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阴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041983 阅读:2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阴极极片,其包括阴极集流体和附着于阴极集流体上的阴极膜片,阴极膜片上具有多个微孔或凹槽,微孔或凹槽的深度小于其所在阴极膜片的厚度。本发明专利技术锂离子电池阴极极片上的微孔或凹槽有利于增加电解液在阴极膜片内部的渗透,有利于增加阴极膜片内的颗粒与电解液接触的机率,在充电时提高了Li+快速迁移能力,有效减少了充电时间;同时,阴极极片上的微孔或凹槽能够为阴极存储更多的电解液提供载体,电解液本身是一种自由流体,电极表面上储存的电解液会通过流动的方式提供给电芯内其他部分,保证了电芯的电解液保有量足够其在低温循环时使用。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阴极极片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尤其是一种能改善电池快充性能和低温性能的。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锂离子电池以其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成为现代电子信息产品不可缺少的化学电源。但是,现有的锂离子电池快速充电和低温环境下充电的能力不足,越来越难以满足客户对电子产品的使用要求。如业界人士所知,多孔电极在工作时,其内表面往往并不能均勻地被用来实现电化学反应,电极内部各处“电极/电解质相”界面上极化不均勻。电极的全部内表面不能同等有效地发挥作用,电极表面附近液层溶剂中离子浓度不够大,热运动的干扰致使溶液中的剩余电荷不可能全部集中排列在分散层的最内侧,在这种情况下,溶液中剩余电荷的分布就具有一定的分散性。锂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往往由于电解液难以完全渗透到膜片内部,电解质粒子在电极内部会出现浓度变化,导致出现浓度极化现象。电极与电解质粒子的交换反应步骤受限,尤其是对能量密度要求较高的电池来说,受限作用更为明显,这是因为膜片越厚, 电解液渗透能力越差,使电极在快速充电过程中极化增加,在一定时间内Li+快速迁移将变得更为困难,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池的快速充电性能。另一方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锂离子电池阴极极片,包括阴极集流体和附着于阴极集流体上的阴极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膜片上具有多个微孔或凹槽,微孔或凹槽的深度小于其所在阴极膜片的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健李枝贤周铁刚刘凯陈轩张介威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