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连接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98684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连接器结构,尤其提供一种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具有绝缘阻隔体的电池连接器结构,可使电子设备与其供电电池处于配合使用状态的同时,令电子设备的电池连接器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之间,通过该绝缘阻隔体的装设(install),在未使用前形成暂时的绝缘状态,具有减省包装材料、空间及使用时的组装步骤的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连接器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可携式电子产品的安装有绝缘阻隔体的电池连接器的电池连接器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移动电话、个人数据处理器(PDA)、笔记型计算机以及数字相机等便携式电子产品,其最方便的功能之一在于可为消费者提供非定点式的使用,而这些电子产品本身均需要消耗电力,因此,小型化的电池连接器被广泛应用于这些电子产品中。在该电子产品中通常都设有一电路板及与该电路板进行电连接的电池连接器。使用时,一供电电池插入该消费电子产品内并与该电池连接器电连接,以提供工作电源给该便携式电子产品。电子设备如笔记型计算机、便携式DVD播放器与为其供电的外接电源装置(如电池)之间通常需通过电池连接器相连接,电池连接器通常是安装在电路板装置上,通常是采用栅刀式电池连接器以增加接触效果,该栅刀式电池连接器包括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其中,插头连接器具有多个导电端子,插座连接器则通常具有多个嵌入式地安装于其内部的导电端子,可与插头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在插座连接器内部形成电性接触,通过这种结构传输电池与电子设备之间的导电信号,对电子设备进行供电。通常受限于确保电池性能及安全性等缘故,新购的电子设备如笔记型计算机和其电池并未处于配合使用的状态,而是必须分别包装,当要使用时,须从包装物内分别取出, 再组装结合且充电之后才能使用,因此电池单独包装难免增加包装耗材与组装空间,难以符合环保要求及消费类电子产品设计日益人性化、简单易用的宗旨。如要克服上述不足,则较佳的实施方案是暂时隔离插头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与插座连接器导电端子的电性接触部,使电子设备的电池处于尚未导通的待机配合使用状态,因插座连接器的多个导电端子通常嵌入式地安装于其内部,使插头连接器导电端子与插座连接器导电端子的电性接触部位于插座连接器内部,这样就使得方案的设计与施行均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如何才能设计一较佳方案以便能达到上述技术效果,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加以研究和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电池连接器结构,利用介于组合电池连接器之间的绝缘阻隔体,可使电子设备与其供电电池处于配合使用的状态的同时,令电子设备的电池连接器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之间处于可形成电性导通的暂时绝缘状态,如此,在装运时不必单独包装电池,可减省包装材料、空间及使用时的组装步骤,达到电子设备更加符合环保要求及人性化、简单易用的功效。为达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加以实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连接器结构,该电池连接器结构包括一插头连接器与一插座连接器,该插头连接器配置于设备端,包括第一绝缘壳体及多个第一导电端子,该第一绝缘壳体具有一主体部,主体部的两侧边为导接部,该主体部一侧表面形成有多个间隔地并列设置的直立壁,相邻两直立壁之间的间隔凹设形成多个一端贯穿于第一绝缘壳体一侧表面的容置槽,该容置槽底部分别并列设有贯穿第一绝缘壳体另一相对侧面的固持孔,该第一导电端子包括一板状接触部及从板状接触部一侧边分别延伸形成的固持部及焊脚端,第一导电端子的固持部与焊脚端的一部分分别容置于第一绝缘壳体上对应的固持孔与容置槽中。该插座连接器则配置于电池端,包括第二绝缘壳体及多个嵌入式地安装于第二绝缘壳体内部的第二导电端子,第二绝缘壳体为一中空壳体,具有安装于印刷线路板的插座安装面,插座安装面表面并列设置有多个贯穿的安装孔,安装孔具有安装槽可供该第二导电端子插入安装于第二绝缘壳体内部,与和插座安装面相对的第二绝缘壳体的一侧面形成供插头连接器插接的插接面,插接面表面具有多个贯穿的插接槽,插接槽一侧边还形成有内凹槽。这些第二导电端子包括一板状主体部及凸出于主体部一侧表面设置的弹性接触部,以及从主体部末端延伸出的焊接部。各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板状主体部分别插入该插座安装面的安装孔并抵接于第二绝缘壳体内部,其弹性接触部可供与插头连接器的板状接触部弹性接触,其焊接部则突出于插座安装面以便于焊接到印刷线路板。该绝缘阻隔体可从该第二绝缘壳体插接面的插接槽插入第二绝缘壳体内部,贴合于该多个第二导电端子的弹性接触部及其周边的至少部分主体部的外侧表面。