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根枇杷叶颗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74808 阅读:3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芦根枇杷叶颗粒。该芦根枇杷叶颗粒由枇杷叶、芦根、紫菀、桔梗、陈皮、盐酸麻黄碱、杏仁水、甘草流浸膏组成的浸膏和蔗糖混合造粒烘干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除去芦根枇杷叶颗粒处方中的糊精,适当增加蔗糖用量,制得结构较好,口感较佳的合格颗粒,现有技术采用糊精,糊精粘性大,机器造粒、搅拌、过筛比较困难,耗时、耗能、耗人工,本发明专利技术不采用糊精,使造粒简单、节省时间、能源、人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根枇杷叶颗粒,颗粒溶解快速,药液澄明、口感好,易被人们接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成药,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润肺化痰,止咳定喘的芦根枇杷叶颗粒
技术介绍
根枇杷叶颗粒现有处方为八味药材及浸膏,加蔗糖、糊精制成颗粒。糊精为淀粉分解的中间产物,粘性较大,在中药颗粒剂中,加入糊精使得粘性增大,制粒困难,制得的颗粒僵硬、结构较差、颗粒冲服时,浑浊,口感较差,不易被人们接受。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制粒方便简单、颗粒硬度适中、结构好的芦根枇杷叶颗粒,该芦根枇杷叶颗粒冲服时,清爽,药液澄明、口感好, 容易被人们接受。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芦根枇杷叶颗粒由枇杷叶、芦根、紫菀、桔梗、陈皮、盐酸麻黄碱、杏仁水、甘草流浸膏组成的浸膏和蔗糖混合造粒烘干而成。混合时所述的浸膏与蔗糖的比例为1 4.2。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除去芦根枇杷叶颗粒处方中的糊精,适当增加蔗糖用量,制得结构较好, 口感较佳的合格颗粒;2、现有技术采用糊精,糊精粘性大,机器造粒、搅拌、过筛比较困难,耗时、耗能、耗人工,本专利技术不采用糊精,使造粒简单、节省时间、能源、人工;3、现有技术的根枇杷叶颗粒溶化性差、口感不好,影响销售,本专利技术的根枇杷叶颗粒,颗粒溶解快速,药液澄明、口感好,易被人们接受。具体实施例方式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一种芦根枇杷叶颗粒由枇杷叶、芦根、紫菀、桔梗、陈皮、盐酸麻黄碱、杏仁水、甘草流浸膏组成的浸膏和蔗糖混合造粒烘干而成,混合时所述的浸膏与蔗糖的比例为1 4.2。芦根枇杷叶颗粒处方为枇杷叶166. 2g,干芦根83. 3g,紫菀55. 3g,桔梗55. 3g,陈皮55. 3g,盐酸麻黄碱0. Sg,杏仁水30. 3mL,甘草流浸膏29. 8mL,陈皮用水蒸气蒸馏制取芳香水,陈皮残渣再与枇杷叶、芦根、紫菀、桔梗加水煎煮2次,每次lh,滤液合并,浓缩时加甘草流浸膏、盐酸麻黄碱,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22 1. 25(60°C测)的稠膏186 200g,加入蔗糖781. 2 840g,加入杏仁水、陈皮芳香水与适量乙醇制成颗粒,干燥,制成lOOOg,即得。权利要求1.一种芦根枇杷叶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芦根枇杷叶颗粒由枇杷叶、芦根、紫菀、 桔梗、陈皮、盐酸麻黄碱、杏仁水、甘草流浸膏组成的浸膏和蔗糖混合造粒烘干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芦根枇杷叶颗粒,其特征在于混合时所述的浸膏与蔗糖的比例为1 4. 2。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芦根枇杷叶颗粒。该芦根枇杷叶颗粒由枇杷叶、芦根、紫菀、桔梗、陈皮、盐酸麻黄碱、杏仁水、甘草流浸膏组成的浸膏和蔗糖混合造粒烘干而成。本专利技术除去芦根枇杷叶颗粒处方中的糊精,适当增加蔗糖用量,制得结构较好,口感较佳的合格颗粒,现有技术采用糊精,糊精粘性大,机器造粒、搅拌、过筛比较困难,耗时、耗能、耗人工,本专利技术不采用糊精,使造粒简单、节省时间、能源、人工,本专利技术的根枇杷叶颗粒,颗粒溶解快速,药液澄明、口感好,易被人们接受。文档编号A61P11/10GK102327499SQ20111020635公开日2012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2日专利技术者童兆娣 申请人:上海新亚药业邗江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芦根枇杷叶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芦根枇杷叶颗粒由枇杷叶、芦根、紫菀、桔梗、陈皮、盐酸麻黄碱、杏仁水、甘草流浸膏组成的浸膏和蔗糖混合造粒烘干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兆娣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新亚药业邗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