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高效旋风分离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52217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进的高效旋风分离器结构,能够提升气体流动动力,提高分离效率。其包括筒体、进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内侧的壁面沿线与所述筒体一侧外壁的切线重合,所述进气口外侧壁面沿线与所述筒体另一侧外壁呈渐开线形式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石油化工用脱硫装置中使用旋风分离设备
,具体为一种改进的高效旋风分离器结构
技术介绍
现在炼油装置中,排放气体需要达到环保要求,所以对排放的尾气需要进行脱硫, 而脱硫装置中,脱硫催化剂通常是通过还原再生、循环使用,而脱硫催化剂是通过旋风分离器收集,然后回到系统中,重复使用。现有旋风分离器的结构见图1、图2,包括筒体1、排气管、进气口 2、排灰口,进气口 2只有一个,进气口 2外端沿线与筒体1 一侧外壁的切线重合,进气口 2内端与筒体1另一侧外壁呈割线形式连接。其结构存在的缺点是烟气由进气口进入后到达旋风分离器筒体内壁的距离较短,气体在旋风分离器筒体容易出现紊流的现象,从而导致分离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进的高效旋风分离器结构,能够提升气体流动动力,提高分离效率。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其包括筒体、进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内侧的壁面沿线与所述筒体一侧外壁的切线重合,所述进气口外侧壁面沿线与所述筒体另一侧外壁呈渐开线形式连接。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进气口反向安装于所述筒体上,所述两个进气口端面之间的夹角为180度。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之后,进气口外侧壁面沿线与筒体另一侧外壁呈渐开线形式连接,使得烟气到达旋风分离器筒体内壁的距离加长,气流已经沿圆周存在一定的线速度了,不会出现紊流,提高了分离效率;而两个进气口是反向安装于筒体上,所以烟气进入筒体捕集壁面能够立即形成一股涡流,进一步提高了分离效率。附图说明图1 为现有高效旋风分离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3 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见图3、图4,本专利技术包括筒体1、进气口 2,进气口 2内侧的壁面沿线与筒体1 一侧外壁的切线重合,进气口 2外侧的壁面沿线与筒体1另一侧外壁呈渐开线形式连接,进气口 2数量为两个,两个进气口 2反向安装于筒体1上,两个进气口 2端面之间夹角为180度。这种进气口的安装方式有利于使烟气进入旋风分离器筒体内壁的距离加长,烟气进入筒体捕集壁面能够立即形成一股涡流。如果只是在现有技术结构中,单一在筒体一侧反向增加一个与原有结构相同的进气口,则会造成烟气分别沿切线方向进入旋风分离器筒体内壁后因为流动距离短,还没有形成一定的线速度,这样与壁面发生碰撞,两股气流容易紊乱,不利于烟气分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的高效旋风分离器结构,其包括筒体、进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内侧的壁面沿线与所述筒体一侧外壁的切线重合,所述进气口外侧壁面沿线与所述筒体另一侧外壁呈渐开线形式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高效旋风分离器结构,其包括筒体、进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内侧的壁面沿线与所述筒体一侧外壁的切线重合,所述进气口外侧壁面沿线与所述筒体另一侧外壁呈渐开线形式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彤汤远帆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双雄通用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