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柱及其吊装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37322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制柱,其柱体上包括起模孔、起吊孔和校正孔。还提供该预制柱的吊装工具。该吊装工具包括吊车、千斤顶以及吊装辅助工具。该吊装辅助工具包括起模、起吊和校正辅助工具。起模辅助工具包括用于插入所述起模孔中的起模棒以及将起模棒固定在预制柱上的阻挡件。起吊辅助工具包括用于插入所述起吊孔中的起吊棒以及用于插入起吊棒末端的销孔中的销子。校正辅助工具包括校正架、螺栓和螺母,通过预制柱上的校正孔以及校正架上的对应的孔,用螺栓和螺母将校正架固定在预制柱上。采用这种预制柱及其吊装工具,可以避免预制柱吊装过程中的高空摘钩和割吊环等危险操作,同时可以避免磨损柱体的表面和边角。(*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说,涉及一种预制柱及其吊装工具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中,经常需要将大型预制柱(例如,10米-30米长的大型工字柱等)从其制作现场吊运到施工现场并将其直立地安装在施工现场的预定位置处。一般情况下,先在离施工现场不远的地方制作所需要的预制柱,然后再将制作好的预制柱吊运到施工现场并安装在预定位置处。由于制作预制柱时在预制柱的四周支设有模板,因此,在吊运预制柱之前,需要将预制柱四周的模板剥掉,这个过程也称作起模。除了制作预制柱时预制柱所平躺的侧面上的模板外,其它模板均可以被直接剥掉,而要剥掉制作预制柱时预制柱平躺的侧面上的模板,则需要先使预制柱作90°翻身,然后才能剥离该模板。剥掉预制柱上的模板之后,通过吊车将预制柱竖直地吊运到施工现场,然后使预制柱直立在预定的位置处。在预制柱直立在预定位置处之后,还需要对预制柱的垂直度和方位进行校正,使其达到施工要求。因此,上述预制柱的吊装过程一般可分为起模、起吊和校正三个子过程。传统的预制柱在柱体表面预留有与柱体一体连接的钢筋吊环,这样,在预制柱的吊装过程中,可以用吊车上的吊钩勾住这些吊环进行起模、起吊,在将这些预制柱直立在预定位置之后,可以用千斤顶抵住预制柱柱体来校正其垂直度和方位。通过预制柱上的吊环进行起模和起吊的缺点是,在起吊结束后需要进行高空摘钩,这会产生安全隐患。另外,在将预制柱安装好之后,通常需要将吊环切割掉,以提高施工成品的观感,而切割吊环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而且也浪费不少钢材。再者,直接用千斤顶抵住预制柱柱体来校正其垂直度和方位,会在柱体上留下磨痕,影响柱体的清水砼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在考虑了上述问题之后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柱及其吊装工具,采用这种预制柱及其吊装工具,在预制柱的吊装过程中可以避免进行高空摘钩和割吊环等危险操作,同时可以避免磨损柱体的表面和边角。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预制柱,该预制柱包括预制柱柱体,该预制柱还包括多个起模孔,被设置在所述预制柱柱体上,与该预制柱柱体的纵轴垂直并与制作该预制柱时该预制柱所平躺的侧面平行;至少一个起吊孔,被设置在所述预制柱柱体的柱头附近,并与该预制柱柱体的一个侧面垂直;以及至少两个校正孔,被设置在所述预制柱柱体的柱脚附近,并与该预制柱柱体的一个侧面垂直。优选地,所述起吊孔所垂直的所述预制柱柱体的侧面可以为制作该预制柱时该预制柱所平躺的侧面。另外,优选地,所述起模孔、起吊孔以及校正孔的孔壁可以由PVC管形成。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预制柱的吊装工具,该吊装工具用于使上述预制柱直立在预定位置,所述吊装工具包括吊车、千斤顶,还包括吊装辅助工具,所述吊装辅助工具包括多个起模辅助工具,每个起模辅助工具包括起模棒,用于插入所述预制柱的起模孔中,该起模棒的一端粗于所述起模孔并形成有吊环;以及阻挡件,与所述起模棒的另一端可拆卸地结合;至少一个起吊辅助工具,每个起吊辅助工具包括起吊棒,用于插入所述预制柱的起吊孔中,该起吊棒的一端粗于所述起吊孔并形成有吊环,该起吊棒的另一端附近形成有销孔;以及销子,用于紧密地插入所述起吊棒上的销孔中,该销子的一端粗于所述销孔并形成有吊环;以及至少一个校正辅助工具,每个校正辅助工具包括至少一个校正架、至少两个螺栓和至少两个螺母,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校正架中的每个校正架上设有至少两个与所述预制柱上的校正孔对应的孔,通过所述校正架上的孔及其所对应的预制柱上的校正孔,使用所述螺栓和螺母将所述校正架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预制柱的侧面上。