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五邑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防紫外织物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095523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有关智能防紫外织物的制备。利用磁控溅射法,以纯金属钨为靶材,对基布进行溅射,在溅射的过程中,金属钨与溅射室的氧气发生反应形成WO3,将WO3溅射到织物表面形成纳米薄膜,研制成功智能防紫外织物。该制备方法研制的防紫外织物,是一种智能防紫外织物,对紫外线有自锁功能,织物的颜色随紫外线的强度变化,紫外线越强,颜色越深,阻挡紫外线的能力越强。而且,织物的这种反应是可逆的。这种织物特别适合制作太空宇航服和防强紫外工作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功能纺织品领域,是。
技术介绍
太阳辐射中的紫外辐射可分为三个部分长波紫外线一UVA(波长315nm 400nm)、中波紫外线-UVB (波长^Onm 315nm)、短波紫外线-UVC(波长180nm ^Onm)。 UVA射入人的皮肤可激活皮肤中的黑色素,使皮肤变黑,加速皮肤老化;当皮肤大量接收过量UVB辐射后,会产生红斑、水泡,引起灼伤,会引起严重的皮肤病和皮肤癌;UVC辐射会引发皮肤癌。实际上,由于大气层的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达到地面的UVC已非常微弱,因此, 在地表面对人体危害最大的紫外线是UVA和UVB,这些紫外线是一般抗紫外线产品着重阻隔的部分。根据国家标准GB/T 18830-2009《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的规定,只有当样品的UPF(Ultraviolet Protection Factor)值大于40,并且UVA的透过率小于5%时,才能称之为“防紫外线产品”,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这是衡量一种产品是不是“防紫外线产品” 的指标。比如UPF值为50,就说明有1/50的紫外线可以透过织物。UPF值越高,就说明紫外线的防护效果越好。但国家标准中纺织品的UPF值只分40+和50+两档,因为当UPF大于40以后,并且UVA的透过率小于5%,即为合格产品,而当UPF大于50以后,并且UVA的透过率小于5%,对人体的影响就比较小了。目前,国内外研制的防紫外织物,都是采用织物对紫外线的吸收和反射原理。一般在纺织品中添加一种能反射或吸收紫外线的物质,这种物质称为紫外线遮蔽剂。紫外线遮蔽剂有有机类和无机类之分。有机类紫外线遮蔽剂主要有苯酮类和苯并三唑类等芳香族有机化合物,有机遮蔽剂主要吸收紫外线,并能进行能量转换,以热能或其他低能辐射,将能量释放或消耗,因此又称为紫外线吸收剂;无机类的紫外线遮蔽剂主要有二氧化钛、氧化锌和陶土等折射率很高的无机物,它们的作用机理主要是反射和散射紫外线,又称为紫外线反射剂。目前防紫外织物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用生产防紫外纤维,然后织成织物。二是后整理法,即用浸渍、印花、树脂、微胶囊等技术处理到织物上,这是国内研究和开发最多的一类。本专利技术利用磁控溅射法对织物基布进行溅射,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层WO3纳米薄膜, 该膜本身的颜色近似白色,在紫外线的照射下颜色会逐渐加深,照射的时间越长,紫外线越强,织物的颜色就越深。在紫外线的照射下,织物会由白色逐渐变为蓝色,再变为黑色。当织物的颜色越来越深时,阻挡紫外线的能力就越来越强。当织物变为蓝色时,UPF值比白色时提高了近7倍,可以达到40以上,达到国家标准,当变为黑色时,UPF值已经超过50,达到了防紫外织物的最高标准。但当织物放在没有紫外线照射的环境中时,织物会逐渐恢复其原来的颜色。该织物特别适合制作太空宇航服,在太空中,因为没有臭氧层的保护,紫外线特别强,织物很快就变为深色,对紫外线进行自锁,保护宇航员。但当宇航员返回太空仓时,织物颜色逐渐变浅,织物恢复其本来的性能,不影响宇航服的其他特殊性能。在医院的紫外杀菌间等紫外辐射较强的地方,用此织物制作的防护服,不仅可以保护医护人员的安全,而且可以从服装的颜色变化上,判断出环境的紫外线强度,以便尽早采用措施,保护病人的安全。 