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辊、输送单元以及打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42511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打印装置,该打印装置具有轻质输送辊。打印装置具备:使金属板的对置的一对端部接近或抵接而形成圆筒状、且在外周面设置有输送输送介质的高摩擦层的输送辊;和对由上述输送辊输送的上述输送介质进行打印处理的打印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输送辊、输送单元以及打印装置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使用有在片状的记录介质上打印信息的打印装置,在该打印装置上设置有用于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单元。输送单元由于会对打印装置的打印精度造成影响,故需要具有高输送精度的构成。输送单元具有通过旋转来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辊。普通使用实心棒状部件作为输送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271048号说明书然而,上述的实心的输送辊存在重量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情况,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轻质输送辊的打印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1提供一种输送辊,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辊具备圆筒轴, 该圆筒轴通过使金属板的一对端部对置而形成为圆筒状,并且该圆筒轴在所述一对端部间具有接缝,在所述圆筒轴的与轴心正交的截面形状中,第1轴心对置部的厚度比第2轴心对置部的厚度小,其中,所述第1轴心对置部在经过所述接缝与所述轴心的第1直线上相互对置,所述第2轴心对置部在所述轴心处与所述第1直线正交的第2直线上相互对置。技术方案2的输送辊,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的输送辊中,在所述截面形状中, 连结所述第1轴心对置部与所述第2轴心对置部间的所述圆筒轴的厚度,随着从所述第1 轴心对置部朝向所述第2轴心对置部而逐渐变化。技术方案3的输送辊,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2的输送辊中,在所述截面形状中, 所述圆筒轴的外径形状是以所述轴心为中心的正圆形状,所述圆筒轴的内径形状是以所述轴心为中心的椭圆形状。技术方案4提供一种输送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技术方案1 3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输送辊;和使所述输送辊旋转驱动的驱动装置。技术方案5提供一种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技术方案4所述的输送单元; 和对由所述输送单元输送的记录介质进行打印处理的打印部。本技术所涉及的打印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使金属板的对置的一对端部接近或抵接而形成圆筒状、且在外周面设置有输送输送介质的高摩擦层的输送辊;和对由上述输送辊输送的上述输送介质进行打印处理的打印部。根据该构成,由于输送辊形成为圆筒状,故相对于使用实心的输送辊的情形能够实现输送辊的轻质化。由此,能够提供轻质的打印装置。另外,通过形成为圆筒状,能够实现输送辊的低成本化。进而,由于在外周面设置用于输送输送介质的高摩擦层,故能够确保高输送精度,能够确保高打印精度。上述的打印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输送辊具有接合上述一对端部间的接缝。根据该构成,能够利用接缝防止一对端部的位置偏移。由此,能够抑制输送辊的变形,因此能够确保高输送精度。上述的打印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接缝具有形成为与上述输送辊的中心轴向平行的直线部。根据该构成,由于接缝具有形成为与输送辊的中心轴向平行的直线部,故能够防止一对端部在该直线部的位置偏移。上述的打印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接缝具有沿着与上述输送辊的中心轴向交叉的方向形成的交叉部。根据该构成,由于接缝具有沿着与输送辊的中心轴向交叉的方向形成的交叉部, 故能够防止一对端部在该交叉部的位置偏移。上述的打印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接缝具有沿着相对于上述输送辊的中心轴向倾斜的方向形成的倾斜部。根据该构成,由于接缝具有沿着相对于输送辊的中心轴向倾斜的方向形成的倾斜部,故能够避免一对端部在该倾斜部的位置偏移。