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总成与冲孔单体之间的柔性连接结构及冲孔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56727 阅读:4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椎体总成与冲孔单体之间的柔性连接结构及冲孔机。所述椎体总成与冲孔单体之间的柔性连接结构包括:椎体总成、冲孔单体、柔性连接构件和转向构件,其中,所述椎体总成与所述冲孔单体通过所述柔性连接构件连接,所述柔性连接构件与所述转向构件的表面相贴合。所述冲孔机包括:电机、齿轮、丝杆、气缸、椎体总成、冲孔单体、柔性连接构件和转向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引入柔性连接结构可以使得在对圈材进行冲孔加工时可以自动、高效、准确的调整圈材相对所述冲头的位置,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后加工的冲孔精度非常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椎体总成与冲孔单体之间的柔性连接结构及冲孔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冲孔机上设置的椎体总成与冲孔单体之间的连接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椎体总成与冲孔单体之间的柔性连接结构及运用该柔性连接结构的冲孔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在冲孔机对圈材进行冲孔时,对该圈材相对冲头的位置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如圈材距离冲头过远会导致冲孔的精度不高,如圈材距离冲头过近会导致冲孔变形, 也会影响冲孔的质量,导致废品率过高。现有技术一直没有办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椎体总成与冲孔单体之间的柔性连接结构。本技术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了一种椎体总成与冲孔单体之间的柔性连接结构,所述椎体总成与冲孔单体之间的柔性连接结构包括椎体总成、 冲孔单体、柔性连接构件和转向构件,其中,所述椎体总成与所述冲孔单体通过所述柔性连接构件连接,所述柔性连接构件与所述转向构件的表面相贴合。根据本技术的一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椎体总成包括椎体构件、支杆和柔性体固定构件,其中,所述椎体构件设置在所述支杆上,所述支杆设置在所述柔性体固定构件上,所述柔性体固定构件与所述柔性连接构件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柔性体固定构件为一圆盘,其上设置有多个柔性连接构件固定端,具体的所述柔性体固定构件上设置有三十六个柔性连接构件固定端,当然,所述柔性连接构件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冲孔单体包括第一定位座、第二定位座、滑杆、滑轮、连接杆、凹模和冲头,其中,所述第一定位座与所述滑杆连接,并可沿所述滑杆前后移动,所述第一定位座上设有延长杆,在所述延长杆的端部设置有所述滑轮,所述滑轮与所述椎体构件的外表面相贴合,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凹模连接,所述冲头与所述第二定位座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柔性连接构件上设置有一内套体,所述内套体主要是对所述柔性连接构件的外表面起保护作用,防止所述柔性连接构件的外表面在使用过程中过度磨损。所述柔性连接构件连同所述内套体设置在所述柔性体固定构件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柔性连接构件为钢丝绳。根据本技术的一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向构件为定位轮。根据本技术的一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椎体总成与冲孔单体之间的柔性连接结构还包括弹性位移调节构件,所述弹性位移调节构件包括底座、弹簧和外套体,所述弹簧套装在所述内套体上,所述弹簧的底部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接触,所述弹簧的上部与所述柔性体固定构件的下表面接触,所述外套体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在所述外套体内套装有所述弹簧、所述内套体和所述柔性连接构件。根据本技术的一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椎体总成与冲孔单体之间的柔性连接结构还包括调节所述弹性位移调节构件位置的定位构件,所述定位构件为调节螺母。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运用上述椎体总成与冲孔单体之间的柔性连接结构的冲孔机,所述冲孔机包括电机、齿轮、丝杆、气缸、椎体总成、冲孔单体、柔性连接构件和转向构件;其中,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齿轮连接,所述齿轮与所述丝杆连接,所述丝杆与所述气缸连接,所述气缸可驱动所述椎体总成上下移动,所述椎体总成与所述冲孔单体通过所述柔性连接构件连接,所述柔性连接构件与所述转向构件的表面相贴合。