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赖彦村专利>正文

液相气体加热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097690 阅读:2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液相气体加热方法,于储存液相气体的储存槽内设置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具有中空状且二端相连通的管体,管体为于储存槽内形成弯折状,且管体二端分别具有进液口以及出液口,且进液口与出液口分别露出储存槽,当对液相气体进行加热时,为将加热液由进液口持续灌入管体,使加热液于管体内流动,再由出液口流出,且加热液于管体内时,管体为会吸收加热液的热能,使管体表面与液相气体进行热交换,以加快液相气体的液气相变化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相可燃气体储存槽的加热方法,尤指使用于储存液相气体的储存槽,并可对储存槽内所储存的液相气体进行加热的。
技术介绍
储存于储存槽内液相的气体,经由液-气相变化,将储存槽内的液化气转换为气态传输至储存槽外,对于此种液化气而言,储存槽内压力下降程度的份量,相当于储存器中的气相部分的气体被释放到储存槽外,而此液相气体蒸发为气相气体所需的大部分热能是从残留在该储存器中的液相的气体部分所取得,因此,在没有加热装置提供储存槽内液相气体热量的情况中,将会出现液相气体温度下降,并会导致气相气体部分的供应压力下降, 使得供应气相气体的压力变得非常慢。因此,即有相关业者利用加热装置对储存槽外部进行加热,以使储存槽所吸收的热能可传导至液相气体,提高液相气体的温度,进而加快液-气相变化,以维持或提高储存槽供应气相气体的能力,目前大多数的作法为利用热敷包、温水封套加热器或陶瓷加热器等方式,直接加热储存槽的底部,但是利用此种方式作温度控制,对于储存槽内的液相气体是相当不可靠的,其主要原因在于,在靠近储存槽内壁处的液相气体为会大量的与储存槽进行热交换,来吸收储存槽的热能,进而快速的提升液-气相变化速率,而液-气相变化为会将大部分所吸收的热能带走,只剩下小部分热能传导至靠近储存槽中心处的液相气体,而靠近储存槽中心处的液相气体在加热的量未达到蒸发量的情况中,会发生一种颠簸 (bumping)现象,进而产生雾气(未完全气化)混合气相气体流出储存槽,且靠近储存槽内壁处的液相气体会在该处造成作用过度(overshoot)的情形发生。再者,在储存槽内所填充的液相气体为可燃性气体时,需要确保对于任何因素泄漏而引起预料外情况的妥善处理的安全性,但由于加热装置设置于储存槽下方,且其表面温度非常可能超过点燃气体的温度,因此当此种可燃性气体产生泄漏时,即会被加热装置所引燃,后果不堪设想。是以,要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与缺失,并可增加使用时的安全性,即为从事此行业相关业者所亟欲研究改善的问题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乃在于,利用加热器所设置的管体,直接对储存槽内所存放的液相气体进行加热,以加快液相气体的液气相变化速率。本专利技术的次要目的乃在于,利用加热器所设置的管体,于储存槽内形成连续弯折状,使管体对液相气体加热时,液相气体会快速的达到均温状态,以可有效的避免液相气体因加热不均勻产生颠簸(bumping)或作用过度(overshoot)的情形。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乃在于,利用加热液于管体内流动,使管体于吸收加热液的热能后直接与液相气体进行热交换,因此加热液的温度会相等或略高于液相气体的温度,而不会有点燃液态气体的疑虑,确保安全性,即使经液气相变化后的气体因不慎产生外泄,加热装置也不会点燃气相气体,具有非常安全的特性。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乃在于,利用设置于储存槽内的管体直接对液相气体进行加热,使管体所吸收的热能不会产生无形的消耗,可完全的利用于对液相气体进行加热。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其特征在于在储存液相气体的储存槽内设置有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具有中空状且两端相连通的管体,管体在储存槽内形成弯折状,且管体两端分别具有进液口以及出液口,且进液口与出液口分别露出储存槽,当对液相气体进行加热时,是将加热液由进液口持续灌入管体,使加热液于管体内流动,让管体吸收加热液的热能后,由管体表面与液相气体进行热交换,以提高液相气体的温度,且加热液会再由出液口流出,而出液口所流出的加热液温度即为液相气体的温度,凭借测量管体的出液口所流出的加热液,即可得知液相气体的温度,以可准确的控制由进液口流入的加热液温度,以让液相气体保持适当的温度。其中该管体为一个以上。其中该管体设置于储存槽内的底部。