盘管汽液分离器,属于制冷
,现有汽液分离器易造成热泵机组冬季制热运行时蒸发器传热效率低下。本技术汽液分离器低压进口管从壳体的上部接入并直通到壳体的底部附近,低压出口管安装在壳体的顶部,富油出液口安装在壳体的底部,换热盘管靠近壳体的底部,高压进口管、高压出口管分别连接在换热盘管的两端并伸至壳体的外侧。从低压进口管出来的气体制冷剂撞击壳体底部,夹带的液体制冷剂被分离出来,换热盘管中高温高压液体与壳体底部的低温低压制冷剂进行热交换,降低高压液体温度,同时加热壳体底部的低温低压制冷剂液体,使其气化,防止压缩机液击,有效提高机组的能效比,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文档编号F25B43/00GK202141263SQ20112020399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6日专利技术者唐进军, 樊小轻, 章立标, 马桥, 龙清泳 申请人:浙江国祥空调设备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带回热盘管汽液分离器,其包括低压进口管(1)、壳体(2)、富油出液口(3)、低压出口管(4)、换热盘管(5)、高压进口管(6)、高压出口管(7),其特征是:所述的低压进口管(1)从所述壳体(2)的上部接入并直通到壳体(2)的底部附近,所述的富油出液口(3)安装在所述壳体(2)的底部,所述的低压出口管(4)安装在所述壳体(2)的顶部,所述的换热盘管(5)固定在所述壳体(2)内的中部,所述的高压进口管(6)、高压出口管(7)分别连接在所述换热盘管(5)的两端并伸至所述壳体(2)的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立标唐进军樊小轻马桥龙清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国祥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