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70561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源与液晶显示面板。背光源包括激发光源与量子点荧光材料,其中背光源的发光频谱在波长介于445纳米至455纳米之间、528纳米至538纳米之间、618纳米至628纳米之间分别具有相对极大亮度峰值BL1、BL2、BL3,且相对极大亮度峰值BL1高于相对极大亮度峰值BL2。液晶显示面板配置于背光源上方,而液晶显示面板具有红色滤光层、绿色滤光层、蓝色滤光层及黄色滤光层,而红色滤光层、绿色滤光层、蓝色滤光层、黄色滤光层的面积分别为AR、AG、AB、AY,且AR、AG、AB、AY满足下列条件:0.75<AR/AG<0.85;0.3<AR/AB<0.4;以及0.95<AR/AY<1.0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晶显示装置
本申请案是有关于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良好色彩饱和度 (color saturation)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具备体积小、高画质、低消耗功率、无辐射等优点,近年来已超越传统的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 CRT)显示装置成为显示装置的主流。然而,与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相比,液晶显示装置通常需要背光源方可显示影像。一般液晶显示装置常用的背光源有冷阴极荧光灯(Cold-Cathode Fluorescent Lamp, CCFL)背光源以及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背光源。白光发光二极管具有发热量低、省电、寿命长、反应速度快、体积小以及可平面封装等优点,其出现已被视为一场「白光照明革命」。而在应用市场方面,白光发光二极管因其省电、体积小以及反应速度快等优点而逐渐被应用在可携式显示装置以及电视的背光模块上。一般常用的白光发光二极管封装多采用蓝光发光二极管芯片搭配上钇铝石榴粉 (Yttrium Aluminum Garnet, YAG),其具有封装方便及体积小的优点。近年来,量子点荧光材料已逐渐被应用于发光二极管中。量子点荧光材料是由数个或数十个原子所构成的准零维度(quasi-zero-dimensional)纳米材料,由于量子点荧光材料内部的电子在三度空间的运动都会受到局限,故其光电特性与块状(bulk)型态的荧光材料差异极大。举例而言, 在受到相同的激发光源照射之后,不同尺寸的量子点荧光材料会发出不同波长的二次光线。若将不同尺寸的量子点荧光材料混合,并以相同的激发光源照射这些经过适当混合后的量子点荧光材料,将可同时产生多种不同波长的二次光线。相较于传统的有机荧光材料,量子点荧光材料的发光具有较佳的发光效率,因此若将量子点荧光材料应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源中,预期将有助于提升液晶显示器的彩色饱和度(NTSC%)。然而,量子点荧光材料虽可改善液晶显示器的彩色饱和度,但却面临白点色坐标偏移的问题。因此,如何改善量子点荧光材料所导致的白点色坐标偏移的问题,实为目前亟欲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案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具有良好的色彩饱和度以及白色表现。本申请案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一背光源以及一液晶显示面板。背光源包括一激发光源以及一量子点荧光材料(quantum dot remote phosphor),其中背光源的发光频谱在波长介于445纳米至455纳米之间具有相对极大亮度峰值BLl,背光源的发光频谱在波长介于5 纳米至538纳米之间具有相对极大亮度峰值BL2,而背光源的发光频谱在波长介于618纳米至6 纳米之间具有相对极大亮度峰值BL3,且相对极大亮度峰值BLl 高于相对极大亮度峰值BL2。液晶显示面板配置于背光源上方,而液晶显示面板具有一红色滤光层、一绿色滤光层、一蓝色滤光层以及一黄色滤光层,而红色滤光层、绿色滤光层、蓝色滤光层、黄色滤光层的面积分别为AK、Ag, Ab、Ay,且AK、Ag, Ab、Ay满足下列条件0. 75 < Ae/Ag < 0. 85 ;0. 3 < AK/AB < 0. 4 ;以及0. 95 < AK/AY < 1. 05。