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肘杆式四锤头锻造装置,属于金属压力加工机械领域,包括有上下砧座、上下锤头、左右侧滑块和左右侧锤头。特征是在上下砧座的左右两侧分别对称地安装有双肘杆机构,该双肘杆机构是由摆杆、连杆、肘杆及导杆构成,摆杆上端与上砧座上固定点相铰接,下端为动点分别与连杆、肘杆Z1、Z2上端相铰接,连杆的下端为动点分别与肘杆Z3、Z4上端相铰接,肘杆Z1、Z3下端分别与下砧座的固定点相铰接,肘杆Z2、Z4下端分别与侧滑块上的固定点相铰接,导杆上端与侧滑块上的固定点相铰接,下端与下砧座固定点相铰接。优点是将滑动摩擦变为转动摩擦,降低能耗,节省能源。同时,四个锤头位置随着坯料直径变化而改变,可以改变连杆及肘杆机构的长度和比例来调整锤头间距离,调整锻造坯料直径范围,扩大了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压力加工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肘杆式四锤头锻造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环保节能的要求,快速、高效锻造越来越显得重要, 尤其是对难变形材料。此外大压机的投入,充分、有效地利用大功率压机,提升大压机的工作量也是当前国内亟需解决的问题。传统自由锻液压机只是靠上下两个锤头挤压坯料沿轴向和横向变形完成锻造工作,由于横向变形不仅拔长效率低,而且难变形,还极容易在横向变形的表面开裂,为此,在自由锻造砧型方面有采用上下V型砧进行锻造,这比上下平砧两锤头自由锻来说拔长效率有所提高,而且具有防止表面开裂的功能。V型砧尺寸一定,对工件接触点也不变,拔长效果有限。怎样能够在变形过程中砧形随着工件的变化而改变,专利ZL 200780001312“四锤头锻造设备”和专利ZL94223996. 2 “双主动、双被动四锤头锻造机”是将上下左右四个锻锤安装在有斜面和防磨片的支架上,上下锻锤支架与侧面锻锤支架运动连接,上下锻锤支架与设备活动横梁和工作台固定,上锤头的运动依靠活动横梁带动,而左右侧面锤头通过斜面运动连接被上支架带动。上述两专利上下锤头的运动靠压机运动来实现,两个侧锤头的运动靠40 50度的斜面通过上下锤头相对运动而实现,侧锤头的水平分力靠斜面来产生,水平分力的大小受锤头作业的支撑面积的影响,并且整个过程都是滑动摩擦,摩擦力大、作业面润滑要求苛刻,而且润滑剂也难以封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肘杆式四锤头锻造装置,可有效地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如图1所示,它包括有上下砧座4、11、上下锤头5、10、左右侧滑块6、9、左右侧锤头 7、8,其特征是在上下砧座4、11的左右两侧分别对称地安装有双肘杆机构,该双肘杆机构的构造是以左侧为例是由摆杆1、连杆2、肘杆τγ、Z2、Z3、Z4及导杆3构成,摆杆1的上端与上砧座4上固定点A相铰接,下端为动点B,分别与连杆2、肘杆\、L的上端相铰接,连杆2 的下端为动点C,分别与肘杆Z3、Z4的上端相铰接,肘杆\、Z3的下端分别与下砧座11上的固定点E、F相铰接,肘杆&、&下端分别与侧滑块6上的固定点E'、F'相铰接,导杆3的上端与侧滑块6上的固定点F'相铰接,下端与下砧座11上的固定点D相铰接。本专利技术优点及积极效果是变滑动摩擦为转动摩擦,可大大降低能耗,节省能源。