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投一体化支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80130 阅读:4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微投一体化支架结构,包括支架(1),其中:所述支架(1)的支架下端(11)连成一体;所述支架(1)的支架上端(12)开口,并在所述支架上端(12)的开口部内侧分别设置左、右支架转轴(13);所述左、右支架转轴(13)对应插入微投主体组件(2)的左、右翻盖轴套(21)内,所述左、右翻盖轴套(21)与微投翻盖组件(3)的翻盖轴套转动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支架结构具有支撑可靠、结构紧凑、装配方便、外形美观的特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微型投影机
,尤其涉及用于支撑微投主体组件和翻盖组件的微投一体化支架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功能多样化、体积微型化已经成为各类电子产品的发展趋势。微型投影机 (简称微投)就是一种非常小巧的产品,支架结构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件,要求满足支撑可靠、结构紧凑、装配方便等基本要求。现有微投支架设计多种多样,但并不能全面满足这些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可靠、结构紧凑、装配方便的微投一体化支架结构。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投一体化支架结构,包括支架(1),其中所述支架(1)的支架下端(11)连成一体;所述支架(1)的支架上端(12) 开口,并在所述支架上端(1 的开口部内侧分别设置左、右支架转轴(1 ;所述左、右支架转轴(1 对应插入微投主体组件O)的左、右翻盖轴套内,所述左、右翻盖轴套与微投翻盖组件(3)的翻盖轴套转动配合。较优地,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左、右支架转轴(1 从所述左、右翻盖轴套内退出的支架转轴内卡位结构。较优地,所述支架转轴内卡位结构包括左、右定位槽(131),分别设置在所述左、 右支架转轴(π)上;左、右卡簧(14),分别卡在所述左、右支架转轴定位槽(131)内。较优地,所述支架转轴内卡位结构包括左、右销孔,分别开设在所述左、右支架转轴(13)上;左、右插销,分别插入所述左、右销孔内。较优地,所述左、右支架转轴(1 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左、右转轴帽(132),所述左、 右转轴帽(13 的外径大于所述左、右翻盖轴套的内径,形成用于限制所述左、右支架转轴(1 插入所述左、右翻盖轴套内行程的支架转轴外限位结构。较优地,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左、右支架转轴(1 转动角度的支架转角限制结构。较优地,所述支架转角限制结构包括左、右转轴定位筋(133),设置在所述左、右支架转轴(1 的外壁上;左、右轴套定位筋011),相应设置在所述左、右翻盖轴套的内壁上。较优地,所述左、右轴套定位筋011)为三联筋结构,所述三联筋结构的张角为 65士5°。较优地,所述左、右支架转轴(1 的轴心与所述左、右翻盖轴套的轴心重合。较优地,所述支架(1)的外轮廓与所述微投主体组件⑵的外轮廓吻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微投一体化支架结构采用特有设计的支架,装配十分方便;同时,支架具有弹性且设有限位结构,保证支撑可靠,此外,支架外轮廓与主体组件外轮廓吻合,有助于结构紧凑、美化外观。附图说明图Ia是本技术微投一体化支架结构合上翻盖组件并关闭支架时的正视图;图Ib是本技术微投一体化支架结构合上翻盖组件并关闭支架时的侧视图;图2是本技术微投一体化支架结构在投影状态下打开翻盖组件并打开支架时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微投一体化支架结构主要部件的分解图;图如是图3所示微投一体化支架结构在主体组件装配支架后的半剖视图;图4b是图如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fe是图3中主体组件的示意图;图恥是图如中8部分的放大图;图6a是图3中支架的示意图;图6b是图6a中C部分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参见图1 图2,表示本技术微投一体化支架结构实施例的收拢和打开状态。 