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彭亚宇专利>正文

新型电脑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43507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型电脑控制装置,包括键鼠本体,键鼠本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扁平手握式结构,所述壳体上的按键成左右对称分布排列,所述壳体的正面、背面分别设置正面指键区、背面指键区,所述壳体的正面的上部两侧分别设置方向键区和光标键区,所述壳体前侧面的两端分别设有鼠标功能区,所述背面指键区的按键与正面指键区的按键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合现有键盘和鼠标的全部功能,采用符合人体超对称的特点,对称分列,左右手能同时互动操作,符合人手最佳的握姿,其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五指能正反两面协调操作,操作者直接握在手里便能操作自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亦可扩展应用在PSP、智能手机、掌上投影电脑、无人机智能遥控、电气机械智能操控等领域。(*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电脑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键盘是在矩形板上布置按键,存在体积庞大、携带不方便、按键杂乱、约束性强、左右手互通性差、无人体工学概念等缺点。在使用时必须依托支撑平台才能操作,而且操作者必须保持一定的姿势,根据需要还要转动手腕和大范围的移动,而且对按键位置的定位过分依赖视觉,长期使用容易疲劳,易造成颈椎和肩膀的不适。现有的鼠标在使用时需要在相对固定平整的工作台面上移动来实现其功能,长时间使用对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例如“鼠标手”,并且在教学或者会议的过程中采用投影仪等工具时,在需要操作鼠标键盘时,需要到电脑所在的位置使用鼠标,不够方便。另外,由于传统的键盘和鼠标是分离的两个输入装置,使用键盘和鼠标须交替使用,即用键盘时不能用鼠标或使用鼠标时不能用键盘,这样在键盘和鼠标之间切换,会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电脑控制装置,其熔合了现有键盘和鼠标的所有功能,符合人体超对称的设计原理,左右手能同时互动操作,大大提高操作效率,真正做到随意、舒适、操作自如。新型电脑控制装置,包括键鼠本体,所述键鼠本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扁平手握式结构,所述壳体上的按键成左右对称分布排列,所述壳体的正面、背面分别设置正面指键区、背面指键区,所述壳体的正面的上部两侧分别设置方向键区和光标键区,所述壳体前侧面的两端分别设有鼠标功能区,所述背面指键区的按键与正面指键区的按键同轴对应设置。本技术除整合现有键盘和鼠标的全部功能外,采用符合人体超对称的特点, 对称分列,左右手能同时互动操作,符合人手最佳的握姿,其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操作者的手是垂直握住的,不像现有普通键盘那样需要把手腕扭到水平位置,其按键的布置可以使得基本的按键和鼠标处于相应的手指下,这样手指不需要频繁的移动,而且五指能正反两面协调操作,达到效率、随意、舒适、互动等特点,使操作者可直接握在手里,便能操作自如;另外将键盘和鼠标结合为一体结构,操作和携带均比较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新型电脑控制装置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新型电脑控制装置实施例一另一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新型电脑控制装置实施例一的正面视图;图4是本技术新型电脑控制装置实施例一的背面视图;图5是本技术新型电脑控制装置实施例一的壳体正面的按键排布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新型电脑控制装置实施例二的正面视图;图7是本技术新型电脑控制装置的托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新型电脑控制装置的伸缩架同心圆原理图。图中10-壳体,Ila-正面指键区,lib-背面指键区,12-控制键区,13-功能键区, 14-光标键区,15-方向键区,16-PS/2接口,17-鼠标功能区,18-无线传输接口,19-电池壳,21-底座,22-伸缩支架,23-机身固定盘,24-滚动轴承组,30a、30b_空格键,102-凹槽, 152-指点杆,211-支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请参考图1及图2,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新型电脑控制装置包括键鼠本体,所述键鼠本体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可为扁平手握式结构,所述壳体10上的按键成左右对称分布排列。