在本申请案的一实施例中,前述的红色滤光层、绿色滤光层、蓝色滤光层、黄色滤光层满足下列条件在背光源照射下,红色滤光层于CIE 1931色度坐标上的χ坐标为Rx,y坐标为Ry, 其中 0. 665 < Rx < 0. 675,0. 305 < Ry < 0. 315 ;在背光源照射下,绿色滤光层于CIE 1931色度坐标上的χ坐标为(ix,y坐标为Gy, 其中 0. 235 < Gx < 0. 245,0. 690 < Gy < 0. 700 ;在背光源照射下,蓝色滤光层于CIE 1931色度坐标上的χ坐标为Bx,y坐标为By, 其中 0. 150 < Bx < 0. 160,0. 060 < By < 0. 070 ;以及在背光源照射下,黄色滤光层于CIE 1931色度坐标上的χ坐标为Yx,y坐标为Yy, 其中 0. 430 < Yx < 0. 440,0. 530 < Yy < 0. 540 在本申请案的一实施例中,前述的相对极大亮度峰值BLl高于相对极大亮度峰值 BL3。在本申请案的一实施例中,BLl BL2 BL3 = 1 0. 63 0.657。在本申请案的一实施例中,在背光源照射下,该液晶显示面板所显示的白点的色坐标为(wx,Wy),而 0. 275 < Wx < 0. 285,且 0. 285 < Wy < 0. 2950在本申请案的一实施例中,Ak Ag Ab Ay = 1 1. 3 3 1。在本申请案的一实施例中,前述的背光源包括直下式背光源或侧面入光式背光源。在本申请案的一实施例中,前述的激发光源包括一发光二极管芯片封装体,而发光二极管芯片封装体包括一承载器、一发光二极管芯片以及一封装胶体。发光二极管芯片适于发出一激发光线,发光二极管芯片配置于承载器上并且与承载器电性连接。封装胶体包覆部分承载器以及发光二极管芯片,其中量子点荧光材料分布于封装胶体内,且位于激发光线的传递路径上。在本申请案的一实施例中,前述的激发光源包括一发光二极管芯片封装体,而发光二极管芯片封装体包括一承载器、一发光二极管芯片以及一封装胶体。发光二极管芯片适于发出一激发光线,发光二极管芯片配置于承载器上并且与承载器电性连接,其中量子点荧光材料覆盖发光二极管芯片,且位于激发光线的传递路径上。封装胶体包覆部分承载器以及发光二极管芯片。本申请案通过控制红色滤光层、绿色滤光层、蓝色滤光层、黄色滤光层的面积比例,以改善量子点荧光材料所导致的白点色坐标偏移的问题,故本申请案的液晶显示装置能够兼顾色彩饱和度以及白色表现。为让本申请案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背光源的频谱。图3A与图;3B为两种不同激发光源与量子点荧光材料的结合设计。图4为实验例的背光源的频谱。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0 液晶显示装置110 背光源112:激发光源112a:承载器112b:发光二极管芯片112c:封装胶体L 激发光线114:量子点荧光材料116:导光板120 液晶显示面板120R 红色滤光层120G:绿色滤光层120B 蓝色滤光层120Y 黄色滤光层BL1、BL2、BL3 相对极大亮度峰值AK、AG、AB、AY 面积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图,而图2为图1中背光源的频谱。 请参照图1与图2,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00包括一背光源110以及一液晶显示面板 120。背光源110包括一激发光源112以及一量子点荧光材料114,其中背光源110的发光频谱在波长介于445纳米至455纳米之间具有相对极大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一背光源,包括一激发光源以及一量子点荧光材料(quantum dot remote phosphor),其中该背光源的发光频谱在波长介于445纳米至455纳米之间具有相对极大亮度峰值BL1,该背光源的发光频谱在波长介于528纳米至538纳米之间具有相对极大亮度峰值BL2,而该背光源的发光频谱在波长介于618纳米至628纳米之间具有相对极大亮度峰值BL3,且相对极大亮度峰值BL1高于相对极大亮度峰值BL2;以及一液晶显示面板,配置于该背光源上方,而该液晶显示面板具有一红色滤光层、一绿色滤光层、一蓝色滤光层以及一黄色滤光层,而该红色滤光层、该绿色滤光层、该蓝色滤光层、该黄色滤光层的面积分别为AR、AG、AB、AY,且AR、AG、AB、AY满足下列条件:0.75<AR/AG<0.85;0.3<AR/AB<0.4;以及0.95<AR/AY<1.05。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英力沈谦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