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雾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7607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利用叶轮将含油的空气吸入并且使这种空气撞击碰撞板以初级分离出油。将离心力施加到所述首先分离后的含油空气上以使油凝结在过滤器上,从而以多个步骤将油分离出来。一种通过从空气中分离油而过滤空气的油雾收集装置,包括:叶轮,由电机驱动以沿径向排出被吸入的空气;以及碰撞板,靠近叶轮的外圆周安装,并且在被叶轮排出的空气碰撞所述碰撞板时,首先从空气中分离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雾收集装置,用于去除在机床(machine tool)运行期间产生的油雾,尤其涉及一种能以多个步骤分离油的油雾收集装置,即朝向叶轮吸入混合有油雾的空气,使吸入的油雾撞击碰撞板从而初级分离油,并且通过向初级进行分离的混合空气施加离心力来在滤网(strainer)中凝结油。
技术介绍
油雾收集装置用于从利用机床进行切割加工的过程中产生的油雾中分离出油,从而防止油微粒在空气中浮动,进而保护工人的健康,其中所述机床诸如为车床、磨床、铣床和MCT等。为了改善工作环境,已经研发出了多种装置。但是,大多数装置采取利用过滤器的过滤方法,该方法不足以分离出油并且需要频繁更换过滤器,由此增加了维护成本。另外,通过使油碰撞空气微粒的来分离出油的方法在韩国专利申请No.10-2002-0035681中加以公开。但是,这种碰撞方法具有很多问题。图1A是横截面图,示出了传统的油雾收集装置。图1B是横截面图,示出了一叶轮的形状,用于解释传统的油雾收集装置。如图1A和1B所示,在传统的油雾收集装置100中,由叶轮30通过吸入端口121吸入的空气顺序通过预处理腔室120、收集器122、过滤器124、叶轮30和静音室130,随后通过排出端口131排出。包含油的所述空气经过安装在吸入端口中的收集器122和过滤器124,并且被过滤。当在收集器122和过滤器124中存在有油时,发生所谓的粘贴(paste)现象,从而阻止空气流。为了防止出现这一现象,需要频繁更换过滤器。而且,由于油雾去除器10中的叶轮30的叶片60包括内翅片68和从内翅片68延伸出以弯曲的外翅片61。因此,由于从内翅片68沿着径向流动的空气沿着吸入方向与外翅片61碰撞,与外翅片61碰撞的油微粒被分离出来并且累积在外翅片61上。但是,由于并非所有从内翅片68沿径向流动的空气与外翅片61碰撞,因此还残留有油微粒没有从中被分离出来的相当量的空气。因此,当安装在叶轮30外侧的外翅片61旋转时,油微粒会根据旋转速度和累积的油量而扩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和/或其它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雾收集装置,该装置可使由叶轮的叶片扩散的空气有效撞击碰撞板而从空气中分离出油。而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通过向碰撞所述碰撞板的空气施加离心力来分离空气微粒与油微粒的油雾收集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一种通过从空气中分离油而过滤空气的油雾收集装置,包括叶轮,该叶轮由电机驱动以沿径向排出被吸入的空气;以及碰撞板,该碰撞板靠近叶轮的外圆周安装,并且在被叶轮排出的空气碰撞所述碰撞板时,初级从空气中分离油。油雾收集装置还包括离心力施加单元,用于将利用碰撞板初级分离的空气分离为含油的重空气和不含油的轻空气;以及筛网,用于从由离心力施加单元分离的重空气中分离出油。离心力施加单元是导向叶片,该导向叶片螺旋地形成以使经过碰撞板的空气旋转。所述油雾收集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空气过滤器以过滤从中分离出油的空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油雾收集装置包括叶轮,该叶轮向上吸入空气,并且由电机驱动以沿着径向排出被吸入的空气;碰撞板,其安装在叶轮的外圆周处,并且在被叶轮排出的空气碰撞所述碰撞板时,从空气中分离油;离心力施加单元,该离心力施加单元,通过向空气施加离心力,将利用碰撞板分离过的空气分离为含油的重空气和不含油的轻空气;以及油分离单元,该油分离单元安装在离心力施加单元上方的一罩体中,用于从利用离心力施加单元分离的重空气中分离空气和油。