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挂结构及吊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88276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吊挂结构及吊挂装置。吊挂结构包含吊座、连接件以及吊帽。第一固定孔形成于吊座上。连接件具有头部、卡合部、颈部以及底部。卡合部自头部周围突出,颈部介于卡合部与底部之间。第一固定孔的直径小于卡合部的宽度与底部的宽度并且大于颈部的宽度。连接件以头部穿过第一固定孔而固定于吊座上。吊帽可拆卸地固定于连接件的头部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吊挂结构可直接锁固于装置本体的正上方,以避免装置本体在吊挂时产生倾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吊挂结构及吊挂装置,尤指一种可避免吊挂装置的装置本体在吊挂时产生倾斜的吊挂结构。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图1为先前技术的吊挂装置1的侧视图。如图1所示,吊挂装置1包含装置本体10以及吊挂结构12。装置本体10可为数位广告看板(digitalsignage display), 例如液晶显示器。一般而言,吊挂结构12由钢索120以及螺柱122组成。钢索120的一端连接于螺柱122,且螺柱122锁固于装置本体10的后壳体100上,使得钢索120的另一端可吊挂于天花板上,以将装置本体10吊挂于空中。由于吊挂结构12连接于装置本体10的吊挂点P位于后壳体100上,在重心不稳的情况下,会导致装置本体10向前倾斜角度α,进而影响使用者的观看视角。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可避免吊挂装置的装置本体在吊挂时产生倾斜的吊挂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根据一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吊挂结构包含吊座、连接件以及吊帽。第一固定孔形成于吊座上。连接件具有头部、卡合部、颈部以及底部。卡合部自头部周围突出,颈部介于卡合部与底部之间。第一固定孔的直径小于卡合部的宽度与底部的宽度并且大于颈部的宽度。 连接件以头部穿过第一固定孔而固定于吊座上。吊帽可拆卸地固定于连接件的头部上。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吊挂结构,在该连接件以该头部穿过该第一固定孔后,该底部以铆接方式固定于该吊座上,使得该第一固定孔周围的材料产生变形,而与该颈部形成紧配合。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吊挂结构,该连接件的该头部具有外螺纹,该吊帽具有开口,且该开口内具有与该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吊挂结构,该吊座包含第一板件以及第二板件,该第一板件与该第二板件相互连接成L形,该第一固定孔形成于该第一板件上。进一步地,至少一第二固定孔形成于该第二板件上。根据另一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吊挂装置包含装置本体以及吊挂结构。装置本体包含第一框架以及第二框架。在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结合后,一间隙存在于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之间。一破孔形成于第一框架的一侧边且与间隙相对应。吊挂结构包含吊座、连接件以及吊帽。第一固定孔形成于吊座上。连接件穿过第一固定孔而固定于吊座上。吊帽可拆卸地固定于连接件上。吊座与连接件可分别穿设于装置本体的间隙与破孔中,使得吊挂结构固定于装置本体上。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吊挂装置,该连接件具有头部、卡合部、颈部以及底部,该卡合部自该头部周围突出,该颈部介于该卡合部与该底部之间,该第一固定孔的直径小于该卡合部的宽度与该底部的宽度并且大于该颈部的宽度,该连接件以该头部穿过该第一固定孔而固定于该吊座上,该吊帽可拆卸地固定于该连接件的该头部上。进一步地,在该连接件以该头部穿过该第一固定孔后,该底部以铆接方式固定于该吊座上,使得该第一固定孔周围的材料产生变形,而与该颈部形成紧配合。或者进一步地,该连接件的该头部具有外螺纹, 该吊帽具有开口,且该开口内具有与该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吊挂装置,该吊座包含第一板件以及第二板件,该第一板件与该第二板件相互连接成L形,该第一固定孔形成于该第一板件上,该吊座以该第一板件穿设于该间隙中。