优选地,所述起吊棒从形成有吊环的一端到形成有销孔的一端逐渐变细。如上所述,使用本技术所述的预制柱及其吊装工具,在预制柱的吊装过程中可以避免进行高空摘钩和割吊环等危险操作,同时可以避免磨损柱体的表面和边角,从而不仅消除了操作中的安全隐患、节省了预留吊环的钢材,而且可以使施工成品的观感大为提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预制柱及其起模辅助工具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预制柱及其起吊辅助工具的侧视示意图; 以及图3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预制柱及其校正辅助工具的侧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技术所述的预制柱及其吊装工具的一个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此外,在本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图中的各部分未按比例画出。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预制柱10及其起模辅助工具20的俯视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预制柱10(例如,大型工字柱)包括预制柱柱体11, 该预制柱10还包括多个起模孔12,至少一个起吊孔13以及至少两个校正孔14。起模孔12被设置在预制柱柱体11上,与预制柱柱体11的纵轴垂直并与制作预制柱10时预制柱10所平躺的侧面(即图1中的纸面)平行。起吊孔13被设置在预制柱柱体11的柱头附近,并与预制柱柱体11的一个侧面垂直。后面将会说明,优选地,起吊孔13所垂直的预制柱柱体11的侧面为制作预制柱10时预制柱10所平躺的侧面,即图1中的纸面。两个校正孔14被设置在预制柱柱体11的柱脚附近,并与预制柱柱体11的一个侧面垂直。在制作上述预制柱10时,在预制柱柱体11内的适当位置处按上述取向埋设PVC 管(即,建筑上常用的硬聚氯乙烯管),经混凝土浇筑形成预制柱10后,就在预制柱柱体11 上的适当位置处留下以所述PVC管为孔壁的起模孔12、起吊孔13和校正孔14。这些预留孔替代了传统预制柱上的吊环,用于与下面要描述的吊装辅助工具结合,以便对预制柱10 进行吊运和安装。一般地,起模孔12可以设为例如2个或4个,这些起模孔12在柱头和柱脚之间的柱体上沿柱体纵轴均勻分布。起吊孔13可以设为例如1个,但根据预制柱的重量以及预留孔孔径的要求,也可以设为多个。校正孔14至少需要2个,如下面所述。预制柱10制好之后,通过吊装工具将其吊运到预定地点并进行安装。这个过程分为起模、起吊和校正三个步骤。在这个过程中用到的吊装工具包括吊车、千斤顶以及本技术所述的吊装辅助工具。本技术所述的吊装辅助工具包括多个起模辅助工具、至少一个起吊辅助工具和至少一个校正辅助工具。图1、图2和图3分别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预制柱10及其与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起模辅助工具20、起吊辅助工具30和校正辅助工具40相结合的示意图。在起吊预制柱10之前,先要对其进行起模,也即是先要将预制柱10四周的模板剥掉。除了制作预制柱10时预制柱10所平躺的侧面(即图1中的纸面)上的模板外,其它模板均可以被直接剥掉,而要剥掉制作预制柱10时预制柱10所平躺的侧面上的模板(即预制柱10所压着的模板),则需要先使预制柱10作90°翻身。如图1所示,对于本技术所述的预制柱10,提供多个起模辅助工具20,它们分别与预制柱10上的多个起模孔12对应,每个起模辅助工具20包括起模棒21,用于插入预制柱10上的起模孔12中,起模棒21 的一端粗于起模孔12并在该端形成有吊环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柱,包括预制柱柱体,其特征在于,该预制柱还包括:多个起模孔,被设置在所述预制柱柱体上,与该预制柱柱体的纵轴垂直并与制作该预制柱时该预制柱所平躺的侧面平行;至少一个起吊孔,被设置在所述预制柱柱体的柱头附近,并与该预制柱柱体的一个侧面垂直;以及至少两个校正孔,被设置在所述预制柱柱体的柱脚附近,并与该预制柱柱体的一个侧面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福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