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NET有限公司专利>正文

湖沼用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90674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湖沼用净化装置,该湖沼用净化装置具备浮在水面的漂浮体、设置在漂浮体上的壳体、将水取入到壳体内的取水口、使取入到壳体内的水中含有的污泥附着的接触材料、将壳体内的水排出的排水口、散气装置。取水口形成在接触材料的下方,排水口形成在接触材料的上方。接触材料和散气装置设置在壳体内,配置在从取水口到排水口的流路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净化湖沼等的水的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在中国,伴随着瞩目的经济发展,大量的污水流入湖沼等,湖沼等的水质明显恶化这样的环境问题严重,针对这样的问题,考虑在陆地上建设大型的净化设施,净化湖沼等的水。但是,在广阔的湖沼等,各种各样地分布着水质污染严重的地点和水质污染轻微的地点,在从水质污染严重的地点到陆地上的净化设施的距离远的情况下,存在难以集中净化水质污染严重的地点的水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集中净化水质污染严重的地点的水的湖沼用净化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第一专利技术的湖沼用净化装置是一种湖沼用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浮在水面的漂浮体、设置在漂浮体上的壳体、将湖沼的水取入到壳体内的取水口、使取入到壳体内的水中含有的污泥附着的接触材料、将壳体内的水排出的排水口、散气装置,取水口形成在接触材料的下方,排水口形成在接触材料的上方,接触材料和散气装置设置在壳体内,配置在从取水口到排水口的流路上。另外,本第二专利技术的湖沼用净化装置的特征在于,接触材料具备第一接触材料和第二接触材料,第一接触材料具有由立体的厚壁板状的网体构成第一芯材,并沿该第一芯材配设了污泥附着丝的垫子状的构造,第二接触材料具有第二芯材和从该第二芯材放射状地突出的多个簇状丝。另外,本第三专利技术的湖沼用净化装置的特征在于,壳体内被分为设置了第一接触材料的第一净化区域和设置了第二接触材料的第二净化区域,第二区域设置在第一净化区域的上方,散气装置设置在第一净化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在第一净化区域进行厌氧生物处理,在第二净化区域进行好氧生物处理。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第一专利技术,湖沼用净化装置通过漂浮体的浮力浮在水面,在该状态下,由散气装置进行散气,据此,在壳体内产生上升流,湖沼等的水从取水口取入到壳体内,在壳体内流动,从排水口排出。此时,通过水中的污泥附着在接触材料上,水被净化。另外,在使湖沼用净化装置浮在水面的状态下,通过使用船舶等牵引湖沼用净化装置,能够轻易地移动湖沼用净化装置。因此,能够将湖沼用净化装置移动到湖沼的水质污染严重的地点,集中净化该地点的水。根据本第二专利技术,通过污泥附着在第一接触材料的污泥附着丝和第二接触材料的簇状丝,水被净化。根据本第三专利技术,由于没有向第一净化区域供给从散气装置喷出的空气,所以,主要进行厌氧生物处理,进行脱氮。再有,由于向第二净化区域供给从散气装置喷出的空气, 所以,主要进行好氧生物处理,进行硝化。据此,能够用一台湖沼用净化装置进行脱氮和硝化这两者。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湖沼用净化装置的切掉一部分的主视图。图2是该湖沼用净化装置的切掉一部分的俯视图。图3是设置在该湖沼用净化装置上的第一接触材料的立体图。图4是图3的第一接触材料的一部分放大立体图。图5是该第一接触材料的一部分的放大侧视图。图6是该第一接触材料的详细的放大立体图。图7是设置在该湖沼用净化装置上的第二接触材料的主视图。图8是该第二接触材料的俯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一面参照附图,一面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11是净化湖沼等的水10的净化装置。