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产品的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98355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注塑产品的模具结构,其使得产品距离浇口最远端的填充位置的强度好,使得整个产品的强度好,满足产品的正常强度需求。其包括流道、浇口、前模型芯、后模型芯,所述前模型芯、后模型芯相互配合形成型腔,所述流道贯穿所述前模型芯后其连通所述浇口,其特征在于:距离浇口最远端的型腔内设置有冷料槽,所述冷料槽具体为溢料腔体、其由所述前模型芯、后模型芯相互配合形成的腔体。(*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模具结构
,具体为一种注塑产品的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注塑产品在距离浇口的最远端的填充位置发生断裂的现象,通常的做法是在产品的距离浇口的最远端的填充位置增加排气槽,通过调整成型参数来改善产品熔接后的强度。但通过增加该结构后,虽然从产品表面用眼睛观察,根本就看不出熔接痕的存在,但很多产品的强度依然很差,无法满足产品的正常强度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注塑产品的模具结构,其使得产品距离浇口最远端的填充位置的强度好,使得整个产品的强度好,满足产品的正常强度需求。一种注塑产品的模具结构,其包括流道、浇口、前模型芯、后模型芯,所述前模型芯、后模型芯相互配合形成型腔,所述流道贯穿所述前模型芯后其连通所述浇口,其特征在于距离浇口最远端的型腔内设置有冷料槽,所述冷料槽具体为溢料腔体、其由所述前模型芯、后模型芯相互配合形成的腔体。其进一步特征在于冷料槽的下部设置有冷料槽顶针,所述冷料槽顶针的底端紧固于面针板、底针板两者的整体。采用本技术的结构后,由于距离浇口最远端的型腔内设置有冷料槽,距离浇口最远端即为冷料槽内的物料,所以冷料槽内的物料的强度差,在注塑完成后人工去除,其使得产品的距离浇口最远端的填充位置的强度好,使得整个产品的强度好,满足产品的正常强度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见图1,其包括流道1、浇口 2、前模型芯3、后模型芯4,前模型芯3、后模型芯4相互配合形成型腔5,流道1贯穿前模型芯3后其连通浇口 2,距离浇口 2最远端的型腔5内设置有冷料槽6,冷料槽6具体为溢料腔体、其由前模型芯3、后模型芯4相互配合形成的腔体,冷料槽6的下部设置有冷料槽顶针7,冷料槽顶针7的底端紧固于面针板8、底针板9两者的整体。其工作原理如下通过流道1注入物料,直至注塑完成,然后前模型芯3上升,之后,冷料槽顶针7动作,顶出毛坯产品,由于冷料槽顶针7的存在,故不再需要产品顶针,从而使得不会再产品的外表面留下顶针的痕迹,确保产品外表面质量,之后人工去除毛坯产品上的冷料槽物料,从而得到最终产品。权利要求1.一种注塑产品的模具结构,其包括流道、浇口、前模型芯、后模型芯,所述前模型芯、 后模型芯相互配合形成型腔,所述流道贯穿所述前模型芯后其连通所述浇口,其特征在于 距离浇口最远端的型腔内设置有冷料槽,所述冷料槽具体为溢料腔体、其由所述前模型芯、 后模型芯相互配合形成的腔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产品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冷料槽的下部设置有冷料槽顶针,所述冷料槽顶针的底端紧固于面针板、底针板两者的整体。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注塑产品的模具结构,其使得产品距离浇口最远端的填充位置的强度好,使得整个产品的强度好,满足产品的正常强度需求。其包括流道、浇口、前模型芯、后模型芯,所述前模型芯、后模型芯相互配合形成型腔,所述流道贯穿所述前模型芯后其连通所述浇口,其特征在于距离浇口最远端的型腔内设置有冷料槽,所述冷料槽具体为溢料腔体、其由所述前模型芯、后模型芯相互配合形成的腔体。文档编号B29C45/26GK202129944SQ201120250568公开日2012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5日专利技术者张卫 申请人:凡嘉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塑产品的模具结构,其包括流道、浇口、前模型芯、后模型芯,所述前模型芯、后模型芯相互配合形成型腔,所述流道贯穿所述前模型芯后其连通所述浇口,其特征在于:距离浇口最远端的型腔内设置有冷料槽,所述冷料槽具体为溢料腔体、其由所述前模型芯、后模型芯相互配合形成的腔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卫
申请(专利权)人:凡嘉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