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料装置的改进结构,它包括矩形弹簧、等高柱、等高垫片、传力杆、连接杆等。在卸料板座顶面与凸模固定板之间设有等高垫片;在上模座通孔与上垫板通孔之间形成阶梯面,矩形弹簧套置在上模座通孔内,等高柱和传力杆穿设于上模座、上垫板、凸模固定板内,连接杆上部穿设于凸模固定板上,连接杆上端面与传力杆下端面相对且具有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在T形的传力柱和连接杆之间具有的间隙,在模具没有冲压时特别是模具拆装时由于矩形弹簧的力量没有受力在卸料板和卸料板垫板上,不会导致卸料板和卸料垫板变形和等高柱和螺丝的断裂,可很方便进行模具拆卸。(*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冲压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压料装置的改进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模具压料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上模座1’、上垫板2’、卸料板垫板3’、卸料板4’、止附螺塞5’、矩形弹簧6’、等高柱7’、固定螺丝8’、凸模固定板9’。在这种习用的压料结构中,矩形弹簧6’直接顶在卸料板垫板3’,等高柱7’又直接固定到卸料板4’上,组成模具的压料结构。这种结构存在的问题点是(1)上模的维修拆卸不方便,(2)卸料板4’、 卸料板垫板3’、等高柱7’及固定螺丝8’长期受到矩形弹簧6’的作用力,导致卸料板4’、 卸料板垫板3’的容易变形,同时等高柱7’和固定螺丝8’的容易产生疲劳断裂,影响到模具的精度和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精度高、使用寿命长、模具拆卸方便的压料装置的改进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技术是一种压料装置的改进结构,它主要由上模座、上垫板、凸模固定板、 卸料板座、卸料板、止附螺塞、等高柱矩形弹簧、等高柱、等高垫片、传力杆矩形弹簧、传力杆、连接杆、固定螺丝组成;所述的凸模固定板和上垫板依次固定在上模座上,卸料板座与卸料板固定在一起且卸料板座顶面与凸模固定板相对;在卸料板座顶面与凸模固定板之间设有等高垫片;在上模座、上垫板、凸模固定板上开设多个同轴通孔且上模座通孔直径大于上垫板通孔和凸模固定板的通孔直径,在上模座通孔与上垫板通孔之间形成阶梯面;所述的等高柱矩形弹簧和传力杆矩形弹簧分别套置在不同的上模座通孔内并在通孔上端口分别螺接一止附螺塞;所述的等高柱和传力杆为阶梯柱体,等高柱和传力杆穿设于上模座通孔、上垫板通孔、凸模固定板的通孔时,等高柱和传力杆上部的法兰头顶靠在上模座通孔与上垫板通孔之间的阶梯面上,等高柱的下端面与自下向上穿过卸料板座、卸料板、等高垫片的固定螺丝螺接;所述的传力杆上部穿设于上垫板通孔,连接杆上部穿设于凸模固定板上的通孔,连接杆上端面与传力杆下端面相对且具有间隙。所述的连接杆上端面与传力杆下端面相之间具有0. 03-0. 07mm的间隙。本技术还包括一密封圈,该密封圈套接在连接杆上且位于连接杆与上垫板通孔之间。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技术由于在T形的传力柱和连接杆之间具有 0. 03-0. 07mm的间隙,在模具没有冲压时特别是模具拆装时由于矩形弹簧的力量没有受力在卸料板和卸料板垫板上,不会导致卸料板和卸料垫板变形和等高柱和螺丝的断裂。在模具拆装时又可以很方便进行拆卸,而且在模具进行刃磨上模后,只需相应降低连接杆及等高垫块即可,方便非常。而在冲压时由于间隙只有0. 03-0. 07mm,又不会影响到正常的冲压生产。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习用模具压料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本技术是一种压料装置的改进结构,它主要由上模座1、上垫板 2、凸模固定板3、卸料板座4、卸料板5、止附螺塞6、等高柱矩形弹簧7、等高柱8、等高垫片 9、传力杆矩形弹簧10、传力杆20、连接杆30、固定螺丝40、密封圈50组成。所述的凸模固定板3和上垫板2依次固定在上模座1上,卸料板座4与卸料板5 固定在一起且卸料板座4顶面与凸模固定板3相对;在卸料板座4顶面与凸模固定板3之间设有等高垫片9。在上模座1、上垫板2、凸模固定板3上开设多个同轴通孔且上模座1通孔11、12 直径大于上垫板2通孔21、22和凸模固定板3的通孔31、32直径,在上模座1通孔11与上垫板2通孔21之间形成阶梯面;所述的等高柱矩形弹簧7和传力杆矩形弹簧10分别套置在不同的上模座1通孔11内并在通孔11上端口分别螺接一止附螺塞6。所述的等高柱8为阶梯柱体,等高柱8穿设于上模座1通孔11、上垫板2通孔21、 凸模固定板3的通孔31时,等高柱8上部的法兰头81顶靠在上模座1通孔11与上垫板2 通孔21之间的阶梯面上,等高柱8的下端面与自下向上穿过卸料板座4、卸料板5、等高垫片9的固定螺丝40螺接。