进一步地,至少一第二固定孔形成于该第二板件上,至少一第三固定孔形成于该第二框架上,该吊挂装置另包含至少一固定件,当该第一板件穿设于该间隙中时,该至少一固定件穿过该至少一第二固定孔与该至少一第三固定孔而将该第二板件固定于该第二框架上。更进一步地,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吊挂装置另包含盖体,该盖体包含第三板件以及第四板件,该第三板件与该第四板件相互连接成L形,在该吊挂结构自该装置本体拆卸下来后,该盖体以该第三板件穿设于该间隙中并且以该第四板件固定于该第二框架上。藉由上述的结构设计,本专利技术的吊挂结构可直接锁固于装置本体的正上方,以避免装置本体在吊挂时产生倾斜。附图说明图1为先前技术的吊挂装置的侧视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吊挂装置的立体图。图3为图2中的吊挂装置的侧视图。图4为图2中的局部区域的爆炸图。图5为图4中的吊挂结构的组合图。图6为图5中的吊挂结构的爆炸图。图7为图5中的吊挂结构沿X-X线的剖面图。图8为图7中的吊挂结构的爆炸图。图9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吊挂装置的局部爆炸图。图10为图9中的吊挂装置的组合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2至图8,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吊挂装置3的立体图,图3为图 2中的吊挂装置3的侧视图,图4为图2中的局部区域A的爆炸图,图5为图4中的吊挂结构32的组合图,图6为图5中的吊挂结构32的爆炸图,图7为图5中的吊挂结构32沿X-X 线的剖面图,图8为图7中的吊挂结构32的爆炸图。如图2与图3所示,吊挂装置3包含装置本体30以及吊挂结构32。于实际应用中,装置本体30可为数位广告看板(digital signage display),例如液晶显示器,但不以此为限。装置本体30包含第一框架300以及第二框架302。如图4所示,在第一框架300与第二框架302结合后,间隙304存在于第一框架300与第二框架302之间。破孔306形成于第一框架300的侧边且与间隙304相对应。如图4至图8所示,吊挂结构32包含吊座320、连接件322、吊帽324以及吊绳326。 于此实施例中,吊座320可包含第一板件3200以及第二板件3202,其中第一板件3200与第二板件3202相互连接成L形。第一固定孔3204形成于吊座320的第一板件3200上,且至少一第二固定孔3206(图中绘示三个,但不以此为限)形成于吊座320的第二板件3202 上。连接件322具有头部3220、卡合部3222、颈部32M以及底部32 ,其中头部3220具有外螺纹。卡合部3222自头部3220周围突出,颈部32M介于卡合部3222与底部32 之间。 于此实施例中,吊帽3M可具有开口 3M0,且开口 3240内具有与连接件322的头部3220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藉此,吊帽324即可藉由内螺纹与外螺纹的配合可拆卸地固定于连接件322的头部3220上。此外,吊绳326的一端连接于吊帽324。于实际应用中,吊绳326 可为钢索,但不以此为限。如图8所示,第一固定孔3200的直径D小于卡合部3222的宽度Wl与底部32 的宽度W3并且大于颈部32M的宽度W2。组装时,连接件322以头部3220穿过吊座320上的第一固定孔3200而固定于吊座320上。于此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孔3200的直径D仅略小于卡合部3222的宽度Wl (例如,第一固定孔3200的直径D可为13. 9毫米,且卡合部3222 的宽度Wl可为14毫米,但不以此为限),因此在连接件322以头部3220穿过吊座320上的第一固定孔3200后,只需稍微用力,即可将卡合部3222压入第一固定孔3200中,接着再将底部32 以铆接方式固定于吊座320上,使得第一固定孔3200周围的材料产生变形,而与颈部32 形成紧配合,如图7所示。于此实施例中,至少一第三固定孔3020 (图中绘示三个,但不以此为限)形成于装置本体30的第二框架302上,且吊挂装置3可另包含至少一固定件34 (图中绘示三个,但不以此为限),如图4所示。于组装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吊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吊座,第一固定孔形成于该吊座上;连接件,具有头部、卡合部、颈部以及底部,该卡合部自该头部周围突出,该颈部介于该卡合部与该底部之间,该第一固定孔的直径小于该卡合部的宽度与该底部的宽度并且大于该颈部的宽度,该连接件以该头部穿过该第一固定孔而固定于该吊座上;以及吊帽,可拆卸地固定于该连接件的该头部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樱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