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建国专利>正文

一种节能及防电池反装输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56780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节能及防电池反装输出结构,包括发光模组、金属筒身、电池、后盖开关组件、防电池反装隔离片,所述电池正极直接压紧发光模组下的PCB板并接触导电,PCB板上焊接的导线传输给LED发光体及回传到PCB板;所述金属筒身内有上环台和下环台,防电池反装隔离片设置在下环台上,PCB板设置在上环台上,发光模组的灯座与金属筒身螺合,灯座的端部与PCB板抵靠,将PCB板直接压紧与金属筒身的上环台上接触导电。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一)电池直接与PCB板上的触点接触导电,PCB板上的导线将电传送到LED发光体和回传到线路板;焊点少,接触内阻稳定,工效高;(二)是防电池反装隔离片的设置,当电池反装置时,电池无输出,避免电池高温发热出现损坏产品驱动电路或电池爆炸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节能及防电池反装输出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市场上各类手电筒和带电池照明产品使用的开关电路,多数是将开关焊接在一个PCB板上,再经过多个复杂接触点或接触面才能将电传输到金属筒身及LED发光体上,并使用多个配件相互装配才达到固定作用,浪费成本及人力生产资源,且复杂的接触点或接触面造成电池供给LED发光体的电流及电压不稳定,使LED发光体的发光效率与发光强度不稳定,批量生产与质量稳定性不强,同时给电池电量造成不稳定的接触内阻及电量损失,造成电池电量供给LED发光体的电量实际使用率低下;当电池反装在产品内时,在用户误操作打开了开关,电池会在反接情况下供电给LED驱动电路,而LED发光电体本身存在反向电压不会工作,至使电池正负极形成回路的短路情况,导致电池高温发热出现损坏产品LED驱动电路或电池爆炸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能及防电池反装输出结构,采用最少配件相互装配且采用最少导电接触点直接压紧方式导电,达到降低成本减少能源损耗和稳定接触内阻; 在不使用产品时将电池反装在产品内,减少因电子原件静态电流对电池电量的损耗和防止电池反装后正负极形成回路的短路情况;避免电池高温发热出现损坏产品驱动电路或电池爆炸的风险,达到接触点内阻稳定可控且最大量将电池电量供给LED发光体,达到光输出稳定且实际发光时间长。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节能及防电池反装输出结构,包括发光模组、金属筒身、电池、后盖开关组件、防电池反装隔离片,所述电池正极直接压紧发光模组下的PCB板并接触导电,PCB板上焊接的导线传输给LED发光体及回传到PCB板;所述金属筒身内有上环台和下环台,防电池反装隔离片设置在下环台上,PCB板设置在上环台上,发光模组的灯座与金属筒身螺合,灯座的端部与PCB板抵靠,将PCB板直接压紧与金属筒身的上环台上接触导电;电池的正极金属帽穿过防电池反装隔离片与发光模组下的PCB板接触导电,后盖开关组件与金属筒身和电池连通。所述一种节能及防电池反装输出结构,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后盖开关组件包括后盖、开关按钮、防水套、开关套、开关和弹簧;所述开关第一导电片从开关套的周向面上的径向的贯通孔中伸出、第二导电片在开关套的顶部与设置在开关套顶部的弹簧电连接;弹簧与电池的负极接触配合;所述金属筒身与后盖开关组件的后盖外壁螺合并电连接;开关套与后盖内壁螺合,第一导电片与后盖的内壁上的内环台紧密配合,实现电连接;防水套设置在后盖的环形座上, 开关套的端面与防水套周边配合,将防水套固定在后盖上;开关按钮的头部穿过防水套固定在后盖开关组件内并在外力的作用下左右或上下活动与开关配合实现开关作用与功能。所述一种节能及防电池反装输出结构,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弹簧呈圆锥台形, 所述开关套的顶部有圆锥台形内腔,弹簧的底部嵌入开关套的顶部的圆锥台形内腔内。所述一种节能及防电池反装输出结构,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开关套包括左壳体和右壳体,所述左壳体和右壳体的顶部分别有半圆锥台形腔,左壳体或右壳体一侧有径向的贯通孔,左、右壳体扣合;第一导电片从径向的贯通孔中伸出,二个半圆锥形腔构成圆锥形内腔。