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有循环回路的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9819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待处理流体的切向过滤装置,它在外壳(2)中包括:隔离件(15),安装在第一连通室(11)内,与相邻的定位板(4)作密封连接,将该室分成外面的第容积(V#-[1])和里面的第二容室(V#-[2]),且与上述双向回路连通。本隔离件包括一介于第一容室(V#-[1])和第二容室(V#-[2])之间的连通通道(24),内部安装循环泵的滑板(23),其传动轴(25)伸出第一室(11)以外并连接传动马达(26);及保护壳(13),与相邻的定位板(4)作密封装配,是第一连通室(11)的边界,且与穿过的滑板(23)的传动轴(25)密封。(*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在此描述的专利技术,其
和分子或微粒的分离有关,它应用一般叫做隔膜的分离元件,这种元件适合于分离待处理流体介质中所含分子或颗粒。本专利技术对于一般的待处理流体介质的过滤,具体说是毫微过滤、超滤、细微过滤等方面特别适用。二台过滤装置串接安装在循环回路内,在此回路中,循环泵通过传送待处理流体的进口管、和回收流过过滤元件的流体(被称为滞留物)的回流管,而与过滤装置连接。循环泵确保待处理流体在过滤元件内高速流动,这时产生切应力将沉积在隔膜通孔表面的材料重新分散。必须注意,这种防堵塞作用发生在由两台过滤装置、及用于待处理流体的进口管及回流管相串接的循环回路之中。就流体的处理而言,这种设备是满意的。但这种设备需要安装有几条管子和接头的循环回路,因而生产成本较高。此外,这种设备尺寸较大。为了试图改正这些缺点,专利申请EP0217568提出一种过滤装置,在其外壳中包括一系列管状过滤元件,它们互相平行且其两端穿过定位板并密封。每根过滤元件都有至少一个待处理流体的环流通道,且将该流体过滤,其目的是在过滤元件外周面流出滤液,随后回收到位于定位板及外壳之间的收集容室中。每根过滤元件的一端通到使出路与回路连通的连通室,以便待处理流体可在二个不同系列的过滤元件中流动。整个循环回路外接使待处理流体循环的泵。因此这样的装置需要接在外的循环泵,因而提高其制造成本,加大了尺寸。为了达到此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切向过滤装置将液体分成滤液和滞留物,该装置在其外壳中包括---至少一根待处理流体的入口管,---至少一根滞留物的出口管,---一系列的互相平行布置的管状过滤元件,每一该元件的端部穿过定位板且与其密封,每根过滤元件包括至少一个待处理流体的循环通道,并且为此流体提供过滤作用,以便在过滤元件外表面流出滤液,滤液随后收集到位于定位板和外壳之间的收集容室中,---至少一根与滤液收集溶剂连通的滤液出口管,---及,第一连通室,各过滤元件的一端通向次连通室,且该连通室在出路与回路之间提供至少一个用于待处理流体的循环回路。根据本专利技术,本装置包括□隔离件---安装在第一连通室内,与相邻定位板密封,把该连通室分成第一和第二容室,它们的外边界和内边界是本隔离件,且与两向的流体管路连通;---包括一根位于第一容室和第二容室之间的连通通道,---内部安装循环泵的涡轮,涡轮的传动马达轴伸出第一室以便连接传动马达。□及一保护壳,与相邻的定位板密封,形成第一连通室的边界且与穿过的涡轮传动轴密封。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各种其他特点可参看附图从下面的说明中明白,图中示出本专利技术典型组合及操作的实例。图1是本专利技术装置应用的一个实例的纵剖面图。图2是沿图1的II-II线剖开的近似横截面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装置第一实例的局部剖开的正视图。图4是图3所示装置的底视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二实例的正剖面图。过滤元件3的两端安装到固定在外壳2内的定位板4上。在经典结构中,每块定位板4上有通过管状过滤元件3的孔5。每个孔5有密封件,可将过滤元件3固定在定位板4上且流体密封。定位板4本身与外壳2形成收集容室6,用于收集离开过滤元件3的外圆表面的滤液。此收集容室6通过至少一个,在实施例中为二个出口管7来传送滤液。在所示实施例中,每个滤液出口管7是一段管子,连接到组成外壳2一部分的套管9上,套管9的两端各固定定位板4。因此,套管9与定位板4形成收集容室6的边界。过滤装置1还包括在外壳之内的第一连通室11,在第一连通室11内除了一块定位板4外,还与过滤元件3的一端相通,而过滤元件3的另一端除了另一定位板4外还通向第二连通室12。如在图1中清楚示出的,第一室11被限制在安装到套管9上面的保护壳13内,而第二连接室12则限制在其相邻的定位板4和安装到套管9及/或定位板4上的密封盖14之间。因此,外壳2由套管9、保护壳13及密封盖14组成。