另外,在普通的服装上,可以缝一小块这种织物作紫外线测试标样,同时缝一小块警示标志织物,对应于测试标样织物在临界紫外强度时的颜色,当测试标样的颜色达到或超过警示标志织物的颜色深度时,提醒人们穿着防紫外服装,并对脸部等采取防紫外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利用磁控溅射法对基布进行溅射,将WO3溅射到织物表面,研制成功智能防紫外织物,该织物在紫外线的照射下,颜色会逐渐变深,阻挡紫外线的能力越来越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种具有紫外光致变色性能的织物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下述步骤1)、对所选的织物进行前处理,以清除织物表面污垢。2)、前处理工艺流程丙酮浸泡织物超声波处理30分钟一纯净水浸泡织物超声波处理30分钟一纯净水漂洗织物5遍一烘干(100°C )。3)、溅射工艺流程抽真空一充入氩气、氧气一设置溅射功率一直流溅射一得到紫外光致变色织物。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该制备方法基布适应性广。基布不仅可以用无纺织物,还可以用机织物等。基布织物的纤维可以用涤纶、锦纶、芳纶等化纤,也可以用混纺织物。2)、磁控溅射法是绿色环保涂层方法,无废水排出,对环境没有污染。3)、该制备方法研制的防紫外织物,是一种智能织物,对紫外线有自锁功能,织物的颜色随紫外线的强度变化,紫外线越强,颜色越深,阻挡紫外线的能力越强。而且,织物的这种反应是可逆的。附图说明图1智能防紫外织物的结构示意2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以便能更好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和产品特点。本专利技术采用磁控溅射技术,产品结构为一层纳米金属膜1和一层基布2。其加工步骤如下1)、选择基布。2)、对所选的织物进行前处理,前处理工艺流程为基布一丙酮浸泡超声波处理 (30分钟)—纯净水浸泡超声波处理(30分钟)—漂洗(5次)—烘干(10(TC )。3)、将经过前处理的织物放入处理室,在特定真空条件下,利用直流磁控溅射技4术,将纳米WO3沉积在织物表面,从而制得智能防紫外织物。例如,靶材金属钨的纯度为 99. 95%,氧气的纯度为99. 95%,氩气的纯度为99. 95%。采用直流溅射,溅射工艺参数为 靶基距30mm-70mm,本底真空5*10-3-4*l(T4Pa,工作气压0. 1-101 ,氩气氧气流量比10 6, 溅射功率30W-200W,溅射时间l-90min。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紫外光致变色的智能防紫外织物,其特征在于对紫外线有自锁功能,织物的颜色随紫外线的强度变化,紫外线越强,颜色越深,阻挡紫外线的能力越强。而且,织物的反应是可逆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防紫外织物,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将WO3沉积到织物表面, 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层纳米WO3膜,制得具有智能防紫外织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防紫外织物所用基布可以是无纺织物,也可以用机织物等。基布织物的纤维可以用涤纶、锦纶、芳纶等化纤,也可以用混纺织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防紫外织物,其特征在于磁控溅射所用靶材为纯金属钨,与溅射室的氧气反应后形成WO3,溅射到织物的表面形成一层纳米WO3薄膜。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有关智能防紫外织物的制备。利用磁控溅射法,以纯金属钨为靶材,对基布进行溅射,在溅射的过程中,金属钨与溅射室的氧气发生反应形成WO3,将WO3溅射到织物表面形成纳米薄膜,研制成功智能防紫外织物。该制备方法研制的防紫外织物,是一种智能防紫外织物,对紫外线有自锁功能,织物的颜色随紫外线的强度变化,紫外线越强,颜色越深,阻挡紫外线的能力越强。而且,织物的这种反应是可逆的。这种织物特别适合制作太空宇航服和防强紫外工作服。文档编号D06M11/48GK102337671SQ201010238318公开日2012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7日专利技术者杜文琴, 狄剑锋, 苏启来 申请人:五邑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紫外光致变色的智能防紫外织物,其特征在于:对紫外线有自锁功能,织物的颜色随紫外线的强度变化,紫外线越强,颜色越深,阻挡紫外线的能力越强。而且,织物的反应是可逆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文琴苏启来狄剑锋
申请(专利权)人:五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