净化装置11具备浮在水面的漂浮体12、设置在漂浮体12上的壳体13、将湖沼等的水10取入到壳体13内的取水口 14、使取入到壳体13内的水10中含有的污泥15(水中的污浊物质)附着的接触材料16、将壳体13内的水10向外部排出的排水口 17、散气装置18。漂浮体12形成为四角箱形状,在内部具有空心部19。壳体13形成为四角筒形状,上端被安装在漂浮体12的下面。取水口 14是被扩径的喇叭口形状,形成在壳体13的下端部。排水口 17形成在壳体13的上端部的圆周方向的多个部位。接触材料16和散气装置18设置在壳体13内,配置在从取水口 14到排水口 17的流路20上。接触材料16具备第一接触材料21和第二接触材料22。壳体13内被分为设置了多个第一接触材料21的第一净化区域37和设置了多个第二接触材料22的第二净化区域 38。第二净化区域38设置在第一净化区域37的上方。另外,取水口 14形成在第一接触材料21的下方,排水口 17形成在第二接触材料22的上方。这里,首先说明第一接触材料21。各第一接触材料21是由立体的厚壁板状的网体构成第一芯材,并沿该第一芯材配设了污泥附着丝,做成垫子状结构的部件。详细地说,如图3 图6所示,第一接触材料21做成具有立体的网状的第一芯材 25,沿该第一芯材25配置了污泥附着丝26的结构。第一芯材25例如是由合成树脂制的硬挺度强的单丝构成,该单丝例如如图5所示,由交替凹凸状地配置了多个Ω字状的部分和倒Ω字状的部分的连续丝构成。然后,第一芯材25通过并列配置多个单丝,并用连结丝27将相邻的单丝的Ω字状的部分彼此,即凸部彼此,或倒Ω字状的部分彼此,即凹部彼此相互结合,像上述那样形成为立体的网状。连结丝27例如由比第一芯材25的单丝纤度细的合成树脂制的硬挺度强的连续丝形成,在立体网状的第一芯材25沿厚度方向A的一端部以及另一端部,以多个连结丝27缠绕在一根第一芯材25上的方式配置,在使相邻的第一芯材25、25的Ω字状的部分彼此或倒Ω字状的部分彼此重合的状态下,能够将这些Ω字状的部分彼此或倒Ω字状的部分彼此相互结合。做成在第一芯材25的Ω字状的部分或倒Ω字状的部分中的不存在第一芯材25, 而是成为开口的部分28,在第一芯材25的长度方向架设多个连结丝27的结构。然后,连结丝27以像这样仅配置在立体的网状的第一芯材25的沿厚度方向A的一端部以及另一端部,不配置在该第一芯材25的沿厚度方向A的内侧的部分的方式构成。沿着这样的结构的立体的网状的第一芯材25,配置污泥附着丝26。该污泥附着丝 26例如由丙烯基高膨体纤维那样的污泥附着性良好的丝条形成,另外,以比构成第一芯材 25的单丝粗的纤度形成,以能够在由第一芯材25形成的立体的空间内占据规定的体积比例的方式构成。另外,污泥附着丝26以成为与第一芯材25相反的凹凸状的方式配置。S卩,污泥附着丝26以在第一芯材25的Ω字状的凸部为倒Ω字状的凹部,反之,在第一芯材25的倒 Ω字状的凹部,为Ω字状的凸部的方式,沿该第一芯材25配置。即,污泥附着丝26在第一芯材25的沿厚度方向A的一端部以及另一端部,配置在成为开口的部分28上。然后,污泥附着丝26在成为该开口的部分28缠绕连结丝27,另外,在成为开口的部分28的缘部由连结丝27捆绑在第一芯材25上,据此,与立体的网状的第一芯材25成为一体。在第一芯材25的沿厚度方向A的一端部以及另一端部以外的、该第一芯材25的沿厚度方向A的内侧的部分,污泥附着丝26虽然沿着第一芯材25,但没有与该第一芯材25连结,而是以从第一芯材25浮起的自由状态配置。另外,图3是第一接触材料21的整体的立体图,图4是将各第一芯材25以及污泥附着丝26的排列方向作为横向的立体图,图5是将各第一芯材25以及污泥附着丝26的排列方向作为横向的侧视图,图6是将相对于各第一芯材25以及污泥附着丝26的排列方向呈直角的方向作为横向的立体图。另外,如图3 图5所示,若将与厚度方向A正交的方向作为一个方向B,则如图1 所示,各第一接触材料21在安装于第一净化区域37内的金属制的框体24的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湖沼用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浮在水面的漂浮体、设置在漂浮体上的壳体、将湖沼的水取入到壳体内的取水口、使取入到壳体内的水中含有的污泥附着的接触材料、将壳体内的水排出的排水口、散气装置,取水口形成在接触材料的下方,排水口形成在接触材料的上方,接触材料和散气装置设置在壳体内,配置在从取水口到排水口的流路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山登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NET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