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腔内灌注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42074 阅读:2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主动脉腔内灌注管,该主动脉腔内灌注管包括灌注管本体、套接在灌注管本体外部的增压部件以及与灌注管本体并行设置的吸引管。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术中无需深低温以及可减少降温复温过程对全身重要脏器功能的影响的主动脉腔内灌注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医疗器械,涉及一种灌注管,尤其涉及一种主动脉腔内灌注管
技术介绍
对于累及主动脉弓部的主动脉夹层、大血管动脉瘤多数病人在手术过程中需行降主动脉内支架置入手术(改良“象鼻手术”),进行该手术需要将全身温度降低至18-M摄氏度,然后在选择性低流量脑部灌注情况下,降主动脉内停循环,即降主动脉远端灌注器官, 包括脊髓、肝脏、肾脏、消化道等无血液灌注,待降主动脉内支架直视置入、支架近端与升主动脉端人工血管进行吻合后,再恢复降主动脉内血液灌注,降主动脉远端停循环时间一般在60min以内,由于降主动脉远端停循环和降温复温过程,容易造成远端器官的缺血而引起相应的并发症,包括急性肝、肾功能不全、胃肠道功能紊乱、脊髓缺血引起神经系统症状, 严重者可造成截瘫、严重的肝肾功能衰竭,导致患者手术后恢复不良、严重并发症或死亡。 目前在国内外尚未有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医疗器械或措施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术中无需深低温以及可减少降温复温过程对全身重要脏器功能的影响的主动脉腔内灌注管。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主动脉腔内灌注管,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主动脉腔内灌注管包括灌注管本体、套接在灌注管本体外部的增压部件以及与灌注管本体并行设置的吸引管。上述增压部件呈扁平状套接在灌注管本体外部。上述增压部件包括扁平状的增压球囊以及与增压球囊相贯通的增压管;所述扁平状的增压球囊套接在灌注管本体外部;所述增压管与灌注管本体并行设置。上述增压部件还包括连接在增压管端部的增压仓。上述增压仓是增压水仓或增压气囊。上述增压部件还包括设置在增压管上的增压阀门。上述吸引管并行设置于灌注管本体的内壁或外壁上。上述吸引管是负压吸引管。上述灌注管本体上还设置有侧孔;所述侧孔是一个或多个。上述侧孔是多个时,所述侧孔非对称设置于灌注管的灌注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将吸引管、灌注管以及增压球囊集为一体,使传统的灌注管具有多种功能, 灌注管非常易于置入血管腔内使用,增压球囊近端压力控制活塞阀门设计可以根据注入生理盐水量或气体来控制球囊外径,球囊外部采用扁平形状设计,便于更好的与支架内血管贴附,通过球囊压力使得支架内血管能均勻扩张从而与患者病变血管更好贴合,灌注管侧壁附由负压吸引排气管道,便于在灌注过程前和灌注过程中排气,防治远端器官气栓形成,灌注管内径可达6-8mm,管壁头部采用非对称多侧孔设计,能够根据不同体重患者选择所需的灌注流量;本专利技术通过该主动脉腔内灌注管的使用,可以将降主动脉远端停循环时间缩短至5min以内,术中无需深低温,减少降温复温对全身重要脏器功能的影响,对于减少复杂主动脉夹层和大血管动脉瘤的并发症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较强的创新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主动脉腔内灌注管在使用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灌注管远端;2-灌注管本体;3-增压球囊;4-增压管;5-吸引管;6_增压阀门; 7-增压仓;8-灌注管近端。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主动脉腔内灌注管包括灌注管本体2、套接在灌注管本体1外部的增压部件以及与灌注管本体1并行设置的吸引管5。增压部件呈扁平状套接在灌注管本体1的外部,增压部件采用扁平形状设计,便于更好的与支架内血管贴附,通过增压部件的压力使得支架内血管能均勻扩张从而与患者病变血管更好贴合。增压部件包括扁平状的增压球囊3以及与增压球囊3相贯通的增压管4 ;扁平状的增压球囊3套接在灌注管本体1的外部;增压管4与灌注管本体1并行设置。同时,增压部件还包括连接在增压管4端部的增压仓7,增压仓7可以是增压水仓或增压气囊,只要能起到增压的效果或目的都是可以的。为了便于控制增压过程,在增压管4上还设置有增压阀门6,该增压阀门6对增压仓至增压球囊中的压力进行控制,使用非常方便。吸引管5并行设置于灌注管本体1的内壁或外壁上,吸引管5是负压吸引管。灌注管本体1上还设置有一个或多个侧孔,侧孔是多个时,侧孔非对称设置于灌注管的灌注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血管腔内动脉灌注管集侧壁球囊加压、吸引排气和动脉灌注为一体,主动脉插管采用医用PVC材料,包括外部加压球囊、排气吸引管和动脉灌注管组成管道外为扁平形状球囊,球囊长度5-6cm,球囊完全膨胀时最大径可达4-5cm,球囊经3mm内径的管道连接与压力控制活塞阀门,该阀门通过注射器加压时可将生理盐水由外注入球囊内使球囊扩充,减压时可将生理盐水从球囊内排出。