上述的打印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接缝具有弯曲形成的弯曲部。根据该构成,由于接缝具有弯曲形成的弯曲部,故能够防止一对端部在该弯曲部的位置偏移。上述的打印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接缝以上述一对端部中的上述输送辊的外周面侧接触、该一对端部中的上述输送辊的内周面侧分离的状态来配置上述一对端部。根据该构成,由于以一对端部中的输送辊的外周面侧接触、该一对端部中的输送辊的内周面侧分离的状态来配置一对端部,故会提高在接缝处的外周面侧的平滑度。因此, 即便输送辊旋转,亦能使其外周面与输送介质稳定地接触。因此,能够以高精度输送输送介质。上述的打印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接缝跨越上述高摩擦层而形成,在上述接缝中的从上述高摩擦层离开的位置形成有贯通上述输送辊内外的开口部。根据该构成,由于接缝跨越高摩擦层而形成,且在接缝中的从高摩擦层离开的位置形成有贯通输送辊的内外的开口部,因此能够防止例如从输送辊的端部侧经由接缝移动的异物到达高摩擦层。由此,能够避免高摩擦层的输送精度的下降。上述的打印装置形成为上述输送辊在上述接缝中的厚度比其他的部分的厚度小。根据该构成,由于形成为输送辊的在接缝的厚度比其他部分的厚度小,故能够调整输送辊的接缝中的内部应力。由此,能够降低因长时间使用输送辊所引起的翘曲。上述的打印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高摩擦层含有无机粒子及有机粒子中的至少一方的粒子,上述粒子的平均粒径比上述接缝中的上述一对端部的距离大。根据该构成,由于高摩擦层含有无机粒子及有机粒子中的至少一方的粒子,且粒子的平均粒径比接缝中的一对端部的距离大,故能够在接缝的内部也形成高摩擦层。上述的打印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接缝具有沿着与上述输送辊的旋转轴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多个交叉部、连结相邻的一对上述交叉部的一侧的端部间的第1直线部、和连结相邻的一对上述交叉部的另一侧的端部间并且比上述第1直线部短的第2直线部,上述第1直线部中的上述一对端部间的距离比上述第2直线部中的上述一对端部间的距离短。根据该构成,形成于一对端部间的接缝,在输送辊的旋转轴方向的中央部形成为与该旋转轴方向近似平行的直线状,仅在该形成为直线状的中央直线部的两侧形成折弯部,因此在接缝的中央直线部消除了基于凹凸的嵌合。因此,与遍及接缝的全长形成基于凹凸的嵌合部的情形相比,难以在输送辊上产生形变、扭转等,容易得到关于正圆度、偏差等形状、尺寸的良好的精度。另外,由于中央部中的一对端部间的距离形成为比第2直线部中的上述一对端部间的距离短,故进一步提高了关于输送辊的形状、尺寸的精度。另外,构成折弯部中的第2直线部的一方的端部成为以相邻的一对交叉部和连结该一对交叉部的端部间的第2直线部作为外形的凸片。因此,在进行冲压加工而欲使该凸片与对置的端部接近或抵接时,该凸片的前端侧不会被充分地弯曲成圆周面状,成为相对于对置的端部浮起到外侧的状态,导致在该第2直线部形成阶梯。这样一来,由于该阶梯,容易在获得的输送辊上产生变形等,关于形状、尺寸很难得到良好的精度。因此,通过使该第2直线部中的端部间的距离比中央直线部更长,减少凸片的前端侧的浮起,由此能够抑制在第2直线部形成阶梯。也就是说,通过像这样抑制在第2直线部形成阶梯,能够抑制缘于该阶梯的输送辊的变形等、提高形状、尺寸的精度。另外,由于第1直线部形成为比第 2直线部长,故在进行冲压加工时,能够使遍及接缝的全长对置的一对端部间以较好的精度接近或抵接。上述的打印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接缝具有设置在上述输送辊的旋转轴方向的中央部、且形成为与该旋转轴方向大致平行的直线状的中央直线部;设置在上述中央部的两侧、沿着与该旋转轴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多个交叉部;连结相邻的一对上述交叉部的一侧的端部间的第1直线部;和连结上述一对交叉部的另一侧的端部间并且比上述第1直线部短的第2直线部,上述中央部中的上述一对端部间的距离比上述第2直线部中的上述一对端部间的距离短。根据该构成,由于形成于一对端部间的接缝,在输送辊的旋转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送辊,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辊具备圆筒轴,该圆筒轴通过使金属板的一对端部对置而形成为圆筒状,并且该圆筒轴在所述一对端部间具有接缝,在所述圆筒轴的与轴心正交的截面形状中,第1轴心对置部的厚度比第2轴心对置部的厚度小,其中,所述第1轴心对置部在经过所述接缝与所述轴心的第1直线上相互对置,所述第2轴心对置部在所述轴心处与所述第1直线正交的第2直线上相互对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岛永光齐藤功一小泽健司等等力秋夫鸭志田伸一青柳健次大野克德清田峻吾上杉良治松山贤司小河秀幸奥山新司新馆彻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