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山东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生产乙醇或丙酮丁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042263 阅读:7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生产乙醇或丙酮丁醇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湿盘研磨机——超微粒融碎机物理方法,对木质纤维素原料进行预处理,打开半纤维素包裹纤维素结构,同时打开纤维素结晶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代替所有的酸、碱及气爆处理方法,不需要高温高压,不加入任何外界金属、硫等有机物,无污染、水解效率高。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产生任何抑制酵母、细菌及厌氧细菌生长发酵的次生物质。本发明专利技术不破坏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目前利用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例如,秸杆、谷物、芦苇、木材等原料进行可循环能源开发,其中关键问题之一就是纤维素、半纤维素物质不能快速被微生物所降解或利用,即使添加纤维素酶和/或者半纤维素酶进行水解,但其水解效果也相当的差。以往纤维素生物质原料会采取物理、化学或者二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预处理。在中国,玉米芯、秸杆富含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物质,作为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的植物类品种,秸杆类物质产量可达6.5亿吨,其中玉米芯年产量可达4000万吨,可作为纤维素生物质转化的重要原料。以往木质纤维素原料预处理的物理方法包括机械磨碎、高压热水处理和蒸汽爆破处理方法,化学方法包括酸处理和碱处理,湿氧化法以及物理化学方法相结合的微波强化酸预处理氨纤维爆破法等,但其各有优缺点。纤维素酶等物质必须接触、吸附到纤维素底物才能使纤维素反应得到充分进行,而纤维素的结晶区、表面状态、组分结构和木质素、以及纤维素被半纤维素所覆盖都不同程度影响了纤维素生物质的水解。专利CN200810049574(公开号CN101381743A) “秸杆类生物质通过固态酶解预处理产生氢气和乙醇的方法”分析了一系列该类专利的优缺点,而CN200810049574专利采用研碎、酶解、发酵等工艺其中以1:1值1: 8的固液比混合,然后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固体酶,酶解时间为3 25天,酶解时间长,存在酶解效率低,生产周期长,占地面积大,投资成本闻等不利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将木质纤维素进行机械粉碎至直径为2mm以下的颗粒,用水洗涤、烘干后,然后再与水配制成质量比为1-20%的混合液,在厌氧、0-10°C条件下放置12h 84h,使得到的混合液的pH降至3.0 5.5,然后在1-50°C条件下,采用湿磨盘法进行湿浆研磨,研磨至I 180 μ m的碳纤维长度,将纤维素原料纤维纳米化,然后按I 30U/g添加纤维素酶和/或半纤维素酶进行酶解,得到混合水解液(糖化液),然后以1% 10%的接种量接入微生物发酵生产乙醇和/或丙酮和/或丁醇。1-20%混合液放置12h 84h的条件是:0-10°C条件下,不添加任何物质,利用料液自身含有的菌群,进行厌氧发酵,在不添加其他物质,使混合液的PH降至3.0 5.5。按照一定料液比混合后,经过12h 84h的厌氧发酵,其本身产生乳酸、乙酸、丁酸等弱酸,pH呈现弱酸性;在弱酸条件下,更有利于超微粒融碎机对料液进行预处理,更利于打开纤维素结晶区,同时方便于下一步的酶解过程。所述机械粉碎是将木质纤维素采用切割机或粉碎机进行粉碎。所述湿磨盘法指的是采用超微粒融碎机,通过调节超微粒融碎机中上下两层无孔磨盘圆盘的间隙至I μ m-2cm将纤维素类物质进行研磨,将木质纤维素原料进行纳米化处理。所述磨盘的材料为陶瓷、金属或石材。湿磨盘法将I 20%的木质纤维素和水的混合液采用超微粒融碎机进行湿浆研磨,而此混合料液即湿浆其经过12h 84h的厌氧发酵,然后通过调节超微粒融碎机中上下两层无孔磨盘圆盘的间隙将纤维素类物质进行研磨,研磨产物颗粒为乳化物,其固体物质粒度直径一般在I 180 μ m,即纤维原料纳米化,充分的打开了木质纤维素物质结晶区,浆液中含有单糖(木糖、葡萄糖、阿拉伯糖)、低聚糖(二糖、三糖)等多种可溶性糖。