附图说明参照附图,通过对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了,在附图中 图1A是横截面图,示出了传统油雾收集装置;图1B是横截面图,示出了叶轮的形状以解释传统油雾收集装置;图2是透视图,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油雾收集装置;图3是沿着图2中的线A-A’截取得横截面图;图4是分解透视图,示出了图2中的油雾收集装置;图5是横截面图,示出了图2中的油雾收集装置中的空气流动;图6是透视图,示出了图2中的油雾收集装置所使用的叶轮;图7A和7B分别是透视图和横截面图,示出了在图2的油雾收集装置中所使用的碰撞板;以及图8A和8B分别是透视图和正视图,示出勒在图2中的油雾收集装置中所使用的滤网。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2、3、4和5,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油雾收集装置200包括基壳210,该基壳在其下部具有空气吸入孔211。如图4所示,基壳210为立方体形状,带有底面和四个侧面。空气吸入孔211和第一排油孔212设置在基壳210的侧面上。去油部分300安装于基壳210的上表面上。去油部分300包括固定在基壳210的上表面上的下板253,为圆筒形并从下板253的中心向上突伸的下容纳部分251,以及从下容纳部分251向上突伸并且直径小于下容纳部分的直径的上容纳部分252。具有圆筒形状以及开口上表面的下容纳壳体254连接到下板253的底部上。下容纳部分251的直径基本与下容纳壳体254相同。在下容纳壳体254的中心处形成一通孔,从而使基壳210中的空气可被随后描述的叶轮230吸入。电机220和圆筒形状用以容纳电机220的电机罩260安装在下板253的上表面的中心部分处。叶轮230安装在下板253的下表面上并且由电机220驱动旋转。碰撞板240安装在叶轮230的外圆周部分与下容纳壳体254的内圆周部分之间。由此,由叶轮230排出的空气撞击碰撞板240,使得包含在空气中的油累积在碰撞板240上以被排出。用来给向上流动的空气施加离心力的多个离心力产生叶片在电机罩260的外圆周部分处螺旋形成。由此,当排出到碰撞板240外侧的空气向上流动并且接收到离心力,较重的微粒流到外侧,较轻的微粒流到内侧。电机罩260所在的高度在下容纳部分251与上容纳部分252之间。直径小于电机罩260的上表面直径的中心过滤器280安装在电机罩260的上表面上,以与上容纳部分252的顶部水平面齐平。滤网(screen strainer)270安装在上容纳部分252内部。较重的空气微粒,即包括油的空气微粒借助于离心力与网状过滤器270碰撞,从而使油在网状过滤器270上累积。容纳上容纳部分252的外过滤器290安装在上容纳部分252的外部。外过滤器290的上表面形成为其中心凹入呈漏斗形。中心过滤器280由螺栓281和螺母282连接,然后利用上容纳部分252的夹子284紧固,并最终通过螺栓281和螺母283的连接而被固定。第二排油孔255形成在下容纳壳体254处,以将在碰撞板240上累积并由于自身重力作用而向下流动到外侧的油排出。第三排油孔256形成在滤网270的外下侧,以将排出到网状过滤器270外侧并且由于自身重力作用而向下流动的油排出。通过吸入孔211吸入的包含油的空气通过基壳210。为了实现这点,空气流动是缓慢的,使得较重的油微粒、碎屑或者其它杂质可在基壳210中累积,并且使得污染空气被无阻力地吸入叶轮230中。由于第一排油孔212设置在基壳210上,可排出诸如累积的油的杂质。叶轮230如图6所示为涡轮类型,并且在其中心处具有吸入孔。叶片沿径向形成,使得吸入空气沿着径向被排出。包含被排出空气中的油微粒的空气微粒从叶轮230的外圆周离开,从而碰撞圆筒形状的碰撞板240。图7A和7B分别是碰撞板的透视图和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过从空气中分离油而过滤空气的油雾收集装置,包括:    叶轮,由电机驱动以沿径向排出被吸入的空气;以及    碰撞板,靠近叶轮的外圆周安装,并且在被叶轮排出的空气碰撞所述碰撞板时,初级从空气中分离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富平
申请(专利权)人:荣丰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