插管为内径6-8mm软质可变角度动脉灌注管组成,管壁前端Icm采用多侧孔设计,孔径为Imm左右,动脉灌注管壁附有一内径2mm左右的吸引管,分别开口与球囊前后两端的动脉灌注管的外侧壁,球囊前端近端开口接负压吸引排气。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主动脉腔内灌注管配合降主动脉内远端支架使用,降主动脉内支架置入后,从升主动脉近端分支血管一头内置入该主动脉腔内灌注管,然后进入将主动脉内支架,灌注管近端8连接于体外循环机动脉灌注管向灌注管远端1进行灌注,先低流量控制灌注同时将排气管近端接负压吸引排气,然后向球囊内注入生理盐水或气体,逐步使得球囊外部与支架内壁血管完整贴合且球囊上端无漏血后,根据病人体重选择合适灌注流量,同时保持吸引管道的持续负压吸引防治气体灌注入降主动脉远端器官。然后进行升主动脉远端与降主动脉支架近端血管的吻合,吻合结束后,停止负压吸引和灌注管血液灌注, 通过负压对球囊进行减压后取出主动脉腔内灌注管。权利要求1.一种主动脉腔内灌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脉腔内灌注管包括灌注管本体、套接在灌注管本体外部的增压部件以及与灌注管本体并行设置的吸引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脉腔内灌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部件呈扁平状套接在灌注管本体外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脉腔内灌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部件包括扁平状的增压球囊以及与增压球囊相贯通的增压管;所述扁平状的增压球囊套接在灌注管本体外部;所述增压管与灌注管本体并行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动脉腔内灌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部件还包括连接在增压管端部的增压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动脉腔内灌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仓是增压水仓或增压气囊。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5所述的主动脉腔内灌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部件还包括设置在增压管上的增压阀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主动脉腔内灌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管并行设置于灌注管本体的内壁或外壁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主动脉腔内灌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管是负压吸引管。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脉腔内灌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管本体上还设置有侧孔;所述侧孔是一个或多个。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主动脉腔内灌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孔是多个时,所述侧孔非对称设置于灌注管的灌注端。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主动脉腔内灌注管,该主动脉腔内灌注管包括灌注管本体、套接在灌注管本体外部的增压部件以及与灌注管本体并行设置的吸引管。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术中无需深低温以及可减少降温复温过程对全身重要脏器功能的影响的主动脉腔内灌注管。文档编号A61M29/02GK102302820SQ20111026803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3日专利技术者俞世强, 刘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主动脉腔内灌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脉腔内灌注管包括灌注管本体、套接在灌注管本体外部的增压部件以及与灌注管本体并行设置的吸引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维勋俞世强金振晓陈文生易定华刘金成杨阳闫小龙韩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