研磨机指的是具有上下两层磨盘并利用磨盘进行研磨的机械。纤维素酶和/或半纤维素酶进行酶解的条件为:在厌氧条件下产生的PH3.0 PH5.5的条件下,在30 60°C范围内进行水解,得到混合水解液。所述纤维素酶包含内切酶、外切酶、葡萄糖苷酶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或三种的混合物以任意比例混合,所述半纤维素酶包含木聚糖酶、木糖苷酶、甘露聚糖酶、甘露糖苷酶、阿拉伯呋喃糖酶、阿魏酸酯酶中的一种或以任意比例混合的多种的混合物。所述微生物是指酵母、梭菌、运动发酵单胞菌、大肠杆菌以及它们的转基因微生物中的一种或者以任意比例的多种的混合微生物。木质纤维素为玉米秸杆、玉米芯、稻杆、麦杆、木屑或麦草中的一种或者以任意比例混合的多种的木质纤维素材料。这里的木质纤维素材料还包括以玉米秸杆、玉米芯、稻杆、麦杆、木屑或麦草为原料经`过各种常规预处理和各种常规加工处理后产品以及废弃物。酶解得到的混合水解液(糖化液)直接发酵生产乙醇,或者以混合水解液作为碳源,再添加发酵丙酮、丁醇和乙醇所必需的氮源,然后接种微生物进行发酵。所述氮源与碳源的质量比为(I 5): 40。所述氮源为酵母粉、蛋白胨、酵母膏、牛肉膏、鱼粉、豆饼粉、玉米浆、硫酸铵、尿素、硝酸钠中的一种或以任意比例混合的多种的混合物。以上述一系列可以作为氮源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等均可作氮源。研磨机分很多种,以往所述的研磨机属于机械粉碎,仅可以将大块状或整体秸杆、玉米芯进行粉碎,随着预处理方法的改进,不少研究者采用了球磨机,球磨机可以将原始的研磨机粉碎至mm级颗粒大小,能耗大。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湿磨盘法,其所用的研磨机是日本MKZAlO超微粒融碎机(益子产业株式会社,日本埼玉县Masuko Sangyo C0., Ltd.,Saitama, Japan),其两层研磨磨盘间距离可以调节至I 2 μ m,属于纳米超微粉碎领域,其研磨出来的料液呈现高度乳化状,而不是肉眼可见的颗粒状,其乳化粒度大小一般为(I 180 μ m),能耗小。其研磨出的料液本身已经具备50%左右的单糖和部分低聚寡糖,可以直接用于发酵生产,但鉴于为了提高发酵生产过程中产物的量所以才采用了酶解法辅助进行发酵;作为传统的机械研磨预处理方法是无法达到的。本专利技术以玉米芯、秸杆等木质纤维素原料进行预处理及糖化:玉米芯、秸杆等木质纤维素原料经过本专利技术预处理,直接添加混合酶制剂进行酶解、糖化。乙醇发酵和/或丙酮、丁醇发酵:以糖化液直接发酵生产乙醇,或者以糖化液作为碳源,混合发酵丙酮、丁醇和乙醇所必需的氮源(例如碳源糖含量为40g/L,氮源为I 5g/L),然后接种相应的微生物进行乙醇发酵和/或丙酮、丁醇发酵。对于丙酮丁醇梭菌或者拜氏梭菌等可以产乙醇、丙酮、丁醇三种有机溶剂;对于酵母菌等菌株可能只能产乙醇,所以对于接种不同目的的微生物可以用作生产不同的发酵产物。本专利根据纤维素类物质研碎之后采用超微粒融碎机的湿磨盘法对料液进行处理,其粉碎粒度及湿磨盘法研磨后,纤维粒度在180微米以下,呈纳米化状态,此纤维粒度能充分打开木质纤维素类纤维结晶区,可以起到像酸、碱水解,高压蒸煮,气爆等预处理方法类似的效果,破坏纤维素原料的结晶区和木质素保护层,使纤维素结构松散,利于快速高效的酶解,缩短生产周期;同时湿盘法研磨出的料液由于粒度处于纳米级,很大一部分纤维素已经变为单糖或 低聚糖,即研磨后即可获得一定浓度的糖化液,为了提高糖化液的含糖量采用了补加纤维素酶和/或半纤维素酶的方法,鉴于湿磨盘法对木质纤维素物质结构的影响,在添加混合酶制剂的条件下,可以完成快速、高效糖化,可以完成分步糖化和同步糖化发酵。可以进行短时间快速酶解,进一步提高糖化液中可被微生物利用的葡萄糖、木糖等含量,从而在发酵过程中提高产物的含量,降低利用木质纤维质资源进行产能发酵的时间。该方法可以减少环境的污染,同时减低预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生产乙醇或丙酮丁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木质纤维素进行机械粉碎至直径为2mm以下,用水洗涤、烘干后,然后再与水配制成质量比为1-20%的混合液,在厌氧、0-10℃条件下放置12h~84h,使得到的混合液的pH降至3.0~5.5,然后在1-50℃条件下,采用湿磨盘法进行湿浆研磨,研磨至1~180μm的碳纤维长度,将研磨后的原料按1~30U/g添加纤维素酶和/或半纤维素酶进行酶解,得到混合水解液,然后以1%~10%的接种量接入微生物发酵生产乙醇和/或丙酮和/或丁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诩程少博张杰夏蕊蕊肖林曲音波王明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山东龙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