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乳液型消泡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9917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乳液型消泡剂,是由40~60质量份的烃化油与10~35质量份的C#-[4]~C#-[8]醇胺及10~40质量份C#-[10]~C#-[18]脂肪酸在70~150℃酯化30~150分钟所得产物再与5~15质量份助消泡剂,3~8质量份分散剂,在20~80℃与水混合乳化1~4小时所得到的产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消泡剂具有消泡速度快,抑泡能力强,特别是对用于橡胶、塑料生产系统常用的多种阴离子、非离子型发泡剂有很好的抑泡作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乳液型消泡剂,特别适用于橡塑工业中的消泡、抑泡。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各种消泡剂名目繁多。总体说来,消泡剂主要可分为低级醇系、硅酮系、矿物油系及有机极性化合物系物质等几大类,根据具体的用途及性能要求,有许多情况下,这几种系列的物质也可复配增效,制得新的消泡能力更强的消泡剂。消泡剂广泛应用于造纸、清洗、印染、聚合、发酵等不同行业。在橡塑工业中,在涉及到胶浆搅拌、倾倒、流动、过滤、脱气等问题时,因为体系中存在着多种表面活性剂,会产生大量的泡沫,因其成份较为复杂,给消泡和抑泡都带来了一定困难。现有技术中乳液状消泡剂的基本制备工艺都是类似的,都存在着复配—乳化这一过程,所不同的是针对不同的应用目的而选用或制备了不同的消泡物质,采用了不同的配方及具体的复配乳化工艺。CN85105343提供了一种制备方法以20~32wt%粘度为5~19厘沲的矿物油与1~10wt%酰胺、0.1~5wt%的疏水硅,0.1~4wt%的脂肪酸丙三醇酯及1~10wt%的分散剂混合,加热熔融,并在123±2℃保持至少15分钟,然后将该熔融体迅速与39~77.8wt%的液态烃混合,其分散剂为非离子型,为C12-22的脂肪酸与多元醇的酯类,但该消泡剂适用于纸浆处理过程泡沫的消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乳液型消泡剂及其生产方法,应用于橡塑工业聚合、凝聚、脱气工序,消除体系中多种表面活性剂作用产生的泡沫。本专利技术的消泡剂中不含硅酮系物质,属有机极性化合物与矿物油系物质复合型消泡剂,可用于不适用有机硅的场合。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一种乳液型消泡剂,以除水外所有组份的加入量合计为100质量份计,是由40~60质量份的烃化油与10~35质量份的C4~C8醇胺及10~40质量份C10~C18脂肪酸在70~150℃酯化30~150分钟所得产物再与5~15质量份助消泡剂,3~8质量份分散剂,在20~80℃与水混合乳化1~4小时所得到的产物。水的加入量,可按所需浓度要求选择加入量;最好的助消泡剂为C3~C8低级醇或羧酸酯,(如辛醇、丙醇、乙酸乙酯)以及水不溶性脂肪酸盐,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最好的分散剂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脂、山梨醇酐脂肪酸脂类物质,具体如乳化剂OP、吐温-40、吐温-60、吐温-80和司盘-60、司盘-80,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本专利技术乳液型消泡剂的主体消泡成份为脂肪酸醇胺酯,与烃化油、助消泡剂、分散剂复合后,经与水乳化制成乳液型消泡剂,其中的主消泡剂为C4~C8的脂肪醇胺(如三乙醇胺)与C10~C18的脂肪酸(如癸酸、十二烷酸、十六烷酸、十八烷酸、油酸等)酯化的产物,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式中R为C10~C18烷基,n,n’,n”=1~4 烃化油在此过程中并不反应,因其较低的表面能力,与生成的酯类协同具有良好的消泡性能,但烃化油较难乳化,需事先加入,使其与体系中其它物质充分混合,以利于乳化的进行,若在反应后直接加复配,则需消耗稍多量的乳化剂才能达到同样的乳化效果。反应体系中若C4~C8醇胺的用量少于10质量份,则上述反应不能很好地进行,生成的酯类量不足;若高于35质量份,因其本身起泡能力较强,会抵消消泡剂的作用。C10~C18脂肪酸的用量若少于10质量份,同样会使酯化反应不能很好进行。若用量过大,则会形成多酯化产物,甚至会因有较多脂肪酸在体系中留存而造成乳化困难,其用量在10~40质量份之间为适宜。