其中该管体呈连续弯折状并设置于储存槽内的底部。其中该管体为连续弯折呈三维状设置于储存槽内的底部。其中该储存槽设置于运送车辆上。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一)本专利技术为利用管体于储存槽内形成连续弯折状,使管体表面与液相气体呈大面积的接触,因此可快速的将管体所吸收的热能与液相气体进行热交换,加快液相气体的液气相变化速率,且由于管体于储存槽内形成连续弯折,因此当管体对液相气体加热时, 液相气体会快速的达到均温状态,以可有效的避免现有技术中,因加热不均勻产生种颠簸 (bumping)或作用过度(overshoot)的情形发生。( 二)由于本专利技术为利用加热液于管体内流动,进而通过管体对液相气体加热,因此当管体与液相气体热交换后,其加热液的温度会相等或略高于液相气体的温度,因此当液相气体为可燃性气体时,加热装置的温度也不会点燃液相气体,以可确保安全性,即使气相气体因不慎产生外泄,加热装置也不会点燃气相气体,具有非常安全的特性。(三)由于加热液、管体与液相气体会达到均温状态,因此由出液口所流出的加热液温度即为液相气体的温度,因此可凭借测量管体的出液口所流出的加热液,即可得知液相气体的温度。(四)由于管体位于储存槽的容置空间内,因此管体是直接对液相气体进行加热, 使管体所吸收的热能不会产生无形的消耗,可完全的利用于对液相气体进行加热。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上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又一较佳实施例的上视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循环装置的方块图5是本专利技术再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加热装置;11-管体;12-进液口 ;13-出液口 ;2_储存槽;21-容置空间;22-进出气管;3-液相气体;4-气相气体;5-加热液;6-循环装置;61-泵;62-加热器;63-感温器;7-运送车辆。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1、图2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专利技术设置有储存槽2,储存槽2内具有容置空间21,而储存槽2上方侧设置有进出气管22,且进出气管22连通于容置空间21 ; 该容置空间21内设置有加热装置1,加热装置1具有中空状且二端相连通的管体11,该管体11为呈连续弯折成三维状,并设置于容置空间21的底部,管体11 二端分别具有进液口 12以及出液口 13,且进液口 12与出液口 13分别露出储存槽2。当储存槽2内的液相气体3欲经由液-气相变化,将液相气体3蒸发为气相气体 4并经由进出气管22排放至储存槽2外时,是将带有较高热量的加热液5,由进液口 12输送至管体11内,此时管体11会吸收加热液5的热能,并由加热装置1的进液口 12输入管体11内,在经由出液口 13流出,而加热液5于管体11内流动时,管体11会吸收加热液5 的热能,并由管体11表面与液相气体3进行热交换,使液相气体3于吸收管体11表面的热能后,迅速的蒸发成气相气体4,进而加快液相气体3的液气相变化,且气相气体4会因储存槽2的容置空间21压力提高由进出气管22排出储存槽2。凭借上述结构,本专利技术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失,并可增进功效,其关键技术乃在于(一 )本专利技术为利用管体11于储存槽2内形成连续弯折状,使管体11表面与液相气体3呈大面积的接触,因此可快速的将管体11所吸收的热能与液相气体3进行热交换, 加快液相气体3的液气相变化速率,且由于管体11于储存槽2内形成连续弯折,因此当管体11对液相气体3加热时,液相气体3会快速的达到均温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相气体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储存液相气体的储存槽内设置有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具有中空状且两端相连通的管体,管体在储存槽内形成弯折状,且管体两端分别具有进液口以及出液口,且进液口与出液口分别露出储存槽,当对液相气体进行加热时,是将加热液由进液口持续灌入管体,使加热液于管体内流动,让管体吸收加热液的热能后,由管体表面与液相气体进行热交换,以提高液相气体的温度,且加热液会再由出液口流出,而出液口所流出的加热液温度即为液相气体的温度,凭借测量管体的出液口所流出的加热液,即可得知液相气体的温度,以可准确的控制由进液口流入的加热液温度,以让液相气体保持适当的温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彦村
申请(专利权)人:赖彦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