同时,实现了四个锤头的位置随着坯料的直径变化而自动改变,还可以改变连杆及肘杆机构的长度和比例来调整锤头间的距离,来调整锻造坯料的直径范围,扩大了装置的使用范围、增加了设备的通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双肘杆式四锤头锻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摆杆 2-连杆 3-导杆 4-上砧座 5-上锤头 6_左侧滑块7-左侧锤头 8-右侧锤头 9-右侧滑块 10-下锤头 11-下砧座ZpZ2^ Z4-肘杆 A、E、E'、F、F'、D_ 固定点 B、C-动点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将本装置安装在液压机上,下砧座11与工作台固定连接,上砧座4与活动横梁固定连接。当开动液压机时活动横梁带动上砧座11及上锤头5向下施压时,带动左右双肘杆机构推动左右侧滑块6、9和左右侧锤头7、8向坯料中心挤压锻造,形成上下左右四个锤头同时同步向坯料中心挤压锻造,坯料由于受挤压锻造的作用只能沿轴向变形, 随后活动横梁向上抬起带动上砧座和上锤头向上抬起,而左右侧滑块和侧锤头在左右双肘杆机构的带动下拉开,接下来坯料在操作机或其他方式作用下沿轴向进给或旋转进行下一步锻造,这样重复锻造完成整个坯料的拔长过程。权利要求1. 一种双肘杆式四锤头锻造装置,它包括有上下砧座(4、11)、上下锤头(5、10)、左右侧滑块(6、9)、左右侧锤头(7、8),其特征是在上下砧座0、11)的左右两侧分别对称地安装有双肘杆机构,以左侧为例该双肘杆机构的构造是它是由摆杆⑴、连杆⑵、肘杆Z”Z2、 Z3、Z4以及导杆(3)构成的,摆杆(1)的上端与上砧座(4)上的固定点A相铰接,下端为动点B,分别与连杆⑵、肘杆\、Z2的上端相铰接,连杆(2)的下端为动点C,分别与肘杆Z3、 &的上端相铰接,肘杆Z1^的下端分别与下砧座(11)上的固定点E、F相铰接,肘杆Ζ2、& 下端分别与侧滑块(6)上的固定点Γ相铰接,导杆(3)的上端与侧滑块(6)上的固定点Γ相铰接,下端与下砧座(11)上的固定点D相铰接。全文摘要一种双肘杆式四锤头锻造装置,属于金属压力加工机械领域,包括有上下砧座、上下锤头、左右侧滑块和左右侧锤头。特征是在上下砧座的左右两侧分别对称地安装有双肘杆机构,该双肘杆机构是由摆杆、连杆、肘杆及导杆构成,摆杆上端与上砧座上固定点相铰接,下端为动点分别与连杆、肘杆Z1、Z2上端相铰接,连杆的下端为动点分别与肘杆Z3、Z4上端相铰接,肘杆Z1、Z3下端分别与下砧座的固定点相铰接,肘杆Z2、Z4下端分别与侧滑块上的固定点相铰接,导杆上端与侧滑块上的固定点相铰接,下端与下砧座固定点相铰接。优点是将滑动摩擦变为转动摩擦,降低能耗,节省能源。同时,四个锤头位置随着坯料直径变化而改变,可以改变连杆及肘杆机构的长度和比例来调整锤头间距离,调整锻造坯料直径范围,扩大了使用范围。文档编号B21J7/14GK102303084SQ20111025203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5日专利技术者何文武, 孙述利 申请人:太原科技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肘杆式四锤头锻造装置,它包括有上下砧座(4、11)、上下锤头(5、10)、左右侧滑块(6、9)、左右侧锤头(7、8),其特征是在上下砧座(4、11)的左右两侧分别对称地安装有双肘杆机构,以左侧为例:该双肘杆机构的构造是:它是由摆杆(1)、连杆(2)、肘杆Z1、Z2、Z3、Z4以及导杆(3)构成的,摆杆(1)的上端与上砧座(4)上的固定点A相铰接,下端为动点B,分别与连杆(2)、肘杆Z1、Z2的上端相铰接,连杆(2)的下端为动点C,分别与肘杆Z3、Z4的上端相铰接,肘杆Z1、Z3的下端分别与下砧座(11)上的固定点E、F相铰接,肘杆Z2、Z4下端分别与侧滑块(6)上的固定点E`、F`相铰接,导杆(3)的上端与侧滑块(6)上的固定点F`相铰接,下端与下砧座(11)上的固定点D相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述利,何文武,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