当该插头连接器与所述插座连接器配合使用时,插头连接器的第一导电端子的板状接触部在所述插座连接器的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触部的位置与绝缘阻隔体弹性抵接,因绝缘阻隔体介于该第一导电端子的板状接触部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弹性接触部之间,使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处于未电性导通状态,由此可使电子设备的电池连接器初始即与为其供电的电池处于尚未导通的待机配合使用状态,避免电池因放电无法使用,当使用时,只需将该绝缘阻隔体从第二绝缘壳体内拉出,即可使第一导电端子的板状接触部与第二导电端子的弹性接触部径直地弹性抵接接触而实现电性导通。且,其复合式一体化的设计方便与绝缘壳体安装与脱离。本专利技术电池连接器结构,其中,在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对接时,该绝缘阻隔体则介于与插头连接器的第一导电端子与插座连接器的第二导电端子的弹性接触部之间,并同时与第一、第二导电端子接触部的弹性接触部接触,该第二绝缘壳体的一侧面形成供插头连接器插接的插接面,插接面表面具有多个贯穿的插接槽,插接槽一侧边还形成有内凹槽;该插接槽形成第一容置空间,内凹槽则形成第二容置空间,第一容置空间用以供第一导电端子插设,第二容置空间则是供第一导电端子插设时第二导电端子退缩容置。本专利技术的电池连接器结构,其中,该第一导电端子包括一板状接触部及从板状接触部一侧边分别延伸形成的固持部及焊脚端,该第一导电端子的板状接触部插入该插座连接器的对接面的插接槽。本专利技术的电池连接器结构,其中,该第二导电端子包括一板状主体部及凸出于主体部一侧表面而设置的弹性接触部,以及从该主体部末端延伸出的焊接部。本专利技术的电池连接器结构,其中,该绝缘阻隔体为塑料或其它结构相似的具有可挠曲性的缓冲材料。本专利技术的电池连接器结构,其中,该绝缘阻隔体与该插座连接器在制造时为非一 体成型结构。本专利技术的电池连接器结构,其中,该绝缘阻隔体以上插方式设置于第二绝缘壳体 的插接槽中。本专利技术的电池连接器结构,其中,该绝缘阻隔体以侧插方式设置于第二绝缘壳体 的插接槽中。本专利技术的电池连接器结构,其中,该第一容置空间与第二容置空间合ニ为一。由上述说明可知,本专利技术电池连接器结构,利用介于组合电池连接器之间的绝缘 阻隔体可使电子设备与其供电电池处于配合使用的状态的同吋,令电子设备的电池连接器 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之间处于可导通的暂时绝缘状态,当需通电使用吋,只需将绝 缘阻隔体从绝缘壳体内拉出即可,使电池不必单独包装,这样即可减省包装材料、空间及使 用时的组装步骤,本专利技术以创造性手段很好地解决了嵌入式安装了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导 电端子间的暂时绝缘问题,达到良好的技术效果且具有应用价值,使电子设备更加符合环 保要求及人性化、简单易用的宗旨,值得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电池连接器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电池连接器结构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插头连接器立体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绝缘壳体立体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导电端子立体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插座连接器立体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插座连接器插座安装面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插座连接器插接面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导电端子立体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连接器结构,包括可电性连接的一插头连接器与一插座连接器,该插头连接器包括一第一绝缘壳体及容纳于其中的若干第一导电端子,该插座连接器包括一第二绝缘壳体及容纳于其中的若干第二导电端子,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以嵌入方式结合,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装设于第二绝缘壳体的插接槽,且贴合于该第二导电端子的弹性接触部及其周边的至少部分主体部的外侧表面的绝缘阻隔体,以形成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间的电性阻隔,当移除该绝缘阻隔体时,即可形成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的导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三山陈冠吾朱启宗
申请(专利权)人:贝尔威勒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贝翰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