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高低作业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40247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便携式高低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第一折叠臂和第二折叠臂通过转轴连接在一起成X形,第一折叠臂的上端设置有横梁A,第一折叠臂的下端设置有横梁B,第二折叠臂的上端设置有横梁C,第二折叠臂的下端设置有横梁D,连接第一折叠臂和第二折叠臂的转轴上同时设置有第一旁支撑臂、中间支撑臂、轴支撑,第一旁支撑臂上设置有第三踏板,第一旁支撑臂与第二旁支撑臂连接,第二旁支撑臂与轴支撑连接,中间支撑臂的上端设置有横梁F,第二旁支撑臂的末端设置有横梁G,横梁C上设置有第一踏板,第一踏板通过折页与第二踏板连接,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下面右侧设置有挂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折叠、重量轻,体积小,可以单人提携,通过变化可以满足不同高度工作环境的使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在电力系统变电站现场检修作业所必需的一种实用登高工具,广泛应用于其他行业需要登高作业的场所。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建设坚强智能化电网工作的全面展开,电网建设速度飞速发展,新型智能化设备广泛使用,原有电网也随之加大了老旧变电站设备改造工作,新的设备提高了电网的安全运行可靠性,但是新设备机构普遍采用高层布置,给现场检修及应急抢修带来不便,而从市场上购置的检修绝缘作业平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效果很不理想,一是体积笨重,现场移动困难、使用十分不便。二是体积较大,路途运输占用空间大,影响其他工器具的装载;三是高度只有固定一种模式,不能满足现场不同高度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便携式高低作业平台,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结构包括第一踏板、第二踏板、第三踏板、第一折叠臂、横梁A、横梁B、第二折叠臂、横梁C、横梁D、第一旁支撑臂、横梁E、中间支撑臂、横梁F、第二旁支撑臂、横梁G、轴支撑、加强筋、挂钩,其特征在于第一折叠臂和第二折叠臂通过转轴连接在一起成X形,第一折叠臂和第二折叠臂外侧设置有加强筋,第一折叠臂的上端设置有横梁A,第一折叠臂的下端设置有横梁B,第二折叠臂的上端设置有横梁C,第二折叠臂的下端设置有横梁D,连接第一折叠臂和第二折叠臂的转轴上同时设置有第一旁支撑臂、中间支撑臂、轴支撑,第一旁支撑臂上设置有第三踏板,第一旁支撑臂与第二旁支撑臂连接,第二旁支撑臂与轴支撑连接,中间支撑臂的上端设置有横梁F,第二旁支撑臂的末端设置有横梁 G,横梁C上设置有第一踏板,第一踏板通过折页与第二踏板连接,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下面右侧设置有挂钩,本技术使用绝缘材料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折叠、重量轻,体积小,可以单人提携,通过变化可以满足不同高度工作环境的使用,平台使用绝缘材料,保障了工作人员的操作安全,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平板状态实施例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平板状态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高低平台状态实施例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高低平台状态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中第一踏板1、第二踏板2、第三踏板3、第一折叠臂4、横梁A4. 1、横梁B 4. 2、 第二折叠臂5、横梁C5. 1、横梁D 5. 2、第一旁支撑臂6、横梁E6. 1、中间支撑臂7、横梁F 7. 1、第二旁支撑臂8、横梁G8. 1、轴支撑9、加强筋10、挂钩11。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技术作以下具体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结构包括第一踏板 1、第二踏板2、第三踏板3、第一折叠臂4、横梁A4. 1、横梁B 4. 2、第二折叠臂5、横梁C5. 1、 横梁D 5. 2、第一旁支撑臂6、横梁E 6.1、中间支撑臂7、横梁F 7. 1、第二旁支撑臂8、横梁 G8. 1、轴支撑9、加强筋10、挂钩11。第一折叠臂4和第二折叠臂5通过转轴连接在一起成 X形,第一折叠臂4和第二折叠臂5外侧设置有加强筋10,第一折叠臂4的上端设置有横梁 A4. 1,第一折叠臂4的下端设置有横梁B 4. 2,第二折叠臂5的上端设置有横梁C5. 1,第二折叠臂5的下端设置有横梁D 5. 