同时,为了提高消泡剂的消泡性能,还加入具有分散、降粘,破泡作用的助消泡剂,其为C3~C8低级醇、羧酸酯、水不溶性脂肪酸盐其中之一或复合物,其总用量在5~15质量份之间,过低时助消泡剂作用不明显,过高则会影响整体消泡剂的物性。为了使主体消泡剂形成均匀稳定的水乳液,体系中需要加入分散剂,一般选择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其可以为乳化剂OP、吐温类(T-20、40、60、80),司盘类(S-60、80)。其合计用量在3~8质量份之间,过低不能形成良好的分散液,体系乳化不完全;过高这些分散剂本身的起泡性会降低消泡剂的效果。加入水是为了使其乳化,产品为白色粘稠均匀乳状液物质。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特点(1).消泡速度快,抑泡能力强,对应用于橡塑体系的多种发泡剂如拉开粉、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松香皂、萘磺酸甲醛缩合物等均具有良好的消抑泡效果。(2).对橡塑聚合体系无不良影响,不影响最终橡胶、树脂产品的性能。(3).制备方法较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反应过程无副产物和“三废”产生。具体实施例方式表1为用不同发泡液,使用不同的消泡剂,在不同的剂量下,其灭泡时间的对比情况。表1 本专利技术消泡剂与国外同类消泡剂消泡时间测试数据对比* *剂量单位均为重量百分比,表2、表3同。**为日本花王公司产品,烃化油乳液型。对比例1取27.7质量份三乙醇胺、12.1质量份的油酸,将它们加入带有蒸汽夹套的反应釜内,在搅拌条件下升温至80~100℃,在此温度下反应90分钟,然后将反应产品降温至40~50℃,加入6.8质量份的硬脂酸钙与1.2质量份辛醇混合助消泡剂,然后再加入48.5质量份液体石蜡,搅匀,此体系需加入6.2质量份乳化剂OP及1.0份吐温-60混合作为分散剂,再经与水混合搅拌4小时,形成白色乳液。表2为实施例2与对比例1消泡效果比较。表2 实施例2与对比例1消泡效果比较 对比例2取乳化二甲基硅油乳液,比较其与本专利技术产品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消泡效果。表3为实施例1与对比例2消泡效果比较。表3 为实施例1与对比例2消泡效果比较 权利要求1.一种乳液型消泡剂,以除水外所有组份的加入量合计为100质量份计,是由40~60质量份的烃化油与10~35质量份的C4~C8醇胺及10~40质量份C10~C18脂肪酸在70~15 0℃酯化30~150分钟所得产物再与5~15质量份助消泡剂,3~8质量份分散剂,在20~80℃与水混合乳化1~4小时所得到的产物;其中助消泡剂为C3~C8低级醇、羧酸酯、水不溶性脂肪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分散剂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泡剂,其特征在于烃化油为液体石蜡、矿物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泡剂,其特征在于助消泡剂为辛醇、丙醇、乙酸乙酯、水不溶性脂肪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泡剂,其特征在于分散剂为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脂、山梨醇酐脂肪酸脂类物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全文摘要一种乳液型消泡剂,是由40~60质量份的烃化油与10~35质量份的C文档编号B01D19/04GK1426828SQ0114435公开日2003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17日专利技术者王福善, 王琳, 陈勇, 田中涛, 林万新, 史京晨, 张崇华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乳液型消泡剂,以除水外所有组份的加入量合计为100质量份计,是由40~60质量份的烃化油与10~35质量份的C↓[4]~C↓[8]醇胺及10~40质量份C↓[10]~C↓[18]脂肪酸在70~150℃酯化30~150分钟所得产物再与5~15质量份助消泡剂,3~8质量份分散剂,在20~80℃与水混合乳化1~4小时所得到的产物;其中助消泡剂为C↓[3]~C↓[8]低级醇、羧酸酯、水不溶性脂肪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分散剂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福善王琳陈勇田中涛林万新史京晨张崇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