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34053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排线结构,包括软性排线、金属材、异方向性导电胶以及第一热压点,其中软性排线包括一绝缘材以及设置于绝缘材内的一导线层,绝缘材设有一开口,导线层设有一外露部,外露部经由开口外露于绝缘材。金属材设置于外露部上,异方向性导电胶设于外露部以及金属材之间,第一热压点对应于外露部的第一金属导线设置于金属材上,其中第一金属导线经由对应于第一热压点的异方向性导电胶电性连接于金属材。(*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排线结构,特别关于一种具有接地或跳线功能的排线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科技的突飞猛进,各种电子产品已日益普及地应用于我们的工作及生活当中。在各种电子产品中,排线被大量应用以作为讯号传输的途径。然而,排线在被用于传输讯号时,却会伴随产生高频且高能量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不但会对电子产品内的各部件产生电磁波干扰,更有可能造成人体健康上的危害,因此各国对于电子产品所产生的电磁波强度均订有相当严格的规定。为解决使用排线时所遭遇的电磁波干扰问题,现有技术是利用镭射烧开的技术在软性排线先烧开绝缘层形成一个开口以露出位于软性排线内的接地导线,接着涂刷银浆于软性排线并使接地导线与银浆接触形成电性导通。如此一来,银浆就可屏蔽排线所产生的电磁波,而将其经由接地导线接地后宣泄消除,借此避免排线所产生的电磁波向外传播。然而,上述方法必须要额外使用镭射烧开的加工方式刮除绝缘层以露出位于软性排线内的接地导线,其不仅耗费工时,还导致制造成本的增加。此外,排线若是还要具有跳线的功能时, 现有的做法还要再增加其它复杂的结构与制作程序,所以更难以达到制造成本降低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线结构,具有电磁波屏蔽作用,及接地或跳线功能,可自动化大量生产,有效降低生产时间与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排线结构,包括一软性排线,其中该软性排线包括一绝缘材以及设置于该绝缘材内的一导线层, 该导线层包括平行排列的数条金属导线,该绝缘材设有一开口,该导线层设有一外露部,该外露部经由该开口外露于该绝缘材;一金属材,设置于该外露部上;一异方向性导电胶(ACF),设于该外露部以及该金属材之间;以及至少一第一热压点,对应于该外露部的一第一金属导线设置于该金属材上,其中该第一金属导线经由对应于该第一热压点的该异方向性导电胶电性连接于该金属材。该绝缘材包括一上绝缘层以及一下绝缘层,该导线层设于该上绝缘层以及该下绝缘层之间,该上绝缘层设有该开口,该外露部经由该开口外露于该上绝缘层。该导线层的前端外露于该绝缘材以形成一第一接点部,该导线层的后端外露于该绝缘材以形成一第二接点部,该外露部介于该第一接点部与第二接点部之间,且该外露部距离该第一接点部的间距大小实质等于该外露部距离该第二接点部的间距大小。该排线结构更包括一金属层,设置于该绝缘材上且覆盖于该金属材上。该金属层电性连接于该金属材。更包括一第二热压点,对应于该外露部的一第二金属导线设置于该金属材上,其中该第二金属导线经由对应于该第二热压点的该异方向性导电胶电性连接于该金属材。该第二金属导线上设有一截断部。该第二金属导线为一电源线。该排线结构更包括一第二热压点,对应于该外露部的一第二金属导线设置于该金属材上,其中该第二金属导线经由对应于该第二热压点的该异方向性导电胶电性连接于该金属材。该第二金属导线上设有一截断部。本技术所提供的排线结构,其利用在制作软性排线时就直接将开口设计于绝缘材上,之后利用压合制程将金属材与异方向性导电胶贴合于导线层的外露部上,由于异方向性导电胶在经过热压制程后只有在热压区域的垂直方向才有电性导通的特性,如此可将外露部的第一金属导线电性连接于金属材,借以达到接地或跳线的功能。