本专利技术一种节能及防电池反装输出结构,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一)电池直接与 PCB板上的触点接触导电,PCB板上的导线将电传送到LED发光体和回传到线路板;与现有技术相比,焊点少,接触内阻稳定,工效高;二是防电池反装隔离片的设置,当电池反装置时,电池无输出,电池反装可以作一种存储方式,可以有效地防止搬运、储存过程中误操作, 造成电池电量损失及防止电池反装后正负极形成回路的短路情况;避免电池高温发热出现损坏产品驱动电路或电池爆炸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开关组件的爆炸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节能及防电池反装输出结构,包括发光模组1、金属筒身2、电池 3、后盖开关组件4、防电池反装隔离片5,所述电池3正极直接压紧发光模组1下的PCB板 6并接触导电,PCB板6上焊接的导线传输给LED发光体11及回传到PCB板6 ;所述金属筒身2内有上环台和下环台,防电池反装隔离片5设置在下环台上,PCB板6 设置在上环台上,发光模组1的灯座12与金属筒身2螺合,灯座12的端部与PCB板6抵靠, 将PCB板6直接压紧与金属筒身2的上环台上接触导电。所述PCB板6为双面线路板,在灯座12内一端布上电子原件作为LED发光体11 的LED驱动器,另一端布上电路作为LED发光体11的电流输入与输出的正负极;正极与电池3的正极金属帽接触导电,负极与金属筒身2的上环台压紧接触导电。电池3的正极金属帽穿过防电池反装隔离片5与发光模组1下的PCB板6的正极接触导电,后盖开关组件4与金属筒身2和电池3连通。所述后盖开关组件4包括后盖41、开关按钮42、防水套43、开关套44、开关45和弹簧46 ;开关套44具有一下开口,所述开关45第一导电片451从开关套44的周向面上的径向的贯通孔中伸出、第二导电片452在开关套44的顶部与设置在开关套顶部的弹簧46电连接;弹簧46与电池3的负极接触配合;所述金属筒身2与后盖开关组件4的后盖41外壁螺合并电连接;开关套44与后盖41 内壁螺合,第一导电片451与后盖41的内壁上的内环台紧密配合,实现电连接。防水套43设置在后盖41的环形座上,开关套44的端面与防水套43周边配合,将防水套43固定在后盖上;开关按钮42的头部穿过防水套43固定在后盖开关组件4内,并在外力的作用下上下移动动与开关45配合实现开关闭合或断开。所述弹簧46呈圆锥台形,所述开关套44的顶部有圆锥台形内腔,弹簧46的底部嵌入开关套44的顶部的圆锥台形内腔内。所述开关套44为左右两半合装式,将弹簧46与开关45紧密压紧装配为一体。如图2所示,所述开关套44包括左壳体441和右壳体442,所述左壳体441和右壳体442的顶部分别有半圆锥台形腔,左壳体441或右壳体442 —侧有径向的贯通孔,左壳体 441上有定位柱,右壳体442上有定位孔,定位柱与定位孔配合,左、右壳体441、442扣合; 第一导电片451从径向的贯通孔中伸出,二个半圆锥形腔构成圆锥形内腔。当用户暂时不用时产品时可以将电池3反装在产品内,电池3的正极与弹簧46压紧接触导电,经由开关45与后盖41及金属筒身2上台阶回到PCB板6,再经导线回到PCB 板6 ;但由于PCB板与电池3负极间加有一个防电池反装隔离片5,将电池3负极与PCB板 6断开形成电回路切断点,达到保护电池3电量不被输出、不被损失和保证电池3不会因短接产生高温发热损坏产品LED驱动电路及防止电池爆炸的风险。以上所述的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先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也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节能及防电池反装输出结构,包括发光模组(1)、金属筒身(2)、电池(3)、后盖开关组件(4)、防电池反装隔离片(5),所述电池(3)正极直接压紧发光模组(1)下的PCB板 (6)并接触导电,PCB板(6)上焊接的导线传输给LED发光体(11)及回传到PCB板(6);所述金属筒身(2)内有上环台和下环台,防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及防电池反装输出结构,包括发光模组(1)、金属筒身(2)、电池(3)、后盖开关组件(4)、防电池反装隔离片(5),所述电池(3)正极直接压紧发光模组(1)下的PCB板(6)并接触导电,PCB板(6)上焊接的导线传输给LED发光体(11)及回传到PCB板(6);所述金属筒身(2)内有上环台和下环台,防电池反装隔离片(5)设置在下环台上,PCB板(6)设置在上环台上,发光模组(1)的灯座(12)与金属筒身(2)螺合,灯座(12)的端部与PCB板(6)抵靠,将PCB板(6)直接压紧与金属筒身(2)的上环台上接触导电;电池(3)的正极金属帽穿过防电池反装隔离片(5)与发光模组(1)下的PCB板(6)正极接触导电,后盖开关组件(4)与金属筒身(2)和电池(3)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徐建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