2,连接第一折叠臂4和第二折叠臂5的转轴上同时设置有第一旁支撑臂6、中间支撑臂7、轴支撑9,第一旁支撑臂6上设置有第三踏板3,第一旁支撑臂6与第二旁支撑臂8连接,第二旁支撑臂8与轴支撑9连接,中间支撑臂7的上端设置有横梁F 7. 1,第二旁支撑臂8的末端设置有横梁G8. 1,横梁C5. 1上设置有第一踏板1,第一踏板1通过折页与第二踏板2连接,第一踏板1和第二踏板2下面右侧设置有挂钩11。在较低设备工作时,通过演变,将其变为高度为0.7M,平面为1. 12M乘0. 75M的平台,满足较低高度的工作,如图1和图2所示,将第一踏板1和第二踏板2成X撑开,中间支撑臂7竖立顶在第一踏板1和第二踏板2中间,第二踏板2上的挂钩11钩在横梁A4. 1 上固定。在高层布置机构工作时,通过演变,可将其演变成高度为1. 12M、两层台阶、平面为 0. 5IM乘0. 75M的作业平台,如附图3和附图4所示,将第一踏板1和第二踏板2成X撑开, 第一踏板1上的挂钩11钩在横梁A4. 1上固定,使第一旁支撑臂6伸出平放,第一旁支撑臂 6与第二旁支撑臂8成直角使第二旁支撑臂8直立于底面,第二踏板2垂下,形成第三踏板 3为第一平台,第一踏板1成第二高平台的结构。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请求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权利要求1.便携式高低作业平台,包括第一踏板(1)、第二踏板O)、第三踏板(3)、第一折叠臂 (4)、横梁A(4. 1)、横梁B(4. 2)、第二折叠臂(5)、横梁C(5. 1)、横梁D(5. 2)、第一旁支撑臂 (6)、横梁E(6. 1)、中间支撑臂(7)、横梁F(7. 1)、第二旁支撑臂(8)、横梁G(8. 1)、轴支撑 (9)、加强筋(10)、挂钩(11),其特征在于第一折叠臂(4)和第二折叠臂(5)通过转轴连接在一起成X形,第一折叠臂(4)的上端设置有横梁A(4. 1),第一折叠臂(4)的下端设置有横梁B 2),第二折叠臂(5)的上端设置有横梁C (5. 1),第二折叠臂(5)的下端设置有横梁 D(5. 2),连接第一折叠臂(4)和第二折叠臂(5)的转轴上同时设置有第一旁支撑臂(6)、中间支撑臂(7)、轴支撑(9),第一旁支撑臂(6)上设置有第三踏板(3),第一旁支撑臂(6)与第二旁支撑臂(8)连接,第二旁支撑臂(8)与轴支撑(9)连接,中间支撑臂(7)的上端设置有横梁F (7. 1),第二旁支撑臂(8)的末端设置有横梁G (8. 1),横梁((5. 1)上设置有第一踏板(1),第一踏板(1)通过折页与第二踏板( 连接,第一踏板(1)和第二踏板( 下面右侧设置有挂钩(11)。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便携式高低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第一折叠臂和第二折叠臂通过转轴连接在一起成X形,第一折叠臂的上端设置有横梁A,第一折叠臂的下端设置有横梁B,第二折叠臂的上端设置有横梁C,第二折叠臂的下端设置有横梁D,连接第一折叠臂和第二折叠臂的转轴上同时设置有第一旁支撑臂、中间支撑臂、轴支撑,第一旁支撑臂上设置有第三踏板,第一旁支撑臂与第二旁支撑臂连接,第二旁支撑臂与轴支撑连接,中间支撑臂的上端设置有横梁F,第二旁支撑臂的末端设置有横梁G,横梁C上设置有第一踏板,第一踏板通过折页与第二踏板连接,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下面右侧设置有挂钩。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折叠、重量轻,体积小,可以单人提携,通过变化可以满足不同高度工作环境的使用。文档编号E04G1/15GK202100184SQ201020602839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2日专利技术者高世伟, 高鑫 申请人:山西省电力公司忻州供电分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便携式高低作业平台,包括第一踏板(1)、第二踏板(2)、第三踏板(3)、第一折叠臂(4)、横梁A(4.1)、横梁B(4.2)、第二折叠臂(5)、横梁C(5.1)、横梁D(5.2)、第一旁支撑臂(6)、横梁E(6.1)、中间支撑臂(7)、横梁F(7.1)、第二旁支撑臂(8)、横梁G(8.1)、轴支撑(9)、加强筋(10)、挂钩(11),其特征在于第一折叠臂(4)和第二折叠臂(5)通过转轴连接在一起成X形,第一折叠臂(4)的上端设置有横梁A(4.1),第一折叠臂(4)的下端设置有横梁B(4.2),第二折叠臂(5)的上端设置有横梁C(5.1),第二折叠臂(5)的下端设置有横梁D(5.2),连接第一折叠臂(4)和第二折叠臂(5)的转轴上同时设置有第一旁支撑臂(6)、中间支撑臂(7)、轴支撑(9),第一旁支撑臂(6)上设置有第三踏板(3),第一旁支撑臂(6)与第二旁支撑臂(8)连接,第二旁支撑臂(8)与轴支撑(9)连接,中间支撑臂(7)的上端设置有横梁F(7.1),第二旁支撑臂(8)的末端设置有横梁G(8.1),横梁C(5.1)上设置有第一踏板(1),第一踏板(1)通过折页与第二踏板(2)连接,第一踏板(1)和第二踏板(2)下面右侧设置有挂钩(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世伟高鑫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省电力公司忻州供电分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