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加工中心机床上完成阀体孔系高精度加工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052864 阅读:6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在加工中心机床上完成阀体孔系高精度加工的方法,步骤为:先完成铣加工,随后将阀体夹装在加工中心的机床上,进行钻、扩、镗、铰,之后,在加工中心的机床上安装粗珩磨刀、半精珩磨刀及精珩磨刀,通过一次夹装完成立珩。本发明专利技术取消了立式珩磨机,在加工中心上完成立珩,使得钻—扩—镗—铰—立珩这几步通过一次夹装便可以完成,因为只需一次定位,所以大大提高了加工精度,同时,减少了加工时间,降低了设备的投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使阀孔加工精度提高了好几个等级,阀体与阀芯配合能够实现完全互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系统中控制元件的阀体的孔系的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液压系统中作为控制元件的液压阀,主要由阀体、阀芯、阀座、阀盖等零件组成, 该控制元件对油液的压力、流量及方向的控制主要通过阀体和阀芯之间的相对运动来实现的,依靠两者之间的高精度配合间隙来满足控制要求,因此保证阀体孔系的高精度深孔加工是阀类元件加工的重中之重。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液压控制技术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传统笨重机械被液压机械所逐步取代,而这个取代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液压件关键部位的加工技术,液压阀体的阀孔的加工精度直接影响产品的性能、寿命及使用。目前,传统的阀体孔系加工工艺方案为铣一钻一扩一键一铰一立珩,其中通常在普通铣床上完成铣加工,钻一扩一镗一铰则在普通车床或加工中心完成,立珩则在立式珩磨机上完成。由于阀体较大较重,不宜多次搬运,更为不理想的是在整个加工过程中需要多次重复定位,影响了加工精度,使孔的尺寸精度只能达到0. 02mm,几何精度0. 003 0. 005mm, 表面光洁度RaO. 8 RaO. 4,严重影响了液压阀的控制性能,并延长了加工时间,增加了投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阀体孔系的尺寸精度、几何精度及表面光洁度的加工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步骤为步骤1、在普通铣床上完成阀体孔系的铣加工;步骤2、将完成铣加工的阀体夹装在加工中心的机床上,进行钻、扩加工,除去大部分加工余量并找直阀孔,随后进行刚性镗、铰以进一步提高阀孔的粗糙度及直线度,稳定尺寸, 其特征在于步骤3、在加工中心的机床上安装粗珩磨刀、半精珩磨刀及精珩磨刀; 步骤4、根据前一道深孔的粗精加工精度来确定珩磨总余量,随后依次采用粗珩磨刀、 半精珩磨刀及精珩磨刀对阀体孔系进行粗珩、半精珩及精珩,或者依次采用两把不同粒度的珩磨刀对阀体孔系进行粗珩及精珩,保证精珩的加工余量不大于0. 005mm。本专利技术取消了立式珩磨机,在加工中心上完成立珩,使得钻一扩一镗一铰一立珩这几步通过一次夹装便可以完成,因为只需一次定位,所以大大提高了加工精度,同时,减少了加工时间,降低了设备的投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使阀孔加工精度提高了好几个等级, 阀体与阀芯配合能够实现完全互换。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专利技术更明显易懂,兹以一优选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步骤为 步骤1、在普通铣床上完成阀体孔系的铣加工;步骤2、将完成铣加工的阀体夹装在加工中心的机床上,进行钻、扩加工,除去大部分加工余量并找直阀孔,随后进行刚性镗、铰以进一步提高阀孔的粗糙度及直线度,稳定尺寸;步骤3、在加工中心的机床上安装粗珩磨刀、半精珩磨刀及精珩磨刀,粗珩磨刀、半精珩磨刀及精珩磨刀的粒度分别为180 MO目、240 320目及320 400目;步骤4、根据前一道深孔的粗精加工精度来确定珩磨总余量。例如,当前一道工步孔的加工精度为IT7级时,珩磨总余量应保证在0. 04 0. 06mm,此时依次采用粗珩磨刀、半精珩磨刀及精珩磨刀对阀体孔系进行粗珩、半精珩及精珩。若前一道工步孔的加工精度为 IT6级时,珩磨总余量应保证在0. 02 0. 0mm,此时依次采用半精珩磨刀及精珩磨刀对阀体孔系进行粗珩及精珩,粗珩、半精珩及精珩的加工余量分别为0. 01 0. 03mm、0. 007 0. 015mm及0. 0025 0. 005mm,保证精珩的加工余量不大于0. 005mm。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加工的孔尺寸精度能达到0. 005mm,几何精度0. 001 0. 003mm, 表面光洁度RaO. 1 RaO. 2,尺寸基本趋于一致,公差分散度很小,有利于实现装配的互换性和提高生产效率。权利要求1.,步骤为步骤1、在普通铣床上完成阀体孔系的铣加工;步骤2、将完成铣加工的阀体夹装在加工中心的机床上,进行钻、扩加工,除去大部分加工余量并找直阀孔,随后进行刚性镗、铰以进一步提高阀孔的粗糙度及直线度,稳定尺寸, 其特征在于步骤3、在加工中心的机床上安装不同粒度的粗珩磨刀、半精珩磨刀及精珩磨刀;步骤4、根据前一道深孔的粗精加工精度来确定珩磨总余量,随后依次采用粗珩磨刀、 半精珩磨刀及精珩磨刀对阀体孔系进行粗珩、半精珩及精珩,或者依次采用两把不同粒度的珩磨刀对阀体孔系进行粗珩及精珩,保证精珩的加工余量不大于0. 005m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粗珩磨刀、半精珩磨刀及精珩磨刀的粒度分别为180 MO目、240 320目及320 400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粗珩、半精珩及精珩的加工余量分别为0. 01 0. 03mm、0. 007 0. 015mm 及 0. 0025 0. 005mm。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步骤为先完成铣加工,随后将阀体夹装在加工中心的机床上,进行钻、扩、镗、铰,之后,在加工中心的机床上安装粗珩磨刀、半精珩磨刀及精珩磨刀,通过一次夹装完成立珩。本专利技术取消了立式珩磨机,在加工中心上完成立珩,使得钻—扩—镗—铰—立珩这几步通过一次夹装便可以完成,因为只需一次定位,所以大大提高了加工精度,同时,减少了加工时间,降低了设备的投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使阀孔加工精度提高了好几个等级,阀体与阀芯配合能够实现完全互换。文档编号B23P15/00GK102310316SQ20111022849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0日专利技术者汪锋, 焦永昌, 白永刚, 陈超 申请人:龙工(上海)桥箱有限公司, 龙工(福建)挖掘机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在加工中心机床上完成阀体孔系高精度加工的方法,步骤为:步骤1、在普通铣床上完成阀体孔系的铣加工;步骤2、将完成铣加工的阀体夹装在加工中心的机床上,进行钻、扩加工,除去大部分加工余量并找直阀孔,随后进行刚性镗、铰以进一步提高阀孔的粗糙度及直线度,稳定尺寸,其特征在于:步骤3、在加工中心的机床上安装不同粒度的粗珩磨刀、半精珩磨刀及精珩磨刀;步骤4、根据前一道深孔的粗精加工精度来确定珩磨总余量,随后依次采用粗珩磨刀、半精珩磨刀及精珩磨刀对阀体孔系进行粗珩、半精珩及精珩,或者依次采用两把不同粒度的珩磨刀对阀体孔系进行粗珩及精珩,保证精珩的加工余量不大于0.005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超汪锋白永刚焦永昌
申请(专利权)人:龙工上海桥箱有限公司龙工福建挖掘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