该微投一体化支架结构(以下简称支架结构)包括用一定弹性材料制成的支架1,其中支架1的支架下端11连成一体;支架1的支架上端12开口,并在支架上端12的开口部内侧分别设置左、右支架转轴13 ;左、右支架转轴13对应插入微投主体组件2的左、右翻盖轴套 21内,左、右翻盖轴套21与微投翻盖组件3的翻盖轴套转动配合。本实施例中的支架1为整体结构,材料为锌合金,以保证具有较高的强度。支架1 的左、右支架转轴13连在翻盖组件3的转轴上,且左、右支架转轴13的轴心与左、右翻盖轴套21的轴心重合,保证支架1转动灵活。此外,支架1的外轮廓与微投主体组件2的外轮廓吻合,外观满足整体美观要求。由此形成微投一体化支架结构,具有结构紧凑、支撑可靠、 外观良好的优点。为了保证支架结构的可靠支撑性能,其结构上可进一步进行优化,兹举例说明如下参见图3 图6,该微投一体化支架结构设置有支架转轴内卡位结构,可以防止左、右支架转轴13从左、右翻盖轴套21内退出。具体地,该支架转轴内卡位结构包括左、 右定位槽131,分别设置在左、右支架转轴13上;左、右卡簧14,分别卡在左、右支架转轴定位槽131内;这样,在左、右卡簧14的作用下,可有效防止左、右支架转轴13从左、右翻盖轴套21内退出。当然,这一支架转轴内卡位结构也有替换方案,例如采用销轴结构,包括左、 右销孔,分别开设在左、右支架转轴13上;左、右插销,分别插入左、右销孔内。销轴结构的作用与上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左、右支架转轴13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左、右转轴帽132,且左、右转轴帽132 的外径大于左、右翻盖轴套21的内径,这样形成支架转轴外限位结构,可以限制左、右支架转轴13插入左、右翻盖轴套21内行程。 另外,该微投一体化支架结构还设置有支架转角限制结构,可以限制左、右支架转轴13转动角度。该支架转角限制结构包括左、右转轴定位筋133,设置在左、右支架转轴 13的外壁上;左、右轴套定位筋211,相应设置在左、右翻盖轴套21的内壁上。优选地,左、 右轴套定位筋211为三联筋结构,三联筋结构的张角为65士5°,保证支架1打开65度后强度足够。当然,支架转角限制结构也可以采用其它结构替代,在此不再赘述。装配时,利用支架1的弹性变形适当扳开支架1,把左、右支架轴13勾入主体组件 2的翻盖轴套21内,再在支架转轴13的槽内卡入卡簧14,使得支架1不可以轴向退出。上述实施例的支架结构具有但不限于以下优势1、支架结构为一体化结构,且支架转轴13的轴心与主体组件2的翻盖轴套21同心,保证支架13的两侧同步、灵活打开。2、支架1采用锌合金压铸,成型工艺易于实现,且强度高;表面处理可采用电镀、 喷油,增强美观性。3、卡簧14采用POM(聚甲醛树脂)材料,降低成本;且卡簧14的弹力适中,利于装配。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微投一体化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其中所述支架(1)的支架下端(11)连成一体;所述支架(1)的支架上端(12)开口,并在所述支架上端(12)的开口部内侧分别设置左、右支架转轴(13);所述左、右支架转轴(13)对应插入微投主体组件(2) 的左、右翻盖轴套内,所述左、右翻盖轴套与微投翻盖组件(3)的翻盖轴套转动配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投一体化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左、右支架转轴(1 从所述左、右翻盖轴套内退出的支架转轴内卡位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投一体化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转轴内卡位结构包括左、右定位槽(131),分别设置在所述左、右支架转轴(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投一体化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其中:所述支架(1)的支架下端(11)连成一体;所述支架(1)的支架上端(12)开口,并在所述支架上端(12)的开口部内侧分别设置左、右支架转轴(13);所述左、右支架转轴(13)对应插入微投主体组件(2)的左、右翻盖轴套(21)内,所述左、右翻盖轴套(21)与微投翻盖组件(3)的翻盖轴套转动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朝昒廖敬青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华阳多媒体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