在所示实例中,装置1包括一隔离件15,它安装在第一连通室11内,将第一室11分成第一容室V1和第二容室V2,第一容室V1用于把待处理流体沿初始方向f1输送到第一系列s1的过滤元件3;第二容室V2用于回收在第二系列s2的过滤元件3中沿与第一方向f1相反的第二方向f2流动的液体。因此,例如,隔离件15可以这样方式密封到相邻定位板4上,使第一室11的容积分成第一容室V1和第二容室V2,在所示实例中它们分别位于该隔离件的内侧和外侧。必须明白,属于第一系列的过滤元件3与第二系列的过滤元件3不同。按照优选的实施方式,隔离件15以这样方式来安装,使系列s1、s2的过滤元件3有大致相等的根数。在所示实例中,共有108根过滤元件3分布在6个圆环上。如图2可清楚看到,系列s1和s2各有54根过滤元件3。在此实例中,属于系列s1的过滤元件3位于隔离件15的延长线所形成的假想套管里面,而属于第二系列s2的过滤元件3位于该假想套筒3的外面。在图1所示的实例中,隔离件15的形状像是安装在相邻定位板4上的锥形套管所形成的漏斗。管子17固定套管16延伸而形成的管子17穿过保护壳13并且密封。若要将待处理流体供应到第一容室V1,以确保第一系列S1的过滤元件3中的流体沿f1方向循环,可将隔离件15的管子17在所示实例中连接循环泵(未示)。因此,管子17用作待处理流体的入口管E。第一连通室11的第二容室V2与出口管S连通,以便使滞留物回流到循环泵入口。上述过滤装置1的运行可直接得自前面的说明。循环泵出来的待处理流体未送到第一容室V1,即隔离件15的内部。微处理流体进入第一系列s1的过滤元件3的通道31。待处理流体于是沿第一方向f1在第一系列管形元件3中流动,并随后进入第二连通室12。应当指出,一部分待处理流体以滤液形式离开过滤元件3的外表面并被收集容室6回收。回收到第二连通室12中的待处理流体然后在第二系列s2的过滤元件3中流动,因为以下事实,即第二容室V2与循环泵入口连通。待处理流体于是在第二系列s2的过滤元件3中沿与第一方向f1相反的第二方向f2流动。在此回程中,第二系列s2的过滤元件3的外表面流出的滤液被回收到收集容室6中。因此,这一装置1包括待处理流体的完整环路,使它与应用二台串联安装过滤组件的设备比,能减少必要的连接管路。待处理流体在被认为是沿第一方向f1流出和沿第二方向f2回流或流入的通路或回路中流动。在所考虑的实例中,位于隔离件15延伸的理想壳体内的过滤元件3使流体沿第一方向流动,而在隔离件15延伸的理想壳体外装配的过滤元件则沿第二方向f2流动。当然,将泵的排出口直接接到出口s1同时将隔离件15的管子17连接循环泵的入口管,则第一和第二系列的过滤元件中流体的流向可以相反。应当指出,过滤元件分成二个系列s1、s2,包括它们的数量相等,使每根过滤元件3中的流量相等。环流速率在切向防堵塞中是主要参数,在各根过滤元件3中的值也相同。根据本专利技术,其原理在上面已说明的过滤装置1适合于包括一台循环泵。图3及图4示出本专利技术过滤装置1的第一变型,图中所示为垂直放置状态。为了简单起见,与图1及图2中所述相同的元件用相同编号。在此实例中,装置1在外壳2中也包括一系列过滤元件3,其两端用密封件20密封装配在定位板4上。滤液收集容室6被与定位板4密封的套管9包围。在此实例中,收集容室6连接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切向过滤的装置,将流体分成滤液和滞留物,该装置在其外壳(2)中包括: ---至少一个待处理流体的入口(E); ---至少一个排出滞留物的出口(S); ---一系列管状过滤元件(3),这些元件(3)互相平行且其二端穿过定位板(4)并密封,每根地滤元件(3)包括至少一个待处理流体的流动通道(31)且对该流体进行过滤,以便在过滤元件的外周表面流出滤液,滤液回收到介于定位板(4)和外壳(2)之间的收集容室(6)中, ---至少一个滤液出口(7),该出口与滤液收集容室(6)连通, ---及,第一连通室,各过滤元件的一端通向次连通室,且该连通室在出路与回路之间提供至少一个用于待处理流体的循环回路, 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隔离件(15): ---安装在第一连通室(11)内,与相邻的定位板(4)密封连接,将该室分成外面的第一容室(V↓[1])和里面的第二容室(V↓[2]),第一、二容积(V↓[1]、V↓[2])与出路及回路连通, ---包括一根介于第一容室(V↓[1])和第二容室(V↓[2])之间的连通通道(24), ---内部安装一台循环泵的涡轮(23),其上所装传动轴(25)伸出第一室(11)外并与传动马达(26)连接, □以及保护壳(13),此壳与相邻的定位板(4)密封,形成第一连通室(11)的边界且与穿过的涡轮(23)的传动轴(25)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格朗容P莱斯科奇
申请(专利权)人:山谷水工业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R[法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