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机械拔纱的锭子的改进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25423 阅读:3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机械拔纱的锭子的改进。锭子配有与其在同一轴线上的钢领,钢领的跑道上装有可沿着跑道回转的钢丝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锭子上紧固有与其同轴的挡纱盘,挡纱盘为圆形,挡纱盘外缘上开设有至少两个沿周向均布的缺口,缺口9用于纱线2穿过;所述挡纱盘上设有割纱刀,割纱刀的刃口与挡纱盘的缺口位置相对应,割纱刀用于切断从其对应缺口内穿过的纱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锭子上增设挡纱盘和割纱刀,可保证了纱管拔掉后还有多圈尾纱留存,成为下次开车时的头纱,大大降低机械拔纱的断头率,加快了机械拔纱方式的普及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机械设备
,涉及一种用于细纱机上的锭子,具体是一种适用于机械拔纱的锭子的改进
技术介绍
随着纺织工业的不断发展,纺织生产的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效益,是使我国从纺织大国走向纺织强国的必由之路。落纱工是传统细纱机车间的主要用工之一,所以落纱自动化是细纱车间自动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解决拔管及插管问题则是实现落纱自动化的核心难题,目前来说,机械拔纱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大多数的细纱机都是使用图1所示普通锭子5(包括光杆和铝套管锭子), 它的尾纱是成圈状绕在纱管1下端锭杆上的。当使用人工拔纱方式时,拔纱工的拔纱操作是以手臂肘为轴心的摆动式拔纱,纱管1沿着一个向上向后的弧线轨迹移动,尾纱末端会沿锭杆外圆的切线方向被扯断,这样就会有多圈尾纱绕在纱管1下端的锭杆上,成为下次开车时的头纱。但当使用机械拔纱的时候(如图2所示),由于拔纱机械手通常只会沿锭杆的中心线垂直向上直线拔起纱管1,这样通常会使成圈状的尾纱沿锭杆中心线全部向上拉起, 直到尾端被钢丝圈3扯断,在纱管1下端的锭杆上几乎没有尾纱缠绕,从而失去了下次开车时的头纱。这就是造成包括自动拔纱在内的所有机械拔纱方式中断头率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对现有的用于细纱机上的锭子进行合理改进,使锭子适用于机械拔纱,大大降低机械拔纱的断头率,加快了包括自动拔纱在内所有机械拔纱方式的普及推广。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机械拔纱的锭子的改进,包括锭子,锭子配有与其在同一轴线上的钢领,钢领的跑道上装有可沿着跑道回转的钢丝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锭子上紧固有与其同轴的挡纱盘,挡纱盘为圆形,挡纱盘外缘上开设有至少两个沿周向均布的缺口,缺口用于纱线穿过;所述挡纱盘上设有割纱刀,割纱刀的刃口与挡纱盘的缺口位置相对应,割纱刀用于切断从其对应缺口内穿过的纱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锭子上过盈配合连接有尾纱环,尾纱环的外周表面为圆形,所述挡纱盘同轴固定在尾纱环上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割纱刀是一个扁圆盘,割纱刀同轴固定在挡纱盘上,割纱刀的圆周边缘磨砺形成刃口。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割纱刀由对应嵌装在挡纱盘外缘缺口内的刀片组成。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纱盘外缘缺口内的刀片刃口为弧形,所有刀片的刃口在同一圆周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纱盘下端面上设有一圈斜向下向中心收缩的凸缘。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尾纱环外周表面上开有两条以上的沿尾纱环轴线方向的割纱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割纱槽的深度由其两端向中间逐渐增加。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尾纱环外周表面进行粗糙处理,以防止缠绕于尾纱环上的纱线滑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纱盘和尾纱环的材料采用铝合金或尼龙;所述割纱刀的材料采用金属或陶瓷。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在锭子上增设挡纱盘和割纱刀,当拔纱机械手沿锭杆的中心线向上直线拔起纱管时,大部分的圈状尾纱都会被挡纱盘留住, 只有尾纱末端会沿锭杆外圆的切线方向被割纱刀切断,从而保证了纱管拔掉后还有多圈尾纱留存,成为下次开车时的头纱,大大降低机械拔纱的断头率,加快了包括自动拔纱在内所有机械拔纱方式的普及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采用人工拔纱方式从现有的锭子上拔纱管时示意图。