所述壳体10的正面、背面及后侧面分别设置正面指键区11a、背面指键区lib 和功能键区13,所述壳体10的正面的上部两侧分别设置方向键区15和光标键区14,所述壳体10上的按键采用镂空或凸出的方式产生触觉信号,字符凸出或镂空底部部分采用夜光材料,或采用透光材料,在下部线路板上放置LED发光器件,形成视觉提示信号。本实施例中方向键区15和光标键区14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10正面的左上角和右上角,可以理解的是,方向键区15和光标键区14的位置也可以互换,以适应不同的操作者的使用习惯。本实施例中所述方向键区15集成上下左右四个方向键为一体结构,较佳的,还可在所述方向键区15的中部设置指点杆(Track Pointor Track Stick) 152等光标位移感应元件;本实施例所述光标键区14为突出设置于所述壳体10正面的轨迹球(Track kill),现有技术的鼠标(机械式或光电式鼠标)是与桌面相对运动的,本实施例将现有技术的整个鼠标相对于桌面的移动改为轨迹球的滚动,这样通过手指带动轨迹球的滚动即可带动屏幕上指针的移动,不需要整个手臂的移动,可以大大减少整个手的疲劳度。由于其采用现有鼠标元器件,需要对移动成像进行一次反相,即光线反射进入感光原件前放置一块反光片,对移动成像进行镜面反相,或采用软件设置,在windows系统鼠标设置中,对其添加一项“光标移动反相”。所述壳体10的前侧面设有数据系统,所述数据系统包括与电脑连接的数据接口或人机互动装置,所述数据接口可为PS/2接口 16、USB接口或无线传输接口 18,所述无线传输接口 18可以为蓝牙接口、红外接口或远距离无线传输接口,所述人机互动装置包括激光笔、投影接收及投放装置等。所述壳体10前侧面的两端分别设有鼠标功能区17。如图 2所示,所述鼠标功能区17包括鼠标滚轮及设置于鼠标滚轮两侧的左、右按键,所述鼠标滚轮的滚动方向与所述壳体10的正面平行,便于左右手握住所述壳体10后手指舒适地操作鼠标滚轮及两边按键,所述鼠标滚轮,可将其中一个滚轮设置为应用程序中左右滚动条的滚动,需要在硬件及Windows系统中添加这个控制项。所述壳体10的两侧设有电池壳19,电池壳19内可装设电池组,电池组用于与无线传输接口 18等和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的电路板电性连接。请一并参考图3-图5,所述壳体10的正面指键区Ila设置有电脑标准键盘的按键,例如数字键、字母键、字符键等,正面指键区Ila内按键上的字符为镂空或凸出字符。设置在所述正面指键区Ila内的按键呈左右对称分布,所述正面指键区Ila的中部设置纵向的长条形空格键30a,空格键30a的上方可设置若干控制键。所述正面指键区Ila的周围可设置电脑键盘的其它控制键12。所述壳体10的背面指键区lib设置有电脑标准键盘的按键,例如数字键、字母键、 字符键等,且背面指键区lib的按键与正面指键区Ila的按键对应设置,背面指键区lib内按键的字符也为镂空或凸出字符,且与对应的正面指键区Ila内按键的字符呈反向设置, 即背面指键区lib的镂空或凸出字符与正常观察时相反,这样便于手指在背面按压按键时结合正面的按键即可感知是否已经触摸到正确的按键。所述壳体10背面设置的背面指键区lib可以方便操作者的左右手在正反两面协调操作,提高操作效率,而且操作起来也比较随意和舒适。对应的,所述背面指键区中部设置纵向的长条形空格键30b,空格键30b的上方可设置若干控制键。使用时,分别用左手握住壳体10的左侧、右手握住壳体10的右侧,用两个手的拇指控制壳体10正面的正面指键区11a、正面指键区Ila周围的控制键、方向键区15、光标键区14内的按键,两个手的食指、中指分别控制壳体10前侧面的两端的鼠标功能区17,同时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可操作壳体10正面背面的背面指键区11b,这样左右手能同时互动操作,符合人手最佳的握姿,符合人体工程学。请参考图6,为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型电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键鼠本体,所述键鼠本体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为扁平手握式结构,所述壳体(10)上的按键成左右对称分布排列,所述壳体(10)的正面、背面分别设置正面指键区(11a)、背面指键区(11b),所述壳体(10)的正面的上部两侧分别设置方向键区(15)和光标键区(14),所述壳体(10)前侧面的两端分别设有鼠标功能区(17),所述背面指键区(11b)的按键与正面指键区(11a)的按键同轴对应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亚宇
申请(专利权)人:彭亚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