由于软性排线、 异方向性导电胶以及金属材可以利用合线制程贴合在一起形成具有接地或跳线功能的排线结构,所以很容易达成自动化大量生产,且第一热压点可经由热压制程直接施加于金属材以及异方向性导电胶上,因此本技术的排线结构不仅不会耗费工时,而且还可以自动化量产,如此以达到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以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排线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排线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软性排线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1的排线结构上贴设金属层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2的排线结构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排线结构的制造方法的流程方块示意图;图7为图6的制作软性排线的成型方式示意图;图8为图6的金属材设置于软性排线的导接开口上的成型方式示意图;图9为图6的进行热压步骤于异方向性导电胶上的成型方式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排线结构,此排线结构1包含软性排线2、 金属材5、异方向性导电胶(ACF)6以及第一热压点71,其中软性排线2包括一绝缘材3以及设置于绝缘材3内的一导线层4,该导线层4包括平行排列的数条金属导线42,绝缘材34设有一开口 30,导线层4设有一外露部40,外露部40经由开口 30外露于绝缘材3。金属材5设置于外露部40上,异方向性导电胶6设于外露部40以及金属材5之间。第一热压点71对应于外露部40的一第一金属导线421设置于金属材5上,由于形成第一热压点71 于金属材5上需要经过加热加压的作用,导致位于第一热压点71与第一金属导线421之间的异方向性导电胶6产生垂直方向电性导通的效果,如此使得第一金属导线421可经由对应于第一热压点71的异方向性导电胶6电性连接于金属材5。在本实施例中,绝缘材3包括一上绝缘层32以及一下绝缘层34,导线层4设于上绝缘层32以及下绝缘层34之间,上绝缘层32设有该开口 30,外露部40经由开口 30外露于上绝缘层32,由于此开口 30为预先形成于上绝缘层32上,所以经过合线制程时就可直接将开口 30形成于软性排线2上,之后就不需要再利用镭射烧开的工法在软性排线2上形成此开口 30。一金属层8设置于绝缘材3上且覆盖于金属材5上,金属层8与金属材5之间设有导电胶(未绘示),以使此金属层8电性连接于金属材5。此第一金属导线421为一接地线,金属材5为铝箔,金属层8为铝箔,且金属层8 整个覆盖于绝缘材3上,如此以达到较佳的防止电磁波干扰的效果。此外,可在金属材5上设置第二热压点72,此第二热压点72对应于外露部40的一第二金属导线422设置于金属材5上,其中第二金属导线422经由对应于第二热压点72的异方向性导电胶6电性连接于金属材5,第二金属导线422为一接地线,其可达到类似于第一金属导线421 —样的接地效^ ο在本实施例中,导线层4的前端外露于绝缘材3的上绝缘层32以形成一第一接点部44,导线层4的后端外露于绝缘材3的上绝缘层32以形成一第二接点部46,外露部40 介于第一接点部44与第二接点部46之间,且外露部40距离第一接点部44的间距大小Ll 实质等于外露部40距离第二接点部46的间距大小L2,如此设计的结构可易于自动化量产的实施。此外,在金属材5上除了设置有第一热压点71与第二热压点72外,还可根据客户的需求,额外增加其它热压点的设置。另外,为了让排线结构1具有跳线功能,如图5所示,可在此第二金属导线422上设有一截断部424,该截断部似4使第二金属导线422的第一接点部44与第二接点部46之间呈现断路状态,此时第一金属导线421作为提供电源之用,所以第二金属导线422亦为一电源线,从第一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软性排线,其中该软性排线包括一绝缘材以及设置于该绝缘材内的一导线层,该导线层包括平行排列的数条金属导线,该绝缘材设有一开口,该导线层设有一外露部,该外露部经由该开口外露于该绝缘材;一金属材,设置于该外露部上;一异方向性导电胶,设于该外露部以及该金属材之间;以及至少一第一热压点,对应于该外露部的一第一金属导线设置于该金属材上,其中该第一金属导线经由对应于该第一热压点的该异方向性导电胶电性连接于该金属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少凯
申请(专利权)人: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禾昌兴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