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致密聚合物膜的膜组件在混合气分离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5977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采用致密聚合物膜的膜组件在气液分离中的应用,利用致密聚合物膜将气相和吸收液分开,气体通过膜微孔扩散到致密活性层处,经溶解-扩散到聚合物膜和吸收液(液相)的接触界面与吸收液进行反应而产生吸收传质,气体被吸收液吸收带走。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保证液相和气相之间的压差不受限制,液相或气相压力可以独立控制,在渗透过程不会出现气相漏液或液相鼓泡现象。气液流速范围宽,也可独立控制,不会产生液泛、雾沫夹带等现象。(*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膜分离与气体吸收相结合的混合气分离技术,具体地说属于一种采用致密聚合物膜的膜组件作为气液接触器在混合气分离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致密膜基气体吸收技术是膜技术与气体吸收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杂化膜技术,致密膜基气体吸收法的原理是利用无孔膜将气相和液相分开,气体和吸收液在膜的接触界面上进行吸收传质,实现二氧化碳、硫化氢等酸性气体的分离脱除。近年来,酸性气体吸收和脱除愈来愈受到人们关注,以二氧化碳为例首先,由于工业的发展,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与日俱增,每年都在几十亿吨以上,造成严重的温室效应;其次,天然气中的二氧化碳会对设备、管道造成腐蚀,降低天然气的热值,进而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影响天然气传送效率和燃烧值的提高;再者,为满足人类的居住要求,密闭或半密闭的生命系统(比如潜艇、载人航天器)中的二氧化碳也须排去。传统的酸性气体分离技术主要有吸附法、低温蒸馏法、吸收法等。但吸附法中吸附剂容量有限、自动化程度要求高;低温蒸馏法能耗高、分离效果差;传统的气体吸收装置如填料塔、除气器等曾在近几十年的工业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体积大,耗资多,操作条件受限制,其传质面积通常在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用致密聚合物膜的膜组件在气液分离中的应用,该致密聚合物膜为气液两相反应提供反应界面,其中气体走致密聚合物膜的多孔侧,吸收液走致密聚合物膜活性分离层侧;吸收过程是物理吸收或化学吸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义鸣袁权孙承贵左莉林斌介兴明刘健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第二炮兵工程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1[中国|大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