所述的传力杆20为阶梯柱体,传力杆20穿设于上模座1通孔12、上垫板2通孔 22、凸模固定板3的通孔32时,传力杆20上部的法兰头201顶靠在上模座1通孔12与上垫板2通孔22之间的阶梯面上,所述的传力杆20上部穿设于上垫板2通孔21,连接杆30 上部穿设于凸模固定板3上的通孔31,连接杆30上端面与传力杆20下端面相对且具有 0. 03-0. 07mm间隙,在本实施例中,间隙取0. 05mm。所述的密封圈50套接在连接杆30上且位于连接杆30与上垫板2通孔22之间。本技术的重点就在于增设了传力杆和连接杆。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即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专利涵盖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压料装置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由上模座、上垫板、凸模固定板、卸料板座、卸料板、止附螺塞、等高柱矩形弹簧、等高柱、等高垫片、传力杆矩形弹簧、传力杆、 连接杆、固定螺丝组成;所述的凸模固定板和上垫板依次固定在上模座上,卸料板座与卸料板固定在一起且卸料板座顶面与凸模固定板相对;在卸料板座顶面与凸模固定板之间设有等高垫片;在上模座、上垫板、凸模固定板上开设多个同轴通孔且上模座通孔直径大于上垫板通孔和凸模固定板的通孔直径,在上模座通孔与上垫板通孔之间形成阶梯面;所述的等高柱矩形弹簧和传力杆矩形弹簧分别套置在不同的上模座通孔内并在通孔上端口分别螺接一止附螺塞;所述的等高柱和传力杆为阶梯柱体,等高柱和传力杆穿设于上模座通孔、上垫板通孔、凸模固定板的通孔时,等高柱和传力杆上部的法兰头顶靠在上模座通孔与上垫板通孔之间的阶梯面上,等高柱的下端面与自下向上穿过卸料板座、卸料板、等高垫片的固定螺丝螺接;所述的传力杆上部穿设于上垫板通孔,连接杆上部穿设于凸模固定板上的通孔,连接杆上端面与传力杆下端面相对且具有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料装置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杆上端面与传力杆下端面相之间具有0. 03-0. 07mm的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料装置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密封圈,该密封圈套接在连接杆上且位于连接杆与上垫板通孔之间。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压料装置的改进结构,它包括矩形弹簧、等高柱、等高垫片、传力杆、连接杆等。在卸料板座顶面与凸模固定板之间设有等高垫片;在上模座通孔与上垫板通孔之间形成阶梯面,矩形弹簧套置在上模座通孔内,等高柱和传力杆穿设于上模座、上垫板、凸模固定板内,连接杆上部穿设于凸模固定板上,连接杆上端面与传力杆下端面相对且具有间隙。本技术由于在T形的传力柱和连接杆之间具有的间隙,在模具没有冲压时特别是模具拆装时由于矩形弹簧的力量没有受力在卸料板和卸料板垫板上,不会导致卸料板和卸料垫板变形和等高柱和螺丝的断裂,可很方便进行模具拆卸。文档编号B21D37/10GK202097297SQ20112015269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3日专利技术者庄向南 申请人:厦门市特克模具工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料装置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由上模座、上垫板、凸模固定板、卸料板座、卸料板、止附螺塞、等高柱矩形弹簧、等高柱、等高垫片、传力杆矩形弹簧、传力杆、连接杆、固定螺丝组成;所述的凸模固定板和上垫板依次固定在上模座上,卸料板座与卸料板固定在一起且卸料板座顶面与凸模固定板相对;在卸料板座顶面与凸模固定板之间设有等高垫片;在上模座、上垫板、凸模固定板上开设多个同轴通孔且上模座通孔直径大于上垫板通孔和凸模固定板的通孔直径,在上模座通孔与上垫板通孔之间形成阶梯面;所述的等高柱矩形弹簧和传力杆矩形弹簧分别套置在不同的上模座通孔内并在通孔上端口分别螺接一止附螺塞;所述的等高柱和传力杆为阶梯柱体,等高柱和传力杆穿设于上模座通孔、上垫板通孔、凸模固定板的通孔时,等高柱和传力杆上部的法兰头顶靠在上模座通孔与上垫板通孔之间的阶梯面上,等高柱的下端面与自下向上穿过卸料板座、卸料板、等高垫片的固定螺丝螺接;所述的传力杆上部穿设于上垫板通孔,连接杆上部穿设于凸模固定板上的通孔,连接杆上端面与传力杆下端面相对且具有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向南,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特克模具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