根据本技术的一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冲孔机包括电机、齿轮、丝杆、气缸、椎体构件、支杆、柔性体固定构件、柔性连接构件、弹性位移调节构件、滑轮、第一定位座、第二定位座、滑杆、滑轮、连接杆、凹模和冲头;其中,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齿轮连接,所述齿轮与所述丝杆连接,所述丝杆与所述气缸连接,所述气缸与所述椎体构件连接并可推动所述椎体构件上下移动,所述椎体构件与所述支杆连接,所述支杆设置在所述柔性体固定构件上,所述柔性连接构件设置在所述柔性体固定构件上,所述弹性位移调节构件设置在所述柔性连接构件上,所述柔性连接构件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座连接,所述柔性连接构件与所述滑轮表面贴合,所述第一定位座与所述滑杆连接,并可沿所述滑杆前后移动,所述第一定位座上设有延长杆,在所述延长杆的端部设置有所述滑轮,所述滑轮与所述椎体构件的外表面相贴合,所述第一定位座与所述连接杆连接,在所述连接杆一端设置有所述凹模,所述冲头设置在第二定位座上,在所述凹模与所述冲头之间设有安放待加工工件的空间。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引入柔性连接结构可以使得在对圈材进行冲孔加工时可以自动、高效、准确的调整圈材相对所述冲头的位置,采用本技术技术方案后加工的冲孔精度非常高。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椎体总成与冲孔单体之间的柔性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冲孔机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本技术椎体总成与冲孔单体之间的柔性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 1所示所述椎体总成与冲孔单体之间的柔性连接结构包括椎体总成、冲孔单体、柔性连接构件101和转向构件102,具体的,所述椎体总成与冲孔单体之间的柔性连接结构包括 椎体构件103、支杆104、柔性体固定构件105、柔性连接构件101、弹性位移调节构件、滑轮 109、第一定位座106、滑杆108和滑轮109,其中,所述椎体构件103与所述支杆104连接, 所述支杆104设置在所述柔性体固定构件105上,所述柔性连接构件101设置在所述柔性体固定构件105上,所述弹性位移调节构件设置在所述柔性连接构件101上,所述柔性连接构件101 —端与所述第一定位座106连接,所述柔性连接构件101与所述滑轮109表面贴合,所述第一定位座106与所述滑杆108连接,并可沿所述滑杆108前后移动,所述第一定位座106上设有延长杆113,在所述延长杆113的端部设置有所述滑轮109,所述滑轮109 与所述椎体构件103的外表面相贴合。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柔性体固定构件105为一圆盘,其上设置有多个柔性连接构件101固定端,具体的所述柔性体固定构件105上设置有三十六个柔性连接构件 101固定端,当然,所述柔性连接构件10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比如可以设置二十四个、二十八个等等。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柔性连接构件101为钢丝绳,所述柔性连接构件101 套装在一内套体114内,所述内套体114主要是对所述柔性连接构件101的外表面起保护作用,防止所述柔性连接构件101的外表面在使用过程中过度磨损。所述柔性连接构件101 连同所述内套体114设置在所述柔性体固定构件105上。所述弹性位移调节构件包括底座115、弹簧116和外套体117,所述弹簧116套装在所述内套体114上,所述弹簧116的底部与所述底座115的上表面接触,所述弹簧116的上部与所述柔性体固定构件105的下表面接触,所述外套体117设置在所述底座115上,在所述外套体117内套装有所述弹簧116、所述内套体114和所述柔性连接构件101。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椎体总成与冲孔单体之间的柔性连接结构还包括调节所述弹性位移调节构件位置的定位构件118,所述定位构件118为调节螺母。请参阅图2本技术冲孔机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应用所述椎体总成与冲孔单体之间的柔性连接结构的冲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椎体总成与冲孔单体之间的柔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椎体总成与冲孔单体之间的柔性连接结构包括:椎体总成、冲孔单体、柔性连接构件(101)和转向构件(102),其中,所述椎体总成与所述冲孔单体通过所述柔性连接构件(101)连接,所述柔性连接构件(101)与所述转向构件(102)的表面相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德云李春桓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新沧海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