图2为采用机械拔纱方式从现有的锭子上拔纱管时示意图。图3为采用机械拔纱方式从实施例1的锭子上拔纱管时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挡纱盘部位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A-A向俯视图。图6为采用机械拔纱方式从实施例2的锭子上拔纱管时示意图。图7为图6中的挡纱盘部位放大示意图。图8为图7中的B-B向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纱管、2-纱线、3-钢丝圈、4-钢领、5-锭子、6_挡纱盘、7_割纱刀、7. 1-刀片、8-凸缘、9-缺口、10-尾纱环、11-割纱槽。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3、4、5所示,实施例1中的锭子5配有与其在同一轴线上的钢领4,钢领4的跑道上装有可沿着跑道回转的钢丝圈3 ;所述锭子5上紧固有与其同轴的挡纱盘6,挡纱盘6为圆形,挡纱盘6外缘上开设有至少两个沿周向均布的缺口 9,缺口 9用于纱线2穿过;所述挡纱盘6上设有割纱刀7,割纱刀7的刃口与挡纱盘6的缺口 9位置相对应,割纱刀7用于切断从其对应缺口 9内穿过的纱线2。如图4、5所示,实施例1中的割纱刀7是一个扁圆盘,割纱刀7同轴固定在挡纱盘 6上,割纱刀7的圆周边缘磨砺形成刃口。4落纱操作时,原本缠绕在纱管1上的纱线2在钢领4的引导下向下从挡纱盘6外缘缺口 9中穿过,在挡纱盘6下方缠绕数圈并停留等待落纱;拔纱机械手沿锭杆的中心线向上直线拔起纱管1时,大部分的圈状尾纱都被挡纱盘6留住,纱管1拔起时,尾纱绷紧并沿锭杆外圆的切线方向被割纱刀7切断,从而保证了纱管1拔掉后还有多圈尾纱绕在锭子5 上,成为下次开车时的头纱。实施例2如图6、7、8所示,实施例2中的锭子5配有与其在同一轴线上的钢领4,钢领4的跑道上装有可沿着跑道回转的钢丝圈3 ;所述锭子5上过盈配合连接有尾纱环10,尾纱环10的外周表面为圆形;在尾纱环10上端同轴固定有挡纱盘6,挡纱盘6为圆形,挡纱盘6外缘上开设有至少两个沿周向均布的缺口 9,缺口 9用于纱线2穿过;所述挡纱盘6上设有割纱刀 7,割纱刀7的刃口与挡纱盘6的缺口 9位置相对应,割纱刀7用于切断从其对应缺口 9内穿过的纱线2。如图7、8所示,所述割纱刀7由对应嵌装在挡纱盘6外缘缺口 9内的刀片7. 1组成,每个缺口 9内的刀片7. 1刃口为弧形,所有刀片7. 1的刃口在同一圆周上。落纱操作时,原本缠绕在纱管1上的纱线2在钢领4的引导下向下从挡纱盘6外缘缺口 9中穿过,在挡纱盘6下方的尾纱环10上缠绕数圈并停留等待落纱;拔纱机械手沿锭杆的中心线向上直线拔起纱管1时,大部分的圈状尾纱都被挡纱盘6留在尾纱环10上, 纱管1拔起时,尾纱绷紧并沿锭杆外圆的切线方向被割纱刀7切断,从而保证了纱管1拔掉后还有多圈尾纱绕在尾纱环10上,成为下次开车时的头纱。如图7所示,所述尾纱环10外周表面上开有两条以上的沿尾纱环10轴线方向的割纱槽11,用于定期清除尾纱环10上的过多尾纱。该割纱槽11的深度由其两端向中间逐渐增加,以便于进行割纱操作。所述尾纱环10外周表面可以进行粗糙处理,以防止缠绕于尾纱环10上的纱线2滑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挡纱盘6下端面上设有一圈斜向下向中心收缩的凸缘8 (如图4、 图7所示),该凸缘8可以更有效地留住尾纱。所述挡纱盘6和尾纱环10的材料可以采用轻金属如铝合金,也可以采用合成材料如尼龙。所述割纱刀7的材料可以采用金属如钢铁, 也可以采用无机材料如陶瓷。另外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的割纱刀7结构形式可互换。以上说明只是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中可以作出各种改变而不脱离其精神和关键特征,因此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上的任何细节。任何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关键特征的变化、修改和替换都将落入随后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之中。权利要求1.一种适用于机械拔纱的锭子的改进,包括锭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机械拔纱的锭子的改进,包括锭子(5),锭子(5)配有与其在同一轴线上的钢领(4),钢领(4)的跑道上装有可沿着跑道回转的钢丝圈(3),其特征在于:所述锭子(5)上紧固有与其同轴的挡纱盘(6),挡纱盘(6)为圆形,挡纱盘(6)外缘上开设有至少两个沿周向均布的缺口(9),缺口(9)用于纱线(2)穿过;所述挡纱盘(6)上设有割纱刀(7),割纱刀(7)的刃口与挡纱盘(6)的缺口(9)位置相对应,割纱刀(7)用于切断从其对应缺口(9)内穿过的纱线(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卫国华峰尹晋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集聚智能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